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系高管終出走,“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何以“隕落”?

曾被投資者冠以“國內NPU第一股”的寒武紀因與華為合作關係的破裂而跌落神壇,如今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梁軍也選擇出走。隨着這位“華為系”高管的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紀與華為正式分道揚鑣。

華為系高管終出走,“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何以“隕落”?

寒武紀與華為的“聯姻”走向末路。

3月14日晚間,寒武紀發佈了一項重磅的人事變動公告。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骨幹CTO梁軍由於“與公司存在分歧”,已於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離職後,其不再擔任任何職務。

CTO梁軍被外界視為寒武紀與華為“聯姻”的重要紐帶,隨着梁軍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紀與華為正式分道揚鑣。

一年多以前,寒武紀登陸科創板時曾備受矚目,首日股價漲幅一度超過300%,市值突破千億。然而不到兩年時間,被冠以“國內AI芯片第一股”名號的寒武紀迅速跌下神壇。

股東大幅減持、股價創出歷史新低、首席技術官出走……寒武紀,曾經風光無兩的獨角獸,怎麼了?

華為系梁軍出走,“聯姻”正式破裂

“梁軍的離職不會影響公司的技術創新,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雙方也不存在知識產權的糾紛,公司知識產權完整性不會受影響……”

儘管寒武紀用了一連串否定句對外積極表態,梁軍出走的消息還是重錘寒武紀。

梁軍辭任的消息發佈後,次日,寒武紀股價收跌18.38%,市值蒸發超36億,總市值僅餘260.5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梁軍於2003年加入華為,後成為海思的技術專家,負責過海思團隊在手機soc設計、網絡芯片架構設計等,2017年從華為跳出後加盟寒武紀,任副總經理和CTO。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的信息顯示,寒武紀此前推出的首款7nm AI訓練芯片思元290就是在梁軍任期內主導推出的。有意思的是,同年,華為的高端系統級芯片麒麟970驚豔亮相柏林,而970 SoC中,就破天荒搭載了寒武紀的首款終端NPU的IP授權,名稱為寒武紀1A,憑着華為的超高知名度和關注度,寒武紀也一炮而紅。

作為華為的舊部,梁軍在加盟寒武紀的第一年,寒武紀就與華為終端芯片展開IP授權,市場中有聲音指出,梁軍在這場合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抱上華為“大腿”後,寒武紀的業績迎來了暴發式的增長,更為公司日後的上市打下基礎。

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寒武紀對華為海思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授權業務的銷售金額為 771.27 萬元、1.14億元和以及6365.80 萬元,佔到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授權業務銷售收入比例的 100.00%、97.94%和 92.56%。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7和2018年度,寒武紀的主營收入裏,終端IP佔比高達98.33%和99.69%。可以説,沒有華為,寒武紀的AI芯片的商業化進程不會走的如此順遂。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而言,業內泰斗的或關乎公司的生死存亡。或是為了留住梁軍,2020年12月,寒武紀曾經向梁軍授予了10萬股激勵性股票。根據協議,梁軍在離職後已獲授未歸屬的8萬股作廢失效,以公司當前的股價65.22元/股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價值在522萬元左右。

此外,梁軍手中持有的北京艾溪科技37.6%的股權,也需要按照一定的實繳成本疊加5%利息的回購價格,進行轉讓。 換言之,梁軍此番離職近乎淨身出户。出於何種原因,竟讓這樣一位業界大拿選擇出走?

權宜之計,

“備胎”寒武紀慘遭拋棄

外部推測,在華為脱離寒武紀自研人工智能芯片後,寒武紀已經成了華為的“棄子”,梁軍的出走實則是在寒武紀身上看不到出路而做出的自救行為。

在2019年的一場峯會上,寒武紀一位高管透露,寒武紀在和很多互聯網頭部企業做技術評測,其中包括快手、滴滴。但一位曾在滴滴雲就職的業內人士表示,在他任職期間,雖然有合作,但實際上並沒有具體項目使用,因為產品“不好用”。

此外,寒武紀此前宣稱,其芯片在百度有落地。雖然該消息屬實,但根據業內人士的觀點顯示,百度所採用的芯片數量只有百塊左右量級,並未用在核心業務上。

“寒武紀技術上不弱,但是產品也談不上比傳統大廠更好。”大型互聯網公司這樣的客户,第一訴求是安全穩定,為什麼放棄那些成熟芯片,而去用一個小公司、未經檢驗的芯片?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説。

手中產品在商業化進程中頻頻遇困,寒武紀當初又是如何獲得華為青睞的?或者説,華為與寒武紀的合作從一開始便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2016年,寒武紀推出首款AI處理器Cambricon-1A,確立中國第一AI獨角獸公司的地位,彼時AI概念正風靡全球。

時隔不久,2017年,手機巨頭蘋果便將這項紅極一時的ai芯片技術搬到了即將發佈的iPhone11身上。

華為自然不願在這場智能化的浪潮中落後,為了搶奪“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智能機”的名號,華為決定在麒麟970芯片中集成寒武紀的AI處理器IP。

只是,華為在此後的宣傳活動中卻一直淡化其AI處理器的出處,同時有跡象表明,華為採用寒武紀AI技術開發麒麟970的2017年, 華為海思一直與ARM合作研發基於ARM Trillinum框架的AI技術。

風險正在醖釀。華為海思在2018年發佈了雲端及邊緣芯片,此後便一直致力於覆蓋數據中心、邊緣端及消費終端的全場景,而這恰巧也是寒武紀的業務線。這也意味着,未來在終端、雲端、邊緣端人工智能芯片產品領域,華為海思與寒武紀的正面交鋒不可避免。

此後不久,2018年10月,華為宣佈採取自主研發的“達芬奇架構”,2019年華為麒麟810處理器便搭載了自研AI芯片。

華為有了自己的AI芯片,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寒武紀2019年的業務結構發生了一次大換血,由華為撐起的ip授權業務的收入發生斷崖式下滑,寒武紀的主要收入來源變成了智能計算系統集成。

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户,對寒武紀而言,無疑是巨大損失,寒武紀也直言“公司短期內難以拓展一家在採購規模上足以替代公司華為的客户。”

成也華為,敗也華為

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寒武紀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許可銷售收入在出現同比下滑, 僅為6877.12萬元,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也下降至15.49%。而這個數字在2017、2018年分別為98.34%和97.63%。

此外,根據彼時公司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科創板上市的募投項目中也並無任何IP研發的內容。

這也引得上交所的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寒武紀説明:“該部分業務的未來經營計劃以及可持續性,是否存在逐步放棄該部分業務的趨勢。”

要知道,僅僅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公司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就已經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業務。

沒了華為業務的支撐,寒武紀只能另尋他路,而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中科院成了不二的選擇。

2019年4月25日,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計算機所簽訂合作協議,建設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

而這個項目則是代替了IP授權業務成了支撐公司的“脊柱”。除了橫琴項目之外,寒武紀2019年還簽約拿下了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人工智能計算創新中心的項目。

比較公司2019年的財務數據以及珠海橫琴和西安灃東兩個政府IDC項目貢獻的業績體量後不難發現,在2019年這兩個項目為寒武紀貢獻了約80%的收入,其中橫琴項目貢獻了60%的收入。

這兩個項目雖然收入豐厚,但背後的關聯關係和地方引資招商的戰略考量因素,卻讓商業上的價值大打折扣。

一家芯片公司儼然成了一家idc承包“關係户”,不過,在這兩個政府idc項目的滋養下,公司順利登陸A股市場。

只是登陸A股後,二級市場中的投資者對公司的高估值並不買單。公司自上市第四日觸及股價歷史高點297.77元/股後便開始一路回落。截止發稿,公司股價報66.25元/股,較最高價跌幅接近8成。

短期而言,公司的基本面也難言反轉。根據寒武紀發佈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7.21億元,同比增長57.12%;同時歸母淨虧損8.47億元,上年同期歸母淨虧損4.35億元,同比擴大94.9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7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系高管終出走,“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何以“隕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