********
今天特別去讀了一段歷史,那就是美股曾經發生過的漂亮50行情。
一、什麼是漂亮50行情?
“漂亮 50”的表述,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股市。用來指上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50只備受追捧的大盤股。
包括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寶潔、輝瑞、強生、IBM、吉列、通用電氣、迪斯尼、麥當勞、3M公司、德州儀器等50只最為知名,業績最為穩定的公司。
“漂亮50”行情則指這50家左右的優秀公司在1971年初到1972末的大幅上漲,並明顯跑贏大盤的行情。
********
二、漂亮50的特徵
這50只股票的特徵主要包括:
1、盈利能力高。漂亮50股票的淨利率中位數高達9%,比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值7%明顯要更高。
2、確定性強。漂亮50中的絕大多數公司今天依然存活着,像美國運通、寶潔、輝瑞、菲利普斯·莫里斯、可口可樂、強生、IBM、吉列,麥當勞,迪斯尼、3M公司等,説明這些公司的長期競爭能力的確存在,也説明漂亮50行情不是炒作垃圾股,而是確確實實的價值股。
3、成長性更好。在行情期間的1971年-1973年期間,漂亮50的淨利潤增長率中位數均超過了15%,1972年更是達到了20%,這可是中位數啊。比如強生公司在1965-1975年的十年間,年均淨利潤增速達到19.5%。
4、大多數都是受益於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龍頭公司。比如消費品行業在當時出現了明顯的龍頭效應,集中度持續提升。
5、行業特徵:19家消費品、11家醫療保健公司、信息技術6家,工業品5家、材料3家、金融3家、能源3家。
********
三、估值變化情況
漂亮50股票的市盈率中位數從1970年底的31倍提升到1972年42倍。
泡沫破裂後,從1972年的42倍跌到了1974年的17倍。
在相對標普500的平均估值方面,在1970年,漂亮50相對於標普500的平均估值只有1.8倍,而到了1973年,這一比值達到了2.4倍以上。
泡沫破裂後,1975年的時候,漂亮50估值相對標普500平均估值又回到了1.8倍的正常水平。
********
四、漂亮50的背景
1、三輪炒作後的價值風格極端化。
在漂亮50前的10年時間裏,發生了3次明顯的炒作,比如1961-1962年的電子股炒作,1964年前後的併購重組炒作,1968年的醫療保健炒作。
炒作的結果都是一地雞毛,因此市場上投資者們對於炒作之風開始警惕,進而追求業績成長確定的優質股,並最後導致了價值風格的極端化。
2、投資者結構機構化。
從1970年初至1987年末,養老金佔機構資金的比重由 8.5%提升至 44.6%,是機構資金的主導力量。養老金的投資理念在於長線價值投資,因此 70~80 年代美國市場整體以“價值投資”為主要風格。
********
五、漂亮50股票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裏沒有出現超額回報
漂亮50的估值迅速提升,使得估值風險大幅提升,估值泡沫破裂後,估值下降達到60%,不過由於業績的增長,漂亮50股票的平均下跌幅度在1973-1974年沒有超過50%,大約為48%。
而且如果在1972-1973年的泡沫高峯購買漂亮50股票進行組合投資,直到1998年都不能跑贏標普500指數。
如果在泡沫高位,挑選其中的麥當勞、百事等必選消費品,雖然在泡沫破裂後的10年內,也就是到1984年,都未能明顯跑贏標普500指數,但是在1984年以後,隨着長達10年時間的推移,盈利的不斷成長,估值泡沫完全消化之後,這些優秀公司逐步跑贏標普500指數,直到今天。
而如果選取其中的IBM等科技股進行投資,則直到今天的45年時間裏,仍然無法跑贏標普500指數。
********
六、反思
穩定而強勁的基本面構築估值基礎,但估值與業績的匹配仍是長期核心變 量。
“漂亮 50”裏有諸多優質的龍頭公司,且其中大多數公司存活到了差不多50年後的今天,完全符合巴菲特所説的長期核心競爭優勢,後續的時間也證明了其具備跨週期的盈利穩定性和成長能力。
然而,再優質的公司,如果業績和估值嚴重錯位,也會由於股價無法支撐導致泡沫破裂。
今天A股估值高企的漂亮公司們,估值40倍起步,70倍平均,100倍不嫌高,而成長性真的能夠匹配如此高企的估值嗎?
有些公司可能同樣需要10年才能通過業績成長,才能消化目前的高估值。
值得我們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