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量化惹得禍?A股連日大跌,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昨日A股市場再度大跌,上證綜指失守3400點整數關口,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146.24億元。兩市保持紅盤的個股不足300只,4600只個股翻綠,幾乎全軍覆沒,股市也“跌”上了熱搜。

事實上,不止是昨天,今年來,A股持續走低,年初至今近4200家公司股價下跌,590家公司跌幅超20%,超1700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淨值年內跌幅超10%。這波A股的調整,到現在確實是讓人痛苦不已了。

與此同時,在官媒的號召下,大量公募公司集體出手護盤,擬自購自家產品。

然而,據21 世紀經濟報道 報道,量化基金紛紛平倉賣出,於是又有人把股價暴跌的鍋甩在了量化頭上。

量化私募節前平倉

近期,因A股大跌,四大證券報集體發文打氣A股。其中,證 券日報發表頭版文章《挺起A股脊樑!》,呼籲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擔起引領價值投資的主體責任,主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持續發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樑來!

而在官媒喊出“挺起A股的脊樑”後,公私募基金紛紛拿出真金白銀表信心。

僅1月26日-27日這短短兩天,合計17家公募基金公告了相關信息,自購金額達12億元;百億私募巨頭漢和資本、弘尚資產先後宣佈自購1.6個億!

除了這些公私募基金,還有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各顯神通,回購、增持等手段企圖救市,包括石大勝華、安諾其、中國電信等。

然而,就在這些公私募基金、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救市之際,又有人把股價暴跌的鍋甩在了量化頭上。

據21 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一位私募量化基金公司高層表示,“大家節前可能都會平倉,我們也是”,這也就意味着量化基金在1月27日之前進行了平倉。

他還表示,私募量化會用融券或股指期貨、期權做對沖,但是近期市場下跌至止損線,量化基金不能人為去控制,會自動賣出。

還有北京量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竇長民表示,“本來在上週我們整個倉都平掉了,結果現在覺得是機會,又加了,現在我們大概加到半成倉位。”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量化基金助推了1月27日市場的下跌。

量化基金爭議不斷

實際上,量化基金一直是市場最爭議的投資方式,也一直被價值投資者嗤之以鼻,甚至還經常被當成“背鍋俠”。如,2021年11月23日晶澳科技盤中差點跌停,就有一位公募基金的副總將股價暴跌的鍋甩在了量化頭上。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彼時公募南華基金的副總經理王明德,在微博發文稱,2021年11月23日晶澳科技盤中差點跌停,公司基本面並無任何利空,這是典型的高頻量化資金割韭菜的案例。

又是量化惹得禍?A股連日大跌,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還有2021年9月28日,A股維持多日的萬億成交記錄在9月底中斷,投資者又將“鍋”甩到了量化基金頭上。彼時,甚至有段子稱,打敗量化基金的只能是“限電”!

但凡市場出現一點風吹草動,而其中又能看到量化基金的身影,這個“鍋”就會被甩到“量化基金”的身上。可以説,量化基金不是在“背鍋”,就是在“背鍋”的路上。

為何頻繁淪為“背鍋俠”?

那麼為什麼量化基金一直會成為A股大跌的“背鍋俠”,這主要是由於量化基金的本身。

量化就是指運用數學或者統計模型來模擬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向,從而預估金融產品的潛在收益。許多指標如平均年收益率、年回報率、年盈利率等,這些其實都表徵同一個量化指標,即“年化收益率”。

簡單來説,就是設置一種固定的條件區間,但凡符合這個區間的股票就買入,但凡不符合的就剔除。

它的優點就是投資決策完全基於策略模型,不受投資經理主觀情緒和偏好的影響。同時這也是它的缺點,一旦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會導致原有的策略模型失效,進而影響到基金收益。

看了這些也就能夠理解量化為何會在節前平倉,主要是近期市場大跌,跌到了量化基金所設置的止損線,量化基金會自動賣出。

而在市場極端的情緒之下,量化基金又傳出了“節前平倉”的消息不免就讓人心生恐慌,由此加劇了市場的殺跌。又因為量化基金的“招黑體質”,因此才有了“本次市場大跌是量化基金的鍋”的言論。

A股市場緣何大跌?

歸根到底,A股開年以來持續大跌,與高景氣賽道估值過高,迎來回調有關,主要還是受外圍市場影響較大。

昨日凌晨美聯儲最新議息會議結果出爐,美聯儲宣佈維持0到0.25%的政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明確今年3月將退出QE,暗示3月極大概率加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利率決議後的發佈會上,稱不排除在每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都加息的可能性。他還稱,需要大規模地縮表,希望那是一個有序的、可預見的過程。

雖然美聯儲在公佈加息政策前,已經向市場充分釋放了啓動加息的信號,而美股市場也出現了一波調整。但市場未料到的是,鮑威爾的講話會如此“鷹派”,這或許意味着,美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緊縮會更激進。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隔夜美聯儲議息會議發表的聲明偏鷹派,導致美股出現調整,對於A股和港股短期的走勢都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不過,也有南方基金指出,“海外因素或許對A股的調整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因。”

南方基金分析,從A股調整的結構來看,主要還是體現為自身風格的輪動,高估值板塊調整幅度較大。明顯的案例是中性估值的滬深300指數調整幅度顯著小於美股標普500,較低估值的港股在2022年至今表現明顯好於其他市場股指。

後市如何走?

從基金公司觀點來看,多數表示繼續看好市場後市發展,A股市場經過充分調整後,市場有望迎來一波修復行情。

華安證券表示,隨着調整逐步接近尾聲,迎來春季躁動行情後4條投資主線更值得關注。一是貨幣政策和流動性寬鬆支撐下估值彈性大的成長主線,仍可期待成長風格在春季躁動中完成第三階段拔估值行情。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公司表示,“情緒底”可能會在一季度前期左右,而“增長底”則有望在一季度到二季度左右出現。在2014年底、2018年底和2020年初三輪明顯的“穩增長”發力過程中,初期市場由於情緒慣性原因而表現不佳,成長風格明顯下跌,在社融、信貸、基建和房地產等相關前瞻指標有所修復後,市場悲觀情緒改善後往往表現較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3 字。

轉載請註明: 又是量化惹得禍?A股連日大跌,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