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湧入保險市場的資本,近來熱情逐漸消退。8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近三年來已經有至少12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表示退出參與設立保險公司。業內人士認為,這與近年監管嚴把險企准入門檻,以及保險市場本身同質化傾向嚴重不無關係,處於下行週期的保險業急需轉型開發新業態。
12家退出
具體而言,2019年退出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包括物產中大、淮北礦業、二三四五、永興特鋼;2020年退出的有銀江股份、靈康藥業、萊美藥業、拓維信息、家家悦、ST天成、海汽集團;2021年則有貝因美。
其中,最新的公告來自於貝因美,其於近日退出15億元註冊資本的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保險”)設立。
貝因美髮布《關於退出參與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公告》顯示,華大保險擬經營的健康險業務所涉政府主管部門、事項申報審批路徑發生重大變化,經合作各方友好協商,華大保險籌備組擬終止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的籌備工作,並計劃向退出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的發起人根據發起人對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的持股比例相應退還剩餘的投資款。
此前2017年1月,貝因美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參與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議案》。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黑龍江貝因美乳業有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參與發起設立華大保險。華大保險註冊資本為15億元,其中,黑龍江貝因美乳業有限公司擬出資2.25億元,佔其註冊資本的15%。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貝因美近年來利潤承壓,其上半年淨利潤為3806.55萬元,同比大降21.17%。而其年報亦顯示公司2020年、2019年分別虧損3.24億元和1.03億元。而在開始發起設立華大保險的2017年當年,其虧損額達到10.57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保險公司股東從財務Ⅰ類股東、財務Ⅱ類股東、戰略類股東,分別有需要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盈利、最近二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的要求,控制類股東更是需要滿足前三者的條件。作為持股15%的戰略類股東,貝因美顯然不符合《辦法》的要求。
同質化競爭
對於為何諸多上市公司退出設立保險公司,業內人士認為,這和監管政策收緊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不無關係。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認為,我國保險市場的前景得到業內廣泛認可,但是由於近年來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排隊的多,但是鮮有獲批,對於參與機構來説機會成本太高。其次,部分機構在長期等待中由於內外環境變化和公司戰略調整都有可能導致其放棄等待。
“在積壓眾多申請的情況下,如果後期沒有明確的‘開閘’信號,會影響其他機構繼續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積極性,這類活動會逐步減少。一旦有明確的信號釋放出來,馬上會有許多機構加入到申請隊伍之中。”與此同時,李文中如是預測。
關於資本參與或者退出參與設立險企的過程中有何注意事項,李文中則表示,首先,短期內保險公司設立審批放開的可能性不大,參與申請排隊的機構對此要有認識。其次,要求保險迴歸保障,對保險業從嚴監管這些大的方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有改變。申請設立保險公司就要認認真真做保險,不要把保險公司做成了融資平台。再次,無論是選擇等待還是退出的機構都要認真評估等待的機會成本與收益,做出合理選擇。
同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研究院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分析稱,企業在設立險企過程中紛紛“跳車”,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監管趨嚴,政策收緊,尤其是在2017年之後除了外資險企,少有新的保險公司被監管批覆成立;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於險企作為金融企業的認知發生了變化,不再普遍認為保險是一個好的投資方向。
“短時間內,當下監管環境很難發生大的變化,各產、壽險公司的存量風險尚未得到消化,現在保險市場的一些主體生存環境亦存在問題。”陳輝解釋稱,而今市面上許多險企處於同質化競爭階段,存在着需要轉型的問題,面對着“怎樣活下去”的問題,而這也是當前保險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的確,從監管環境角度看,近年來保險機構獲批成立者寥寥,且背景多較為特殊。比如今年4月底融通財險獲批成立,業內人士亦認為,這與融通財險強大的股東背景不無關聯——其四大股東為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融通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融通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融通旅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那麼,對於年內保險業新主體,融通財險的成立是否意味着保險機構成立門檻放開,李文中表示,不認為融通的成立意味着保險公司成立審批“開閘”,當前保險業挑戰頗多,正處於下行週期之中,從保護現有市場主體、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來看,監管部門不太可能現在放開審批。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