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煞股民!最牛基金暴賺26倍 如何挑選“牛基”?基金經理這一特性很關鍵
在A股科技與消費多輪行情接棒下,最牛基金業績已接近26倍。
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23只基金成立以來的累計回報率超過10倍,其中最強基金成立十六年間累計回報率接近26倍。業內人士認為,最牛基金的出現與基金經理任職連續穩定、重倉消費牛股有關,貴州茅台在過去十六年間漲幅超過150倍,恆瑞醫藥同期則超過190倍。
基金經理任職的穩定確保了持股的連續穩定,一份研究數據也顯示,基金的長線持倉個股對於基金業績均產生了正向的貢獻,在勝率層面,單隻基金的長線個股,能夠跑贏同期市場的概率超過三分之二。但與早期基金經理選擇空間狹窄不同的是,當下明星基金經理的任職連續穩定性相對較差,轉型私募現象較多,從而影響了基金的長期業績表現,同時因為A股市場有效性逐步增強,股市的超額收益的空間也在減少,聰明資金變多的背景下,主動管理型的基金經理跑贏市場的比例也在降低。
23只基金累計回報率超10倍
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7日,當前共有2只基金自成立以來回報率超過20倍,分別是華夏大盤基金、嘉實增長基金,回報率分別為25.8倍、20倍。此外,興全趨勢投資、富國天益價值、國泰金鷹增長、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博時主題行業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率也超過14倍,廣發穩健增長基金、鵬華普天收益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率超過10倍,以十倍以上回報率而言,總計23只基金成為當前市場的最牛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取得十倍以上收益的所有基金全部成立於2006年之前,其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成立於2004年8月,十六年間的累計收益率接近26倍令基民、散户豔羨。
華夏大盤基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華夏基金前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的精妙選股能力。
在市場有效性比較弱的A股階段,王亞偉經常能夠前瞻性的敏鋭捕捉市場熱點,並進行提前佈局,以擅長挖掘競爭對手資金覆蓋較少的冷門股,從而名噪一時。在“賺上市公司的錢”與“賺對手的錢”這兩種投資風格上,王亞偉被認為是“賺對手的錢”的頂級高手。
數據也顯示,華夏大盤基金在王亞偉任職的6年半時間裏,累計回報率高達12倍,為華夏大盤基金十六年時間取得接近26倍的回報率打下堅實基礎。
嘉實增長基金截止目前取得的回報率超過20倍,其核心原因也在於明星基金邵建的長期任職,顯示出基金經理任職的連續性、穩定性,對打造明星基金大有裨益。數據顯示,邵健在擔任嘉實增長混合的基金經理的11年時間內,其任職回報率超過7.6倍。
此外,博時主題基金、景順長城內需增長混合基金取得超過14倍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一批明星基金經理,包括鄧曉峯、李學文等人,李學文更是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取得基金回報率超過5倍,而在由明星基金經理劉彥春接管後,該基金再度開始發力。
A股基金割韭菜已很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數據也顯示出,從長期投資策略而言,收益率最佳的基金依然是主動管理型基金,儘管可能只有1%的基金經理才能戰勝股票市場。
不過,基金公司強力佈局ETF和指數基金產品的現象,則暗示出A股市場已經出現某些微妙的變化——A股的市場有效性正在逐步增強,意味着像以往那樣在A股市場利用市場的不成熟獲取收益,已經很難持續。
“拉長時間看,一些明星基金經理賺過大錢的股票,實際上都是題材股甚至是地雷股。”有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直言,2015年的A股市場還很不成熟,市場有非常多的賺錢方式,賺對手的錢或者割韭菜是一種常見策略,依然是賺快錢的策略。上述人士直言,許多當年被明星基金經理重倉的股票的表現並沒有持續性,到現在大多數股票都已經“廢掉”甚至早已暴雷。
在聰明資金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想要複製早期十年十倍的業績回報,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宇認為,目前的市場參與者相對而言比較追捧傳統方式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但這種趨勢正在改變,因為在A股獲取超額收益、戰勝市場的基金開始變少。他認為,中國股市的超額收益的空間慢慢在減少,同時戰超額收益的主動基金的比例也開始降低,基金經理跑贏市場的比例在降低。
更重要的是,明星基金經理也是一種成本,當基金經理在管理公募基金產品成名後,往往轉行私募基金來獲得更大的個人自主性,而普通投資者、基民購買私募基金產品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優秀的基金經理畢竟是少數,優秀的基金經理會收更高的管理費,很多基金經理已經收2%的管理費和20%的業績提成。”楊宇強調。
比如鄧曉峯在公募基金業成名後,現在已成為高毅資產的首席投資官,而管理過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基金的王鵬輝則創立了望正資產。幸好,接管博時主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兩隻十倍基金,也均是當前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顯示出基金公司對打造牛基品牌不遺餘力。
在廣發小盤成長基金上這一點表現的更為直接,廣發小盤成長基金在陳仕德管理的十年時間取得高達9倍的回報率,在陳仕德離職後,該基金轉由李險峯管理,或許因為運氣不好,接管基金的任職時間恰好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李險峯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基金期間回報率為虧損45%,這幾乎要壞了這隻十倍牛基的品牌形象,2017年6月後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開始接管這隻牛基,在兩年時間又取得超過1倍的回報率。
任職連續穩定才能抓住牛股?
儘管最牛基金在長達十六年的時間內,取得接近26倍的投資回報率,但因基金運作的持股比例和倉位上的規則限制因素,相對於中國的A股的牛股而言,仍是小巫見大巫。
若以最牛基金華夏大盤成立時間為參考,格力電器自2004年8月至今累計股價漲幅高達93倍,貴州茅台的同期股價漲幅則超過150倍,恆瑞醫藥的同期股價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190倍。
也正是因為大消費領域持續湧出牛股的現象,基金經理對大消費類股票的佈局可謂情有獨鍾。
數據也顯示,成立以來回報率超過10倍的23只最牛基金,其截止第一季度末的重倉股主要指向了消費股,比如嘉實增長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即為安井食品,該股自今年年初至今的股價漲幅超過80%,已是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最高的品種。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認為,消費股誕生牛股的概率往往比科技股要更高,風險也更小,同時由於中國巨大的人口特點也使得消費股的空間擴張能力往往很強,在過去十年間出現了許多超級大牛股,而從生命週期的角度看,科技股的風險和波動性可能是許多投資者不能承受的。
而從牛基誕生的角度看,上述人士認為最終取決於明星基金經理任職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就是持股的連續性。顯然,接管的基金經理換掉前任基金經理的持倉股票,是一種普遍現象。
廣發證券對公募基金持倉研究的一份數據也顯示,在超額收益層面,近3年基金的長線持倉個股整體來看相對於市場以及行業均獲得了一定幅度的超額收益;在勝率層面,對於單隻基金而言,其長線持股的個股能夠跑贏同期市場的概率超過三分之二;在交易層面,長線持倉個股在持倉期間的權重變化同樣能夠對基金業績帶來小幅的正面影響。從近5年的情況來看,同樣基金的長線持股整體來看能夠獲得較高的超額收益以及勝率,顯示出基金的長線持倉個股對於基金業績均產生了正向的貢獻,意味着最牛基金誕生的必要條件包括基金經理任職的連續穩定。
上述信息也意味着,隨着私募基金在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公募旗下明星基金經理奔私越來越普遍化,明星基金的任職連續穩定性已面臨挑戰,這與早期基金經理選擇空間狹窄大有不同,也意味着主動管理型基金未來創造更多牛基的概率也在降低。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