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機構熱捧上天的金龍魚,如今因業績不及預期,市值被砸的僅剩1/3,後續還有2000億解禁巨雷在等待。
2月23日,金龍魚開盤幾乎跌停,最終收報54.36元,下跌4.45%。
前一日,公司發佈了2021年業績快報,全年淨利潤同比下降31.1%,扣非淨利同比下降43.2%,震驚市場。
2020年底,這家年營收千億級的糧油巨頭高調登錄創業板,作為消費抱團股的頂流,一度被炒至近8000億市值,而一年多時間已迅速跌去5000億,機構投資者僅剩7席。
金龍魚如此暴跌,原因幾何?又埋了哪些機構資金?
穩收千億,但利潤不及預期
公告顯示,金龍魚2021年營收2262.51億元,同比增加16.1%,但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分別報41.31億元和49.96億元,同比下降31.1%和43.2%,繼續增收不增利。
對於淨利潤下降原因,金龍魚方面表示,去年廚房食品(包括食用油、大米、麪粉等)的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較大,公司生產經營成本高於上年同期。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大豆進口均價為555美元/噸,較2020年的394美元/噸上漲達41%,對整個食品加工行業帶來了較大的衝擊,行業內各企業成本增幅擴大,業績波動幅度明顯。
此外,在大豆相關業務的衍生金融工具上也產生了一些損失,針對套期保值的損失,金龍魚將其計入非經常性損益。公司表示,這些損失均系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所致,屬正常經營所需。
這也不是金龍魚第一次“令人失望”。
去年中報顯示,公司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032.3億元,同比增18.69%,淨利潤卻為29.7億元,同比下滑了1.24%。
金龍魚表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原料價格上漲,其雖然上調了部分產品的售價,且持續推廣高端產品,但並未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影響。
隨後,中金公司下調了金龍魚目標價和淨利潤預測。其報告指出,金龍魚公佈的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2%,低於預期,考慮到公司本年原料成本壓力,下調目標價14%至95元,下調2021、2022年歸母淨利潤預測6.7%、6.0%至65.87億、77.45億元。
在去年初發布的2020業績快報中,金龍魚年盈利60億元,同比增長10%,也遠不及市場預期的75億元。其中,公司第四季度盈利同比大幅下滑,主要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基於套期保值的衍生品截至年末按市值計價的損失影響。
金龍魚曾被冠以“油茅”之稱,承載了市場對其盈利能力和市場表現的期待,如今一份又一份不及預期的業績,更令人唏噓。
“油茅”泡沫破裂
帶着“創業板募資規模最大IPO”的光環,金龍魚於2020年10月高調登錄資本市場。
光看營收規模,“巨無霸”金龍魚不僅領跑創業板,甚至可以問鼎整個A股食品飲料板塊。其2020年營收兩千億,淨利超50億,比貴州茅台超出整整一倍。
2021年2月10日,金龍魚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進一步獲得資金湧入。甚至有人將其與寧德、邁瑞等幾家創業板巨頭營收之和粗暴對比,認為有望衝擊萬億市值。
好景不長,由於未能交出令人滿意的業績答卷,從2021年1月末開始,金龍魚股價便開始持續回調。金龍魚如今的市值,已較去年初高點大幅縮水近5000億元,相當於跌去一個美的。
而在經歷暴跌後,金龍魚目前PE仍有64,較茅台的市盈率45高出一大截,泡沫不可謂小。
在糧油這一成熟飽和市場中,中國人口增速放緩,增量難有更多期待;而在原料漲價潮,與糧油作為民生重要產品,不允許大幅、頻繁提價的紅線要求下,公司短期業績又一再承壓。
“一個成熟的沒啥增長的市場,又是關乎民生的基本需求,硬生生被資金炒作上了天,最高炒到145元,現在膝蓋斬到了50多元,居然還有70倍pe,可見頂點有多瘋狂。”有市場人士如此感嘆。
另一方面,金龍魚複雜的籌碼與大量限售股,也成為投資者關心的重點。
2021年10月12日,金龍魚公告稱,年底有48.79萬股首次公開發行前限售股份以及1.62億首次公開發行戰略配售限售股份迎來解禁,合計約1.63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3%,解除限售股東户數共計21户。
據悉,此輪解禁基本上是1年前Pre-IPO戰略配售的股東,發行價為25.7元,20家配售對象認購1.63億股,金額41.8億元。以解禁前股價計算,漲幅約180%,股東若拋售,有望將狂賺70多億元。
更重要的是,以當時股價71元左右計算,該輪解禁相當於115億元,較此前流通市值不足300億元的規模,可謂一記驚雷,擴容效應不容小覷。
而根據choice數據,公司目前仍有高達90%的股份處於限售狀態,將在明年10月形成千億解禁巨浪,可能會引起更大波動,後續“巨雷”令人擔憂。
消費抱團“火葬場”
成敗皆蕭何。在消費股高光時上市的金龍魚,如今已然失去機構抱團的偏愛。
數據顯示,20年底有2000+機構投資者,21年底僅剩7家,幾乎“全數逃離”。而金龍魚也在2021年成為了消費基金的“火葬場”,諸多大佬在此折戟。
例如,自金龍魚上市以來,就一直積極建倉的知名私募大佬林園,其投資的多隻產品進入金龍魚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如若一直買入並持有,林園建倉後最慘已腰斬。
從金龍魚首度發佈的2020年年報,以林園投資12號私募基金、林園投資158號私募基金成為金龍魚的第7、8大流通股東,持股252.23萬股。當時恰好是龍魚股價一度突破145元的高點。
到2021年三季報,其旗下有4只基金分列第3、5、7、9大流通股東,持股446.89萬股,合計加倉了90.92萬股,期末參考市值約2.72億元。
來源:看究竟App
林園曾表示,看好一些剛需行業,比如糧油食品。“與全球的糧油行業相比,我們處於少年階段。”跟嘴巴相關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快速消費品對未來比較容易把握,相關企業的賬目容易算清楚一些,所以傾向於選擇這樣的公司。
而今,據上述持倉變動計算,林園在2021年在金龍魚上的投資或已虧損25%-60%。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IPO時恰逢行業風口,流通盤極小或許也是造成泡沫的重要原因。
“金龍魚在上市後一段時間內,流通股份僅有總股份數量的十分之一,是典型袖珍流通盤型的巨型公司,易吸引炒作資金湧入。”業內人士表示,“而隨着原始股東的不斷解禁流通,股價、估值大概率會迴歸行業平均。”
無論如何,市場情緒現已跌至冰點,機構和散户都在“逃離”金龍魚。
choice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共有2044家機構持有金龍魚,持倉股數為6203.49萬,約佔流通股的8.4%。而到2021年底,僅有7家機構持有232.81萬股,佔到流通股的0.43%。
股東總數方面,據深交所互動易,截至2022年2月10日,金龍魚股東户數為20.4萬户,較一個月前減少7492户,減幅為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