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承認:即便如此,中國的數據仍然超出預期

外媒承認:即便如此,中國的數據仍然超出預期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繼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令外媒很是豔羨了一番之後,3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2月關鍵經濟數據再次印證了中國經濟的恢復能力。雖然好幾個超過30%的同比增速,是建立在2020年疫情期間經濟非正常運行的低基數上,但正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所説:“即便如此,中國週一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仍然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國家統計局的公告則提醒説,儘管“積極因素繼續增多”,但要看到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而“國內恢復進程不平衡問題仍較突出”。“中國1-2月份的經濟表現絕對是全球一大亮點”,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但中國決策者制定的經濟目標仍然偏謹慎,這説明政府對全年的經濟運行環境有着非常清醒的認識。

強勁反彈

日本共同社15日中午發表題為《中國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明顯》的文章。該文稱,35.1%的增速是自1998年有統計以來最高的增長率。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16.9%,“中國經濟的復甦趨勢明顯。以汽車、通信設備、計算機相關產品為中心呈現巨大增長”。

路透社15日報道稱,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的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亦高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32%,為1995年1月以來最高。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40%,但仍創下2004年4月以來最高;1-2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6.4%。報道認為,“低基數效應助推中國1-2月經濟表現亮眼,工業、投資和消費同比增速均大幅衝高至雙位數,即使剔除基數因素,中國經濟仍在恢復軌道中”。

《日本經濟新聞》15日稱,除了上年同期基數較低之外,中國國內外需求均保持堅挺。鋼材產量增長23.6%,水泥產量增長61.1%,反映出建築需求的堅挺。中國在2月中旬春節長假之前,疫情曾出現局部反彈。由於政府的警惕感和號召,很多人放棄了大型長假期間返鄉探親和旅行,這從客觀上也使得假期後工廠復工早於往年,推高了生產增長。

路透社15日稱,在低基數、春節就地過年、海外經濟復甦的共同發力下,中國今年前兩月進出口數據表現亮眼,特別是出口增速遠超預期激增至26年新高,2月還創下單月曆史最高增速;內外需的回暖令中國外貿延續高景氣。

不平衡性

“中國經濟景氣持續恢復,”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15日援引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話稱,“總的來看,1-2月份經濟運行保持恢復性增長,積極因素繼續增多。同時也要看到,國內恢復進程不平衡問題仍較突出”。

的確,不少媒體也提出了中國經濟恢復的不平衡問題。美國彭博社15日稱,中國經濟活動在今年頭兩個月出現強勁恢復的勢頭,“但復甦不平衡被掩蓋”。報道認為,“令人瞠目的”關鍵指標增速“主要是由於與去年政府封鎖時期相比出現了失真”,“經濟復甦呈現出雙軌態勢,即工業產出和出口需求強勁,而消費復甦滯後”,“低於預期的投資增長和失業率的上升表明復甦是不平衡的”。香港《經濟日報》15日也稱,從國家統計局兩年平均數據看,呈現明顯的“需求弱於供給,內需弱於外需”的特點。因此,中國經濟能否保持穩定恢復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消費需求。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15日也對路透社説,除了關鍵數據,還需要關注就業數據,失業率在2月回升後會否回調;行業方面,比如前兩月汽車銷量,和2019年這一正常年份相比很接近,並沒有明顯的增長,“整體而言,就是正常化的趨勢”。

不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佩蒂斯對美國CNBC網站表示,消費復甦緩慢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應對疫情政策的結果。BBC15日也分析稱,政府針對春節假期實施的旅行限制,抑制了人們在機票、酒店和其他旅遊活動上的支出。這兩月的零售數據顯示增長最快的項目是珠寶(增長99%)和汽車(增長78%),“這是中國消費者在春節假期的大手筆開支”。

的確,北京宣佈自3月16日零時起,低風險地區人員進返京不再需要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旅遊平台“去哪兒網”數據顯示,通知發佈後一天內,北京進出機票、火車票預訂量較前一日就猛增1倍。在“去哪兒網”上,五一機票的預訂量及五一當天的酒店預訂量已經超過2019年。

引領復甦

國際快遞服務提供商敦豪速遞(DHL)網站文章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成功扭轉了被封鎖的市場局面,引領全球經濟復甦。上海諮詢研究公司China Skinny的創始人馬克·坦納表示,儘管全球經濟仍面臨疫情衝擊,但中國經濟復甦前景看好:“與其他主要市場相比,中國在未來一年的前景更加樂觀。不僅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消費者也因此感到樂觀。”文章稱,製造業、醫療保健和高科技行業引領中國走上了復甦之路,電子商務繼續蓬勃發展,中國還引領着全球汽車工業的復甦。

《紐約時報》稱,從近期的一些趨勢來看,似乎也有理由像中國領導人認為的那樣,“時間在中國一邊”。文章稱,中美、中西抗疫成果的對比以及美國總統換屆的亂象,讓北京大大增強了對自身治理能力和中國道路的信心。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國家實力已經“坐二望一”,今年要開始向“第二個百年”邁進,“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馬來西亞《星報》15日稱,“龍的傳人”堅持高質量發展、經濟穩定、民生幸福、綠色創新,力爭到2035年建成全面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20年,中國已展示了一張相當出色的成績單。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是6%以上,儘管低於一些經濟學家預期。中國是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引擎,其表現將會對世界產生影響。

“強勁復甦的動力仍在繼續”,凱投宏觀經濟學家普理查德對路透社表示,預計短期內中國經濟活動將保持強勁,因疫情的限制措施已經開始放鬆,這將促進消費,而主要貿易伙伴的財政刺激措施將使出口保持強勁。

連平認為,隨着經濟進一步穩步恢復,未來,消費和投資的回升也會進一步加速,年內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速值得期待。按目前的經濟數據,可以預期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達到15%左右,如無意外全年經濟增速將達到8%。但國外因為疫情逐步緩解,產能進一步恢復,可能會影響中國去年表現強勁的出口;另外,美國現任政府仍然保持着對華經濟打壓的策略,將為中國帶來外部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這意味着未來中國經濟的每一個進步,都將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成本”。

連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政策制定者肯定能夠預見到中國經濟可以取得更快的增速,但政府工作報告仍然設定了一個比較偏低的增長目標:6%以上,“這説明,中國經濟政策目標的重點不是追求較高的增速,而是質量和效益,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劉軍國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任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0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媒承認:即便如此,中國的數據仍然超出預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