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泰證券股價低迷,“天量”解禁來“背鍋”?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財經

近日,中泰證券迎來了首發股東解禁,數據顯示,19.12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7.45%。受此影響,中泰證券近期股價低迷,解禁當天甚至跌幅接近8%,市場下跌是否只是因為中泰證券首發股東解禁?

業績增長乏力 財報疲態盡顯

財報顯示,中泰證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03.52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歸母淨利潤25.25億元,同比增長12%。

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3.53億元,同比增長35.93%,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35億元,同比下降17.72%;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62億元,同比下降0.74%;期貨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83億元,同比下降30.21%;信用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17億元,同比增長53.37%;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13億元,同比下降14.04%;境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同比下降9.24%;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96億元,同比下降0.14%。可以看出,中泰證券僅有證券經紀業務和信用業務獲得正增長。

然而,中泰證券2021年第一季度這種情況仍然沒有改變,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49億元,同比增長1.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66億元,同比減少11.32%。

儘管中泰證券營收規模和淨利潤都處於行業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兩項數據的增速卻不容樂觀。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2020年財報來看,41家上市券商之中,中泰證券的營收增速排名為36位,僅有華安證券、西南證券、東北證券、太平洋、山西證券低於該公司,淨利潤增速排名則為35位;從2021年一季報來看,中泰證券營收增速排名略有上升至28位,淨利潤排名也升至27位,但淨利潤增速卻已經轉負。

收入結構不合理 自營貢獻持續下降

從收入結構來看證券經紀業務、信用業務、期貨業務以及其他業務合計佔總營收比例超過70%,證券經紀業務和信用業務佔據總收入半壁江山且增長幅度較大,中泰證券營業收入也因此勉強取得同比小幅增長,而自營業務、投行業務則明顯偏弱。

自營業務方面,公司投資表現整體欠佳,收益率下滑明顯。截止2020年底,公司自營資產規模達638 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權益達88億元,同比增長24%,佔比微增至14%。東方證券計算,2020年中泰證券僅實現自營收入20.89億元,同比-14%,表現弱於行業平均水平,2021一季報自營收入貢獻度持續下降,中泰證券一季度實現自營收入3.10億元,同比減少17%。東方證券認為,中泰證券自營表現欠佳,拖累業績表現不及行業平均。

投行業務方面,公司呈現債權承銷強於股權的格局,公司IPO和再融資規模共計153.48億元,市場份額0.91%,僅排第17名,包含公司債、企業債、ABS在內的債權承銷規模合計1263.38億元,市場份額2.14%,高居第十。另外,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中泰證券一季度IPO僅成交一單。

財富管理轉型動作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創收的“主力軍”,中泰證券經紀業務依然保持“躺着賺錢”的姿勢。在2020年財報中,雖然中泰證券提到“公司進一步深化財富管理改革,調整優化財富管理組織架構,將經紀業務管理委員會更名為財富管理委員會。公司注重平台化管理,持續優化完善運營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產品管理體系,以金融產品銷售和資產配置為突破口,加快推進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等舉措,但是僅從產品保有規模這一個數據就可以看出,中泰證券財富管理轉型的動作似乎並不明顯。

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中泰證券代銷金融產品保有規模411.44億元,而券商龍頭中信證券2020年代銷金融產品人民幣9447億元,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規模超人民幣3000億元,財富配置投資業務規模步入百億級別。另據中國基金業數據,中泰證券一季度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143億元,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185億元,而中信證券兩項數據分別為1298億元、1315億元。

由於去年證券市場的高基數影響,傳統證券經紀業務產生的佣金收入很難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所以財富管理轉型的節奏將對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起到更加重要的影響。如果中泰證券維持現有的經營方式,未來業績或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事實上,中泰證券市值由2020年7月高點已經接近腰斬。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中泰證券長期股價不振並不只是受解禁影響,自身業務結構不合理、業績增長乏力才是主要原因。資料顯示,中泰證券下一次解禁為2023年6月5日,解禁股份高達43.60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