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金融助“雙碳”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宣佈,創設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這是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箱的進一步擴容,也意味着金融支持綠色轉型再添有力抓手。

  當下,圍繞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存在大量的投融資需求。碳減排支持工具作為綠色金融專項政策工具,採用“先貸後借”直達機制,以增量資金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投資和建設,流動性投放更加精準,利率更加優惠,必將有效引導更多資金進入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領域。筆者認為,接下來,要繼續在綠色金融標準、政策協同、金融工具創新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充分發揮好綠色金融對實現“雙碳”目標的助推作用,進而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首先,加快綠色金融標準建立。實現“雙碳”目標,綠色金融法治化、標準化不可或缺。之前,央行等7部門於2016年8月發佈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在這一意見的指導下,各省區市陸續發佈綠色金融綜合或專項指導文件。以碳減排支持工具為契機,在各地積極探索的基礎上,未來可進一步明晰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統一明晰的綠色金融標準,將為致力於“雙碳”目標的綠色項目吸收社會資本、國外資金提供更多機會。

  其次,加強綠色金融政策協同。“雙碳”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惠及全人類,具有普惠性。目前,我國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和基礎性制度保障逐步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實現有章可循。從具體實踐看,綠色金融涉及的領域較廣、部門較多,比如,金融端涉及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綠色端涉及發展改革、農業、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工信等部門。圍繞進一步提高綠色金融政策的效果和效率,可以在各部門間建設更完善的溝通協調反饋協同機制,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分工合作與協調、細化考核與評估,做好綠色產業政策制定、實施等方面的配合協調,進而形成共同推進綠色金融工作的政策合力。

  再次,加大綠色金融工具創新。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碳賬户體系,強化產業鏈各環節碳足跡的管理,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持續做好與全國範圍內重點綠色建設項目的對接服務。由此,金融機構得以更加精準地去量化金融支持的企業或者項目,也能引導經營單位優先支持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另一方面,要探索更多綠色金融工具。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是目前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主力軍”。圍繞滿足“雙碳”目標下的多樣性投融資需求,要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方式,加快形成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比翼齊飛”的局面。

  最後,完善綠色金融信息披露及共享。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和有效共享可以為政府監管部門制定綠色金融及產業政策提供參考,也可為投資者判斷環境風險提供信息。目前,企業主動披露環境信息尚未納入強制性要求,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不完整,一方面不利於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定價,提高了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成本,制約了綠色金融產品推廣;另一方面也對風險控制造成影響。對此,應加快建立覆蓋金融機構和融資主體的環境信息報告和披露制度。同時,運用金融科技建設有效的綠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構建綠色信息大數據平台,搭建政、企、銀信息溝通渠道,提高綠色項目融資效率。

  需要強調的是,“雙碳”目標是一箇中長期目標,“循序漸進”是其應有之義。對於高排放產業而言,應早日開展有序轉型,確實無法轉型的,則要有序退出。因此,綠色金融以實現“雙碳”目標為目的,同時也要有符合自身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袁華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9 字。

轉載請註明: 發展綠色金融助“雙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