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公報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昨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指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全會同時也指出,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在此背景下,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展望未來,經濟社會生活發展又有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
中國的未來“宏偉可期”
更強調高質量發展走過“十三五”,我國經歷了爬坡過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外部經濟環境風雲突變,但我國依然交上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單——全會明確,預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萬三千億斤以上。
韓保江:我們這麼多年積蓄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尤其是形成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人力資源,以及形成的廣闊的市場空間都為我們實現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兩個目標放在一起,總體給我的感覺是宏偉可期。
全會從經濟、法治、文化、教育、人民生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黃羣慧:這個設計拓展到2035年,十九大我們已經規劃了兩個百年目標,2020年就是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了,站在這個歷史節點,我們當然要思考第二個百年目標,就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尤其國際環境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包括經濟世界經濟低迷等等這些我們有更長遠的考慮。相比“十三五”時期的目標是要“中高速增長”,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翻一番的目標,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沒有提及具體增長數字,而是用六個“新”來概括和勾勒:
王昌林:更加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了。是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前提是在質的基礎上來實現經濟的量的合理增長,因為也不可能沒速度,沒速度那就不叫增長、發展,要充分發掘潛力,實際上就是要讓我們的潛在增長率能夠得到有效發揮。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黃羣慧説,相比“十三五”時期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這次全會提出的創新的內涵有所升級。
黃羣慧:現代化的一個根本發展動力還是來自於創新,因為我們以前科學技術的一些成果的源泉,以前是學習模仿階段,我們到了需要自主創新發展階段了。所以説我們要強調自主自強的去創新,尤其是卡脖子的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核心的基礎工零部件、原材料,這些東西本身想靠引進模仿是學不來的,必須靠自主創新。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王昌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也是通過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對中國來説,包括創新,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它是基礎。我們的研發投入很大程度上或説創新都是依託於實體經濟,比如服務業,它也是服務於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沒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其他都無從談起。全會還明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此,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韓保江認為,
韓保江:因為產業水平是跟產業鏈水平成正比,所以要想實現現代化,產業鏈不能實現現代化,實體經濟就不能實現現代化,這樣的現代化是沒有實質內容的現代化,要建設現代化強國,最核心的是要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讓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等。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為什麼是“戰略基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如何才能更好結合?
提高中低階層羣體收入
是擴大消費、擴大內需重點
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曹遠征:只要中國居民收入,尤其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中國市場就在持續擴大。中國的傳統產業就可以維持,同時也為中國新產業的出現奠定了條件。經驗告訴我們內需尤其最終消費內需的擴大,變成了戰略基點。
韓保江:內需擴大了,必然要擴大對海外產品的進口,對海外產品的進口增加,實際上是擴大了對世界其他國家的需求的帶動。同時我們還必須要充分利用兩個資源,兩個市場,尤其是國際資源或國際市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是統一的,不是相互割裂的。
全面深化改革
需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全會還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曹遠征舉例,農民工的市民化是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個過程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曹遠征:農民市民化牽扯到向社會保障制度、教育、醫療等等。所以我們及時提出五位一體要深化改革,就需要有為的政府來擴展有效市場。如果這些改革不能深化,政府不能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即使農民工收入增長,他也不能有效轉為消費,變成無效資產,在農村變成宅基地的漂亮房子。
韓保江分析,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各種要素得到了充分的配置,各類經濟主體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的釋放,才能不斷做大“蛋糕”,為人民羣眾過上幸福生活打造堅實物質基礎。
韓保江: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來講,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是提升我們國家資源配置效率,實現整個福祉最大化的一個唯一的路徑。但是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不等於否定看得見手的作用。因為現代市場經濟和傳統的市場相比,它本身就是由兩隻手來相互補充,互有分工,來調控經濟配置資源的。
是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曹遠征認為,“中國特色”的核心就是全會提出的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而
徐洪才:特別是利用先進技術帶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比如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等來提升農業勞動生產力,通過土地制度的變革、促進土地有序流轉、流動,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市場服務體系,同時要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流入到農村、農業,帶動農村和城市共同繁榮發展。
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曹遠征認為,十四五期間的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克服“人進城”的困難,滿足“人進城”的需要。
曹遠征:這背後牽扯一整套社會體制的安排。包括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等,這些軟的基礎設施提供就顯得更為必要。一個有為的政府要在這方面從事改革、擴大投入,建立新的體制機制,然後滿足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換言之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增長,而不再是以工業為主導。
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還包括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等。
在新的五年裏,我們的綠色發展要繼續做好哪些工作?如何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關鍵點是什麼?如何推進貿易創新發展?為什麼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從哪些方面來實施?
在生態環境方面,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對此,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就是綠色。
徐洪才:生態環保低碳,未來到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的峯值,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這些中期、遠期的目標都離不開綠色的發展。把這種綠色發展的理念滲透在各項具體工作中,這裏應該要分解成很多具體的指標,也要形成機制。比如説碳交易,形成市場,利用市場機制,同時政策引領,還有一些有效的生態補償,協調區域之間的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性,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統籌兼顧,最終整體上提升我們的發展質量。全會提出,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徐洪才:總結過去我們在先發展後治理這方面的一些教訓,導致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現在要統一起來,同時要有底線思維,要把綠色發展,環境的治理放在優先的位置。在這個前提下再安排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尤其是不同地區,它資源稟賦是不一樣的,要結合主體功能區的建設,各就各位,從實際出發。
促進體制機制轉變
構建更有利的貿易營商環境全會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
東豔:所謂貿易創新發展就是我們為了適應當前國際貿易面臨的很多新形勢,比如説在面對全球保護主義的情況下,如何促進穩定外貿,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體就是通過貿易投資的一些便利化的創新措施來實現。比如煙台自貿區提出了海洋融資風險監管評價體制的閉環管理措施,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提出了保税礦產篩分監管新模式而適應大宗產品貿易。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利用發展機遇發展相關產業全會還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徐洪才表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不可阻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徐洪才:比如養老保障,還有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社會服務體系,這是很大的短板。現在社會化的服務體系並不完備,因此需要國家層面上來予以協調解決。與此同時也要利用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機遇,完善多層次的社會養老保險和健康產業體系,這樣政府、市場、社會的力量會形成合力,保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不下降。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則指出,
曹遠征:人口老齡化區域的年輕人在減少,社會勞動力也在減少,這時候除了老年人部分參與勞動,提高社會勞動參與率以外,更重要的它預示着整個經濟發展戰略在變化,那麼今後它更是依賴技術進步,而不是依賴於人力的投入。技術創新就變成核心問題,比如人工智能等,這些可能是重要的發展趨勢。科技創新成為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源泉,應該做為重要的戰略的來考慮,應對人口老齡化。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來源:作者: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