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年入賬1.23萬億,超三星小米之和,中國市場3個月貢獻1628億

在我國企業華為營收下降,失去第一民企之位時,美國企業蘋果卻收穫頗豐,營收、利潤均創下歷史最高值。

01蘋果年入賬1.23萬億,中國貢獻大

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總營收超2.82萬億,同比上漲了7%,刷新歷史紀錄,其中表現尤為亮眼的就是蘋果。

這一年,蘋果入賬金額達1.23萬億,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營收中的佔比超43%。

可謂是遙遙領先,甚至憑一己之力超三星小米營收之和。

這一年三星營收達4548億,小米為2274億,很顯然即便雙方合體,也不是蘋果的對手。

獲得高營收的蘋果,同樣被資本市場所看好。

今年1月3日,蘋果市值超18.9萬億,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

這18.9萬億的市值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18.9萬億的高市值已經超過不少國家一年GDP,僅排在第四大經濟體德國之後,因此市面上還流行這樣一句話:蘋果儼然就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而蘋果高營收、高市值的取得,還得益於中國消費者的貢獻。

庫克曾在公佈業績時坦言:旗下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可觀,營收、設備銷售數量屢創新高,對蘋果公司幫助很大。

蘋果年入賬1.23萬億,超三星小米之和,中國市場3個月貢獻1628億

確實,在2021年第四季度期間,中國市場3個月就貢獻了1628億。

不僅如此在這一季度期間,蘋果還時隔六年重新回到中國市場第一之位。

在海外銷量一般的iPhone 13,在國內卻遭到了消費者的瘋搶,在相關產品正式發售的當天,部分蘋果線下直營店門前,已經有上百人在排隊。

在線上店鋪,關於iPhone 13的現貨產品也早已被一搶而空。

盛況與當下正熱的“冰墩墩”有得一拼。

不得不再次感嘆我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02蘋果逐漸走分華為的市場份額

只不過如今這般局面着實有一種“華為跌倒、蘋果吃飽”的架勢。

自從2019年5月,華為進入美國的“實體清單”之後,華為就失去了正常的芯片供應,一直在使用庫存中少量芯片維持生存。

如今到了2022年,華為在芯片方面依舊受困。

更主要的是,缺少足夠芯片的華為,其智能手機業務備受打擊,目前已經退出市場前五

查看華為的線下門店,現貨機型基本上只有2、3款,數量更是少之又少。

華為的暫時落寞,也給了蘋果可乘之機,尤其是在高端市場領域中,華為的份額可以説基本上都被蘋果收入囊中。

蘋果年入賬1.23萬億,超三星小米之和,中國市場3個月貢獻1628億

即便國內還有實力企業小米、OPPO、VIVO的存在,但在高端市場中,還是很難承接華為的重擔,與蘋果爭奪大蛋糕。

在蘋果營收創下新紀錄時,華為這一年的營收卻只有6240億,同比下降了28.9%

板上釘釘華為已經從第一民企之位跌落神壇。

華為會就此一蹶不振下去嗎?

答案當然是:不。

03華為多元化發展,未來仍有超越機會

華為負責人餘承東曾坦言:雖然華為近些年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與此同時也有信心,會在2023年王者歸來。

餘承東此言並非是虛無縹緲,堵住華為的一條路,它就會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現如今的華為除了在積極尋找芯片合作伙伴之外,也在追求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目前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汽車已正式上線,在短短2天時間裏,其訂單量就超過3000輛。

雖然華為曾直言:自己並不會直接造車,只是會與汽車企業合作,為其提供汽車零部件。

蘋果年入賬1.23萬億,超三星小米之和,中國市場3個月貢獻1628億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的話,其他企業也就相當於提供了一個汽車外殼真正核心部分其實都是華為提供的,也相當於是造車主力軍。

這也是華為目前的一大優勢,畢竟在保護環境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主流產業。

再來看看蘋果,早在2014年便計劃造車,還重金請了多個大佬助陣,包括寶馬、特斯拉的總監。

可直到現在我們仍未在市場中看到任何關於蘋果汽車的產品。

基於此,未來華為仍有一線發展機會,等到實力強大卷土重來,蘋果還能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之位座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

大家對此有怎樣的看法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9 字。

轉載請註明: 蘋果年入賬1.23萬億,超三星小米之和,中國市場3個月貢獻1628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