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特供”產品難覓 銀行、理財公司“轉戰”常規理財營銷

中秋節、國慶節腳步臨近,理財市場卻不似以往“熱絡”。9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中秋國慶“特供”理財產品愈發難覓蹤影,發行逐漸呈現啞火狀態,僅有1只產品在售、4只產品預售,發行數量及業績比較基準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專屬理財產品雖然鮮少發售,但是銀行、理財公司並未放過節日營銷契機,已有銀行及理財公司發佈了有關中秋節、國慶節的營銷文案,推廣節日期間發售或開放的常規理財產品。在分析人士看來,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已不適合淨值化轉型後的理財市場,銀行及理財公司藉此機會宣傳常規理財產品,主要是吸引穩健型投資者購買。

中秋國慶“特供”產品難覓 銀行、理財公司“轉戰”常規理財營銷

“特供”產品難覓蹤影

中秋節、國慶節將至,節日“特供”理財產品卻愈發罕見。9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查詢中國理財網發現,目前理財市場共有19只中秋國慶專屬理財產品,發行機構涵蓋湖南銀行、長沙銀行、浙江禾城農商行、浙江臨安農商行等銀行以及農銀理財、中銀理財、中郵理財、光大理財、寧銀理財等理財公司。

19只理財產品中,大多數屬於存續理財產品,在售或預售的中秋國慶專屬理財產品發行逐漸呈現啞火狀態,目前僅有1只產品在售、4只產品預售,發行機構為河北銀行、烏魯木齊銀行和浙江禾城農商行,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3.3%到4.4%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專屬理財產品新發數量及業績比較基準均有所下滑。

事實上,自2022年以來,節日“特供”理財產品就呈現發行減退的趨勢,彼時,有銀行內部人士透露,理財產品淨值化之前,由於節日理財產品收益相對穩定,因此每年都會定期上線“特供”理財產品,而“資管新規”實施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完全淨值化運作,收益都是波動的,無法保障高收益,因此發行日益減少。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認為,一般節日專屬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會略高於同期發售的同類理財產品,但由於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實際收益率,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已經不適合淨值波動的理財產品。

“轉戰”常規理財營銷

專屬理財產品雖然鮮少發售,但是銀行、理財公司並未放過節日營銷契機。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已有銀行及理財公司發佈了有關中秋節、國慶節的營銷文案,推廣節日期間發售或開放的常規理財產品。

以平安理財為例,9月25日,該理財公司發佈節前理財攻略,推廣旗下“天天成長”“啓元添利”等多隻定期開放理財產品,並進行投資組合推薦。柳州銀行、北部灣銀行、哈爾濱農商行等中小銀行也對節日期間發售或開放的理財產品進行推廣。

從上述銀行及理財公司推薦的理財產品來看,中短期的開放式理財產品成為“主角”。例如,平安理財推薦的理財產品,涵蓋7天、6個月、一年的開放式理財產品。其中,“天天成長3號9期C ”理財產品0.01元起購,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3729%;“啓元添利6個月定開18號A”理財產品為1元起購,業績比較基準為2.85%-3.85%。哈爾濱農商行則重點推介了“理享人生-樂享”開放式淨值型人民幣系列理財產品,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為2.9%、3.2%、3.4%和3.6%

劉銀平表示,節假日前夕投資者對理財的關注度較高,銀行及理財公司也會藉此機會宣傳理財產品。而相比封閉式理財產品,開放式理財產品靈活性更高,且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穩定性也比較高,更適合穩健型投資者購買。

對於投資者在中秋節、國慶節購買理財產品時的建議,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中秋和國慶的假期時間較長。投資者要注意,資金在活期賬户內的利息回報是很低的,對於有明確配置方向的客户,可以直接在節前購買相應的理財產品,而還沒有明確配置方向的客户,可以先行購買流動性較好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作為過渡,待節後諮詢相應的理財顧問再做配置。

“理財產品都有一定募集期,封閉式產品募集期較長,多在3-7天之間,節假日前夕發行的理財產品很多都在節後開始計算收益”,劉銀平指出,碰到國慶、春節這樣的長假,部分理財產品募集期可能長達10天以上,投資者購買之前需要關注產品的收益開始計算時間,儘量不要產生資金站崗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秋國慶“特供”產品難覓 銀行、理財公司“轉戰”常規理財營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