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供應鏈管理》雜誌網站1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回來了 副題:儘管受到關税、貿易戰和疫情的影響,中國再度成為世界工廠,也許它從未失去過這一地位
中國回來了!數字不會説謊。由於成功實施控制疫情的措施,中國受到疫情的衝擊相對不大。消費支出、基礎設施建設、工廠生產和私人投資在去年第3、第4季度均大幅上升。考慮到中國經濟在2020年曾停滯幾個月,這幾乎是個不可思議的成就。
2021年的情況會更好。世界銀行預計今年中國的增長率將高達7.9%,從而使中國回到了疫情前的增長水平。
疫情期間,中國的工廠停工3到6個月,現在又開始忙碌了。復工後,它們生產自行車、廚房電器和地板等產品,以填補國內被抑制的需求。現在,工廠面臨着長達6個月的訂單積壓,忙着滿足全世界的需求。隨着各國開始疫苗接種和重啓經濟,中國工廠會有更多訂單。
去年10月的國慶假期,筆者在中國的親戚目睹了中國被壓抑的旅遊需求如何被釋放。我的叔叔感嘆:“買不到去國內任何地方的機票或火車票。所有票都被預訂一空。”
隨着對產品需求的飛速增長,特別是對醫療和家用產品的需求,筆者已無法下訂購筆記本電腦、烘焙用品、網絡攝像頭、健身器材的訂單,不管你信不信,連縫紉機也是如此。以前交貨期是兩週,但現在筆者很樂意接受兩個月。
工廠正盡一切可能滿足需求,包括增加三班制和增加生產設施,但這還不夠。金士頓科技首席執行官杜紀川説:“我們在幾周內從完全停工到100%滿負荷生產。 這就像14億中國人突然同時決定購買電腦內存一樣。難以置信!我們沒有足夠的電腦芯片、生產設備和員工來滿足這些訂單。”許多企業也在加倍擴大中國業務,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經濟將帶領世界走出疫情。
市場研究公司PIM中國區總裁湯姆·沃德認為,現在是投資中國的最佳時機。“目前的情況和20年前差不多。如果你有領先的技術,又深諳中國市場,那麼現在沒有理由不進入中國。”
在筆者就職的諮詢行業中,要求提高產能、增聘員工或加強營銷活動的公司越來越多。而這些需求遍佈航空物流、零售、機械和高科技等諸多行業。
對華鷹派人士會認為,中國現在仍有疫情,數以千計的中小型公司繼續倒閉,一些經濟數據顯示,消費者支出落後於疫情前水平。但相比6個月前,情況明顯更好了。
筆者是個樂觀主義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千百萬中國人仍計劃在國內旅行。多家智庫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接近兩位數。外資目前已超過疫情前水平,表明外國公司再次向中國尋求高速增長。
中國回來了! 你們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