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無股神!有機構慘虧24% 投資人直言抄底“慎重”
窪地之下還有窪地。
11月30日,恆生指數盤中大跌,一度觸及23175點,創出年內新低。同時,這個盤中低點還差點跌破去年的港股低點,並創出了近13個月以來的新低。
各大投資社區上,港股投資者們集體痛哭,有投資人表示:“我已經無力吐槽了,逃離港股吧。”
而以港股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公募基金QDII產品,也絕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中,最高虧損已達24%。年初那些高喊着要“打過香江去,搶奪港股定價權”的券商、基金們已經集體“被埋”。
“現在港股尤其是互聯網龍頭股跌出了價值,未來可能會探底反彈。”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逃離港股
港股市場再次陷入調整。
截至11月30日收盤,恆生指數收跌1.58%,報23475.26點,創去年9月以來新低;恆生科技指數跌1.16%,恆生國企指數跌1.53%,創2016年5月以來最低。
截至11月末,年內恆生指數下跌13.79%,恆生國企指數下跌約22.07%,恆生科技指數跌幅接近三成,高達28.45%。
這樣的下跌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記者採訪多位投資人均表示,“突然港股就跳水了,估值窪地變成估值陷阱。”
年初,南下資金爆發式流入港股,不到一個月,港股通淨流入規模已超過1800億港元,帶動港股市場上行。
與此同時,國盛證券等多家機構認為,南下資金有望重複過去數年北上資金影響A股的歷程,搶奪港股定價權。港股市場也將同步經歷估值體系向A股靠攏、估值系統性提升的過程。
此前,估值偏低是港股市場多年以來一直為市場所詬病的地方。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港股市場長期由以英國、美國等為主的外來資金所主導,缺乏自身活躍的沉澱性資金和市場定價權所致。隨着近年來內地資金持續南下流入港股,南下資金增倉將加速爭奪港股定價權。
萬萬沒想到,窪地之下還有窪地。
興證張憶東(全球策略)團隊發佈報告指出,截至11月12日,恆生指數市淨率水平為1倍,幾近破淨,恆生國指市淨率水平為0.95倍,分別位於2014年以來的2%和10%分位數水平。
儘管市淨率已經到了歷史低位,但是隨後的市場裏,港股還是一跌再跌。
目前,以港股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公募基金QDII產品,大部分處於虧損。
成立於2010年的匯添富香港混合基金今年以來收益虧損24.57%。銀華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今年以來也下跌了逾24%,三季度末的十大重倉股包括了美團、騰訊、阿里巴巴等今年大幅下跌的個股。
有深圳私募人士表示,港股的新經濟股承壓,反壟斷的影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香港提高印花税抑制了市場投機情緒。
楊德龍則認為,港股走勢差,市場流動性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從2020年以來南下資金單月買入金額來看,全年均為淨買入,最高單月買入超1000億元,今年1月份淨買入金額超2500億元創歷史新高。轉折點發生在今年3月份,單月淨賣出100多億元,隨後市場波動明顯增加,特別是最近幾個月,賣出力度明顯增強。
開始抄底?
一部分機構損失慘重,另一部分機構又開始蠢蠢欲動。
2021年,港股高開低走。那麼2022年呢?
平安證券比較謹慎,在其最新發布的12月港股策略月度策略定為“攻守兼備”,對於港股互聯網板塊的佈局,仍需堅持“逢低分批佈局”的策略,也可以等待更明確的接近“政策底”信號後再進行加大布局。
還有多家券商看好明年港股行情,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估值已經偏低。
中金公司認為,儘管明年內外部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海外中資股比較優勢已經顯現,尤其是價格回落背景下的中下游和成長板塊可能成為主線。
日前,中金預計恆生國企和MSCI中國指數均有雙位數的上行空間,主要來自約9%的盈利貢獻和8%及5%的估值擴張。
具體來看,中金公司首先表示我國通脹率普遍低於海外,政策寬鬆空間和餘地相對更大;其次,監管舉措密集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雖然後續不排除仍可能有擾動,但可能更多是已出台政策的落地。在這一背景下,對市場的衝擊也可能逐步緩解;最後,上游價格壓力明顯緩解,有助於中下游盈利的修復。
興業證券對明年港股行情較為看好,稱港股底部重生,恢復性上漲的“小牛市”可期,恆指有望觸摸三萬點。
不過,相對於機構的樂觀,投資人卻普遍比較悲觀,他們表示:“任何要抄底港股的投資者,都要慎重。”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