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對沖經濟下行政府債顯身手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趙建華)2020年,提高赤字率、增加政府投資、減税降費,全國政府債券資金達到8.5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增加3.6萬億元,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表現突出。專家分析,抗擊疫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政府債券功不可沒。
特殊時期,採取特殊舉措。中國將赤字率從2.8%提高至3.6%以上,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分析,它對沖了疫情造成的減收增支影響,穩定並提振了市場信心。
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2020年中國增加政府投資。安排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主要用於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重點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同時,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除了用於有一定收益保障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外,也可用於抗疫相關支出、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經常性支出以及防汛救災支出。
趙全厚説,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彌補基建短板的同時,增強了逆週期調節力度,為實現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抗疫特別國債對戰勝疫情、構建應急預防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各項政策集體發力,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在內,截至11月底,中國今年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下稱地方債)62602億元。其中,新增債券44945億元,再融資債券17657億元。新增債券中,一般債券發行9479億元,專項債券發行35466億元。
年底100%完成全年發行任務已成定局。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介紹,地方債呈現出發行期限延長、發行利率下降的總體特徵。政府債券規模較大,發行任務如期完成實屬不易。這充分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政策取向,各級政府、各金融機構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衝擊。
封北麟介紹,長期以來,中國的市、縣基層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壓力較大。有的市縣財政收支矛盾較大,“三保”壓力大,發展建設資金更難保證。今年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為地方政府實施減税降費,為困難企業減負、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以及籌集地方建設資金提供了有力支持。
與此同時,在一些經濟發達省份,地方專項債向“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建設傾斜,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5G基建、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封北麟表示,這對推動地方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產生了積極效應。
展望來年,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税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短期內難以完全消化,經濟完全恢復尚需時日。明年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以拉動投資、帶動消費、改善預期,促進經濟增長。同時,也要保障財政的可持續性,有效管理債務規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