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達被罰近千萬 AMC行業警鐘再響

中國信達被罰近千萬 AMC行業警鐘再響

外匯天眼APP訊 : 一張罰單,再次敲響了AMC(資產管理公司)行業的警鐘。近日,中國信達(01359.HK)湖南分公司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

中國信達湖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此次被罰系監管部門對公司以前年度部分業務進行例行現場檢查的後續行政處罰。湖南分公司誠懇接受監管機構的處罰決定,認真進行落實整改,已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這已不是中國信達今年以來第一次被罰。2020年5月,中國信達因業務違規被中國銀保監會開出高達910萬元的罰單,成為2020年上半年銀保監會開出的最大罰單。

年度最大罰單

湖南省銀保監局公佈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由於中國信達湖南分公司存在盡職調查不審慎,收購不真實的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違法違規事實,湖南銀保監局決定對其罰款40萬元。

中國信達湖南分公司上述負責人強調:“湖南分公司按照公司黨委要求,長期堅持主責主業,認真貫徹國家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聚焦問題機構、問題資產和企業結構調整相關業務,發揮不良資產專業優勢,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公司堅持穩健經營,完善規章制度,加強風險排查,開展合規教育,不斷健全風控和合規體系。2019年,中國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核心主業的業務收入及税前利潤佔比分別達到70.2%和78.0%,資本充足率超過16%,風控各項指標優於行業監管要求。

而在稍早前的5月18日,中國信達也因3項業務違規被罰910萬元。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公佈的行政處罰信息,中國信達存在資產收購不審慎、違規收購非金融機構正常資產、通過內部交易掩蓋風險違法違規行為。

除此之外,記者注意到,自2017年至今,中國信達及其分公司歷年均上了被罰榜單。

2017年3月,中國信達因涉及違規收購個人貸款、收購金融機構非不良資產、收購不良資產未按規定通知債務人、為同業投資行為違規提供隱性擔保等多種違法違規事實,被中國銀監會機關層面罰款150萬元。

同年,中國信達北京分公司等四家分公司就曾因違規收購問題被罰。

其中,因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收購虛構債權,中國信達北京市分公司被罰80萬元。

因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中國信達吉林省分公司、陝西省分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分別被罰50萬元、30萬元、50萬元。

隨後的2018年12月,因為收購前調查不盡職,中國信達廣東省分公司被廣東銀保監局罰款150萬元。

2019年7月,中國信達雲南分公司被銀保監會雲南監管局罰款185萬元。原因是收購虛假債權;為銀行規避資產質量監管提供通道,協助銀行不良資產違規出表;收購虛假債權變相為房地產關聯企業融資等。

同年10月,因為資產收購不審慎、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中國信達寧夏分公司被罰款20萬元。

佈局保險業務失利退出

目前中國信達設有33家分公司,旗下擁有從事不良資產經營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平台子公司南洋商業銀行、信達證券、金谷信託、信達金融租賃、幸福人壽、信達香港、信達投資、中潤髮展等。

在2019年《財富》中國500強中,營業收入位列第84位。

年報數據顯示,在眾多業務中,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為中國信達主業,也是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信達總資產達1.5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其中不良資產經營業務資產規模為9452.3億元;負債1.32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7.42%。

中誠信在為中國信達出具的2020年評級報告中表示,中國信達快速發展對資金需求日益增加,財務槓桿水平有所上升,解決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防範流動性風險仍是中國信達面臨的課題之一。

經營方面,2019年末,中國信達實現總收入1098.60億元,較上年增加4.7%;實現歸屬股東淨利潤130.5億元,同比增長8.4%。

財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中,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756.54億元,佔收入總額的70.2%;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税前利潤為152.38億元,佔税前總利潤的78.0%。

2010年前後,隨着國內大行成功上市,四大AMC公司的政策性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的任務已然完成,中國信達開始謀求商業化轉型,最早進行金融業務佈局。如今,中國信達擁有租賃、期貨、基金、證券、銀行、信託等多張金融牌照。

然而在佈局保險業務時,中國信達不幸折戟其中。

2007年中國信達成立幸福人壽,持有50.9%股份;兩年後成立信達財險,持有51%股份。

不過自成立以來,幸福人壽和信達財險常年處於虧損狀態。

其中,幸福人壽在2009~2014年間,分別虧損2.45億元、4.5億元、7.37億元、7.91億元、7.53億元、3.93億元,累計虧損約34億元。

2015年,受萬能險業務增長,幸福人壽短暫實現扭虧為盈,當年淨利潤為3.35億元。但好景不長,2016年起,由於萬能險業務監管趨嚴,幸福人壽的保費收入再次下滑,2016年和2017年淨利潤僅為0.18億元、0.49億元。

2018年,幸福人壽全年淨虧損高達68.28億元,被外界稱之為2018年最慘保險公司。

2019年,中國信達作價75億元出售幸福人壽50.995%股權,由紫光集團旗下誠泰保險、東莞交投集團接手。

2019年年報顯示,中國信達合併報表中,已不再有幸福人壽。

除此之外,信達財險也是持續虧損,中國信達不堪繼續虧損。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信達財險已累計虧損超過十億元。

2017年,中國信達將其持有的信達財險的40%股份,轉讓給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信達實際控制人變為深圳市國資委,信達財險遂更名國任財險,中國信達只保留10%股份。

做好做精不良資產業務

在全球經濟形勢前景不明的背景下,不良資產加速暴露,與此同時,我國地方AMC擴容的步調也在加快。而作為行業內最資深的代表,中國信達近年來屢次出現違規事項,引發行業反思。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我國AMC行業起步較晚,很多業務開展都是在探索中進行的,這樣的處罰,對於整個行業,包括地方AMC而言,也是一種警示。

2010年以來中國信達等四大AMC除本職業務外,業務向多元化轉型,業務分散,甚至“本末倒置”致使不良資產處置幾乎成為副業。有業內人事甚至調侃稱,“四大AMC是假裝在做不良。”

而以2018年4月,中國華融“賴小民事件”為節點,在國內政策導向下,四大AMC紛紛瘦身,迴歸主業。2018年11月,中國信達更是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一次性掛牌轉讓80家企業股權。

中國信達在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新的一年其經營工作重點要緊緊圍繞“大不良”業務來開展,通過加速週轉,推動業務經營向集約型轉變。

到了2020年,關於業務側重,中國信達董事長張子艾在中國信達2020年的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信達母公司層面要通過業務模式升級換代做好做精不良資產業務;子公司要做好做強金融服務協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信達被罰近千萬 AMC行業警鐘再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