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豐鳳鳴 報道
隨着《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於11月1日起施行,金控公司動態開始更多引起行業關注。而近期的國盛金控麻煩事纏身,一時被送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因10月14日披露的三季報預告被公司董事、財務總監趙岑出具了不能保證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的意見,國盛金控陷入尷尬境地。11月6日,國盛金控發佈《關於董事、高管對<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異議所涉事項説明的公告》回應表示,趙岑所述內容部分事項與事實不符,所下結論缺乏法律依據,並稱將進行追責。據悉,趙岑財務總監的職務已被解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業績報告剛剛遭到公司高層公開質疑,聯合資信日前發佈的對國盛金控的最新評級報告也將其主體評級由AA+下調至AA-,並繼續列入信用等級觀察名單。據悉,這是監管新規發佈並施行以來,首家被下調主體評級的金控公司。
實際上,上述風波均與國盛金控重要子公司國盛證券被證監會實行接管有關。因後者被接管,趙岑認為國盛金控不應將國盛證券納入合併範圍,因此對該公司財報提出異議。聯合資信認為,國盛金控證券板塊的經營控制受限,其他業務板塊資產變現能力一般,在當前情況下再融資難度較大,導致行權兑付資金籌措進度相對較慢,今年內行權債券本息兑付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2016年入主國盛證券後,國盛金控曾經歷過一段時期的業績爆發期。如今旗下最重要的資產被接管,接下來國盛金控將何去何從將值得關注。
業績波動較大,財報多次遭質疑
從一家實業公司,重組轉型向金融領域發展,國盛金控在經歷一段短暫的輝煌期後,開始在脱實向虛的道路上連連遭遇坎坷。
資料顯示,國盛金控的前身為華聲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家用電器配線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公司,2012年4月華聲股份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2015年4月,資本市場上知名的"80後"玩家杜力獲得華聲股份的控制權,一場資本秀開始了。2015年11月5日,華聲股份發佈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國盛證券全體股東持有的國盛證券100%股權。2016年4月,收購完成。2016年8月,華聲股份公司簡稱變更為"國盛金控",同時宣佈轉型為以證券業務為主、投資業務和金融科技業務協同發展的業務架構。
也是從2016年開始國盛金控業績爆發。國盛金控在2016年實現營收16.42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98 億元,相比2015年的2616萬元增至4.98億元,同比暴增1803.97%。2017年繼續增長趨勢,當年實現營收18.73億元、淨利潤5.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16.56%。
隨後2年國盛金控的業績表現卻出現較大波動。2018年國盛金控實現營收12.12億元,同比下降35.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5.44億元。進入2019年國盛金控實現營業收入16.7億元,同比增長37.7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20.6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值得一提的是,審計機構大華國際對國盛金控2019年財報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據披露,國盛金控認為2019年能夠對被投資公司趣店實施重大影響,從2019年開始對趣店的股權投資按權益法核算。但審計機構認為,國盛金控對趣店能實施重大影響時點的判斷不恰當,其從2016年10月初始投資時至2019年末期間均對趣店存在重大影響。而上述變動對公司財務報表構成重大影響,主要影響為本年度對趣店股權投資確認的相關損益。據此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相比之下,近期國盛金控的2020年三季度財報則是遭到了公司高層的公開否定。
10月14日,國盛金控發佈的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5380萬元~1.07億元。
對於上述業績預告,國盛金控董事、財務總監趙岑公開表示:"不能保證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趙岑指出,7月17日,國盛金控子公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被證監會實行接管。上述接管導致公司失去對被投資單位國盛證券的控制,根據相關條例規定,公司不應將國盛證券納入合併範圍,公司對國盛證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由成本法改按權益法核算。由於公司未遵循規定,趙岑表示作為董事不能保證業績預告的真實、準確、完整,作為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對該財報做出了異議簽字。
11月6日,國盛金控發佈《關於董事、高管對<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異議所涉事項説明的公告》回應表示,趙岑所述內容部分事項與事實不符,所下結論缺乏法律依據;其行為已對公司市場形象及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公司將採取措施維護股東權益並保留對趙岑的不當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據悉,趙岑財務總監的職務已被解除。
財務總監遭"罷免"後,10月31日,國盛金控發佈2020年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2020年1-9月實現營收16.83億元,同比增長42.69%,實現淨利潤-0.8億元,同比下降1.73億元。公司的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但是淨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大幅下降且信用減值損失計提規模上升。
金控公司強監管下何去何從
可以看到,近日國盛金控風波的矛盾落腳點在於國盛證券是否該被納入財務報表。而2016年入主國盛證券後,後者已成為國盛金控最重要的資產。
資料顯示,國盛證券是江西省唯一的省屬國資系統的證券公司,2015年賣身國盛金控後,其旗下的國盛期貨、國盛資管、江信基金等資產也一併併入國盛金控。據2019年財報,報告期內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總資產約為公司總資產的86%,2019年度,國盛金控實現營業總收入16.7億元,其中國盛證券、國盛期貨實現的營業收入約佔總營收的94%,若扣除兩家公司的業務,國盛金控2019年度的營業總收入僅有1.73億元。2020年半年報顯示,國盛金控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8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74.36%。
然而,據國盛金控公告,今年7月17日,子公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因"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被證監會實行接管。自接管之日起,接管組行使被接管公司的經營管理權,接管組組長行使法定代表人職權,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停止履行職責。
很快11月6日,聯合資信發佈對國盛金控的最新評級報告,將其主體評級由AA+下調至AA-,並繼續列入信用等級觀察名單。聯合資信認為,國盛金控對其證券板塊的經營控制受限,其他業務板塊資產變現能力一般,在當前情況下再融資難度較大,導致行權兑付資金籌措進度相對較慢。報告稱截至今年11月4日,國盛金控今年內待行權債券本金合計為22.68億元,今年內行權債券本息兑付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據瞭解,2015年8月,華聲股份更名為國盛金控時,更名公告稱其長期發展戰略為"通過內生式和外延式的發展,逐步建立涵蓋證券、保險、投資、信託等業務的金融服務體系,最終將公司打造為一個專業、創新、開放的互聯網金控平台。"
2015年前後正是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的時候。回顧來看,過去幾年國盛金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確實動作頻頻,但大為股權投資。包括2015年底參與陸金所B輪融資,投資金額為1.08億美元。2016年10月以3.75億元受讓趣店集團5%股權。2017年9月,投資4500萬元創立了廣州仁諾小貸公司。2018年10月,以1.7億元向浙江漢鼎宇佑購買微貸網2%的股權。
據瞭解,目前國盛金控主營業務為證券業務、投資業務、金融科技業務。聯合信用曾在評級報告中指出,國盛金控"利潤中有較大部分來自持有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受被投資單位市值和經營業績影響較大,面臨外部環境和內在收益的不確定性"。實際上,隨着監管對互金業務的持續整頓,國盛金控此前投資的多家公司目前也是在轉型陣痛期,除近期上市的陸金所之外,大多業績慘淡。
除此之外不容忽視的是監管政策風險。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決定》,對金控公司實行市場準入管理。根據准入決定的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不得登記為金融控股公司,不得在公司名稱中使用"金融控股"、"金融集團"等字樣。
文件明確非金融企業、自然人等控股或實際控制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並且控股或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符合要求的,應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但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資本規模、業務行為及經營風險、股東資質均作出具體要求。
在行業人士看來,兩家重要金融子公司被接管意味着經營管理權轉移,後期被重組整合是大概率事件,但並不意味着國盛金控失去對國盛證券的所有權。不過,從國盛金控目前的經營業績、償債壓力以及大股東已被立案調查等情況看,公司很可能因為不符合准入決定對於金融控股集團的門檻要求,而被要求變更公司名稱甚至面臨清出市場的結果。
《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已於11月1日起施行,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將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依規、穩妥有序開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和持續監管,制定配套細則,完善制度框架,防範化解風險,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接下來的國盛金控將何去何從將值得關注。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線索徵集熱線:151847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