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的小鵬,將依靠什麼贏得市場認可?
新勢力造車,大多依靠資本堆積資源。只不過各路新勢力企業會依據自己的資金多少,選擇直接購買技術資源,還是進行自主研發。研發兩字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談何容易?即便資金實力雄厚如恆大,也經不住三年狂燒300億元人民幣。
小鵬汽車作為新勢力一員,創業之初就非常明白自己的定位,資本不夠雄厚,但還要造出一台像樣的車。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購買技術,這樣不但能節省時間成本,而且相比自主研發也要經濟很多。就這樣,G3依靠東拼西湊的電池、電機以及電控系統被製造出來。為了向人們展示互聯網公司造車的科技感,一塊凸起被安放在G3車頂,不清楚實際情況的人,以為這是自動駕駛模塊,但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有時也會很接地氣,這其實就是一個全景攝像頭。在戳穿刻意的求新後,G3變得索然無味,唯一能讓消費者提起興趣的,或許就是它電動可以不限行的身份。
當小鵬P7量產之後,這種散裝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其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均由寧德時代提供;驅動電機則由精進電機提供;車機互聯繫統由科大訊飛支持,底盤則由保時捷負責調校。這種組合看似良心,但我們卻看不到屬於小鵬自己的技術部分。技術的缺失和造車經驗的匱乏,意味着小鵬在核心競爭力上仍有所不足,如果單純依靠這種散裝方式造車,最終又有多少人願意為散裝小鵬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