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球掀起一股節能減排的浪潮,澳大利亞的“焦慮感”就愈發嚴重。據觀察者網10月19日報道,澳大利亞目前已經在建模型探究未來失去煤炭出口收入將帶來的影響。初步的評估結果顯示,僅僅是日韓等3個亞洲經濟體的“碳中和”目標,就將導致澳大利亞損失300億美元(摺合約1917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收入。
據報道,這份報告由澳大利亞中央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聯合發佈,除了煤炭業務以外,天然氣的收入也將受到影響。作為全球能源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對亞洲市場的依賴性很強,出口至日韓等3國的煤炭和天然氣,在其總出口佔比超過66%。而上述3個國家,最晚2060年,最早則是在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放的計劃。
報告顯示,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LNG)產值高達490億美元,屆時出口規模將減少一半(50%);而動力煤210億美元的出口則將暴跌80%左右的規模。也就是説,留給澳大利亞的時間不多了。該國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靠賣能源實現,如果失去了這幾大買家,再加上全球推進碳排放,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很難“站穩”。
據悉,除了提出碳排放的具體事宜,歐盟等還打算徵收碳税,以此懲罰那些對減排舉措“視而不見”,還大量出口高污染能源的國家。此前,澳大利亞氣候委員會就發出預警,如果澳大利亞的貿易伙伴們都加強了對煤炭進口的管制,那麼靠煤炭出口為生的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將受到嚴重衝擊,預計兩州將流失超7萬個工作崗位以及150億澳元的經濟總量。
也正是意識到了碳排放事宜對自家經濟發展的“弊端”,澳大利亞遲遲不肯更新其碳排放目標。甚至到現在還拒絕履行“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資料顯示,澳大利亞內部高度依賴傳統能源發電,該國目前煤炭工人規模接近5萬,另外2.5萬石油和天然氣工人。
整體而言,澳大利亞人均碳排放總量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00%(3倍)。2021年7月,聯合國發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就將澳大利亞列在193個國家的最後一名。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不作為”,也讓澳大利亞摔了不少跟頭。
聯合國氣候報告曾指出,從1910年至2020年,澳大利亞陸地氣温上升了1.4℃左右,這就使得該國頻繁出現極端高温事件——森林火災發生頻率增加、未來發生嚴重乾旱的幾率也從10年/次縮短至4年,而這些天災發生背後主要是人類影響所致。
此前,經濟領域的專家已經給澳大利亞政府發出警告,表示如果該國不做出2050淨零排放承諾,接下來全球投資者將會遠離污染重災區。就在今日(10月20日),知名機構瑞銀將澳大利亞股市的評級下調至“減持”。
文 |廖力思 題 | 黃紫鎵 圖 |盧文祥 審 |呂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