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東已進入破產重整環節,去年虧損26億元的譽衡藥業該何去何從?
9月23日,哈爾濱譽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譽衡藥業”)更新股東減持公告。據公告,截至9月21日,其控股東哈爾濱譽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譽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譽衡國際合計被動減持公司股份2900.4萬股,佔總股本的1.32%。
目前,譽衡集團仍持有譽衡藥業股份7.06億股,佔總股本的32.13%;譽衡國際持有上市公司股份1.43億股,佔總股本的6.5%。譽衡藥業表示,為化解控股股東的債務壓力和流動性風險,未來控股股東的債權人可能對持有的公司股票進行處置導致被動減持。
控股股東陷入破產危機
公開信息顯示,譽衡集團債權人以譽衡集團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已向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其進行破產重整。目前,譽衡集團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其所持有的股份已被中登深圳分公司進行保護性輪候凍結。
據譽衡藥業披露,目前譽衡集團持有上市公司7.07億股,佔總股本的32.18%,已全部被司法凍結,其中所持94.64%股份被質押。
記者注意到,在譽衡藥業2010年上市不到半年的時間,控股股東譽衡集團就開始了漫漫質押之路。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10月以來,譽衡集團對其所持譽衡藥業的股份進行了超200次質押。
後因股票質押爆倉、債務違約等,自2018年2月以來,譽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譽衡藥業股票多次遭遇被動減持、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司法拍賣。同時,譽衡集團還曾計劃賣股自救。
2018年2月,譽衡藥業宣佈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稱實控人朱吉滿擬引入戰略投資者,該事項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但4個月後宣佈該事項終止。賣股計劃泡湯後,2018年8月,譽衡集團擬將其所持譽衡藥業3.3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5%)對外轉讓。但因譽衡集團債務違約及所持股份被司法凍結,這一張羅了近一年的股權轉讓計劃亦宣告終止。
如今,隨着譽衡集團進入破產重整,其是否會對譽衡藥業控制權做出轉讓?而譽衡藥業又將如何應對控股股東破產一事?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向譽衡藥業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相關回復。
“併購機器”一年虧掉26億元
控股股東已經窮途末路了,譽衡藥業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儘管譽衡藥業多次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與譽衡集團在資產、業務、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譽衡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但實際上譽衡藥業也是危機重重。
公開資料顯示,譽衡藥業成立於2000年3月,是一家以醫藥大健康產業為主線,以製藥業務為核心,涵蓋科研、生產、營銷等領域的企業,其核心產品主要為輔助用藥和中藥注射劑。2010年6月,譽衡藥業登陸深交所。
自譽衡藥業上市以來,總共花了129億元巨資,在資本市場上實施併購重組,案例高達27起,但僅有14起順利完成。多年的大舉併購不僅讓譽衡藥業在生物醫藥行業有了“併購機器”之稱,也使其積累了大量商譽。截至2019年末,譽衡藥業商譽賬面原值高達33.36億元。
2019年,因進行了大額商譽減值,譽衡藥業實現歸母淨利潤-26.62億元,幾乎虧掉了其上市以來的所有盈利。公司表示,受兩票制政策、醫保控費等多重政策因素影響,此前收購的南京萬川、普德藥業主要產品銷量及價格不斷下降,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分別對其計提15.87億元和10.27億元的商譽減值。
此外,瘋狂併購也給譽衡藥業帶來巨大的財務壓力。上市之初,其資產負債率不到5%,而從2015年開始,該數據持續在50%之上。而到了2019年,公司資產負債率飆升至了75.21%。
多重壓力之下,譽衡藥業開啓“瘦身”自救行動。今年一季度,譽衡藥業以14.2億元的價格將其“現金奶牛”澳諾製藥出售給華潤三九。
今年上半年,因轉讓澳諾製藥股權以及收到政府補助等實現7.01億非經常性損益,譽衡藥業扭虧,實現歸母淨利潤6.69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仍虧損4872.17萬元。
江蘇地區某藥企高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隨着第一批重點監控目錄的出台,輔助用藥和中藥注射劑的銷量被嚴格限制,甚至可能退出市場,以相關產品為主營產品的企業不得不進行轉型。但對於傳統藥企而言,轉型並不是那麼容易。”
記者 金旻
編輯 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