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作者:怪盜團團長裴培,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美股的財報季剛剛開始。按照慣例,財務業績比較好的公司會率先發布財報。因此,已經有四家舉足輕重的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奈飛、蘋果、特斯拉,發佈了上個季度(各家的財年時間不同,不一定都叫第四季度)的財報。對於特斯拉,我基本不懂,就不獻醜了;對於另外三家公司,我還是多少懂一點的。

總體看來,這三家科技巨頭的業績都非常好,都彙報了兩位數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其中,增長勢頭最好的是微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均超過20%。但是業績超預期幅度最大的是蘋果,尤其是淨利潤,超過一致預期大約十個百分點;新款iPhone在大中華區的強勁銷售,是超預期的重要來源。

微軟的淨利潤率一如既往地高,接近40%,這是由軟件公司的業務屬性決定的。蘋果的淨利潤率大幅擴張,已經接近30%,這主要是服務收入(雲服務、應用商店等)比例上升導致的。事實上,在智能手機行業,蘋果一家的淨利潤比所有安卓手機廠商加起來還要高。

相比之下,奈飛的淨利潤率似乎比較寒磣,但主要是因為季節性因素——第四季度是奈飛成本攤銷比較多的季節,在其他季度,它的淨利潤率一般都能超過20%。這充分説明,視頻平台不是一門壞生意,只是中國的愛奇藝、B站沒有經營好這門生意。

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受到歐美經濟復甦、產品週期和技術進步等多重積極因素的推動,美國科技巨頭的業績增長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華爾街分析師對谷歌和Meta (Facebook)的財報預期非常樂觀;對亞馬遜的預期不太樂觀,但主要是季節性因素導致的。我個人對美國互聯網行業不太熟悉,研究得遠遠沒有對中國互聯網行業那麼深;但是我個人認為,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市場統治地位是可以持續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的上升週期尚未結束。我對Meta和奈飛沒那麼樂觀,但它們仍然是很好的公司。

對比一下互聯網中概股的財報,我們就會發現:中美互聯網巨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無論在市值層面、營收層面還是利潤層面。受到諸多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收入增長已經大幅放緩,淨利潤則已經進入下降軌道。由於中概股普遍尚未披露四季報,我們暫且以2021年三季度的財務數據為基準:

騰訊、阿里、美團、百度、京東的扣非淨利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美團還“轉盈為虧”了。

這些公司紛紛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將不以利潤為核心。京東宣稱要“減持微利經營”,美團宣稱要“對新興業務持續投入”,騰訊、阿里、百度均宣稱要在不賺錢的硬科技領域加大投資。

它們的營業收入增速也普遍放緩。唯一的例外是阿里,那是因為它收購併表了大潤發;排除這個因素,阿里的收入增速也放緩了。

它們的外延擴張(包括國內併購和海外併購)已經基本告一段落。騰訊近期拋售部分戰略投資對象就是一個象徵。其他巨頭即便不拋售,大概也不會擴大投資規模。

當然,部分投資者可能會聲稱,互聯網行業還有一個“仍在逆勢高速增長”的獨苗,那就是字節跳動。很可惜,字節跳動尚未上市(短期內也不太可能上市),我們無法獲得準確的財務數據。字節跳動官方也從未聲稱自己“仍在逆勢高速增長”,它顯然並不贊成部分投資人的腦補。

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對比美國和中國互聯網巨頭的財報,我們會發現如下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實:

蘋果或微軟的淨利潤,可能超過了整個互聯網中概股板塊之和。2021年4季度蘋果的淨利潤為346.3億美元,微軟為187.65億美元。我估計,騰訊、阿里的淨利潤之和撐死了也就是100億美元,再加上百度、京東、網易,中概股“盈利五巨頭”的總利潤不會超過130億美元。美團、拼多多、快手都是虧損的。因此,蘋果或微軟當中任何一家的淨利潤,將超過海外上市的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之和。

微軟的季度淨利潤可能超過阿里的年度淨利潤,而蘋果的季度淨利潤可能超過騰訊和阿里的年度淨利潤之和。在此我們採取比較寬鬆的條件:微軟和蘋果的淨利潤不按扣非計算(口徑較窄),騰訊和阿里的淨利潤按扣非計算(口徑較寬)。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微軟上個季度的淨利潤,可能也會超過阿里同期淨利潤的4倍;蘋果上個季度的淨利潤,則可能超過騰訊和阿里同期淨利潤之和的4倍。

美國互聯網巨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將遠超中國同行。利潤自不必説,因為許多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主動表示“不追求利潤”了;在收入方面,美國互聯網巨頭普遍能維持10-20%乃至更高的同比增速,而大部分中國互聯網巨頭已經做不到了(僅有美團、拼多多等比較新興的公司除外)。

美國互聯網巨頭將有充分空間進行跨行業的併購擴張。最近發生的微軟以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就是一個證明。有人感嘆,本來騰訊是可以競購一下動視暴雪的——其實,稍有常識的人就會明白,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中國互聯網巨頭可能將退出對絕大多數優質海外資產的競購。與此同時,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等美國巨頭的現金普遍非常充裕,有充分空間收購這些優質資產。

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2020年底,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當中,有五家是美國互聯網巨頭(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兩家是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巴巴)。當時,騰訊的市值已經非常接近Facebook,與蘋果和微軟的差距也只有兩到三倍;阿里的市值也超過了谷歌的一半、亞馬遜的三分之一。彼時彼刻,全世界的投資者都會認為,騰訊、阿里以及尚未上市的字節跳動,是與美國互聯網巨頭一個重量級、可以相提並論的公司。而且,由於這些中國巨頭的增速更快、效率更高、擴張方向更多,如果它們在一段時間內超越自己的美國同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僅僅十三個月過去之後,上述場景已經恍若隔世。美國互聯網巨頭的股價普遍創下了新高(亞馬遜除外),它們的中國同行則往往出現了大幅下跌。此時此刻,騰訊的市值僅相當於蘋果的22%、微軟的25%、Meta的68%;阿里的市值僅相當於亞馬遜的21%、谷歌的18%。大中華區市值最大的公司變成了台積電,它的市值相當於騰訊的1.1倍、阿里的近2倍。

過去多年,海外投資者經常使用一個複合詞: Chinternet, 也就是"China + Internet"。2021年,這個詞彙顯然過時了。海外投資者還曾經認為,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互聯網行業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那就是美國和中國;也只有這兩個國家誕生了足以讓全世界震驚的互聯網巨頭。現在看來,應該改一個説法——美國的互聯網行業、互聯網巨頭遠遠凌駕於其他所有國家之上,而且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

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我們可以做一個最簡單的算術題:假設未來三年內,美國互聯網巨頭均能維持20%左右的淨利潤增速,而中國互聯網巨頭只能維持10%以內的淨利潤增速;這樣,到了2025年,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利潤差距,會在現有基礎之上再拉大0.3倍。由於美國互聯網巨頭的利潤增速更高,所以它們會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美互聯網巨頭的市值差距,會再擴大0.5倍乃至1倍。屆時,我們就可以認為,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公司,甚至不是一種生物了。 

這種事情會發生嗎?希望不會。但是,在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投資者必須做最壞的打算。此時此刻,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分配資金的長期投資者,最理性的選擇似乎是進一步高配美國科技股、低配中概股,直到某種結構性的反轉信號到來——問題在於,誰知道它何時到來呢?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2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