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SPAC上市(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火爆美股,也受到投資者熱情款待。年初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經此“起死回生”的消息,又將這種“借空殼”上市模式徹底帶入國人視野。
與買殼上市不同的是,SPAC自己造殼,即由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募集資金,組建成一家只有現金、沒有實業和資產的“空殼公司”。其創建的唯一任務就是通過IPO籌集資金,用以收購、兼併一些欲上市的高成長性公司。目標公司藉此自動成為上市公司,達到快速融資目的。
聽起來這似乎意味着巨大的想象空間,不過Edge Consulting Group分析師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可能要讓中長線投資者失望了——大多數SPAC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投資SPAC公司的最佳時間窗口就是IPO之後,併購之前。
通過對2015年至2020年底完成收購的115家SPAC公司進行研究,該團隊發現,大部分SPAC公司在找到要收購的目標公司後都會虧錢,而且在併購後的12個月裏,虧錢的速度會加快。這意味着一個投資組合中持有此類公司的時間越長,其收益表現通常也會越差。
彭博彙編的數據同樣表明,就2021年上市的120多家SPAC公司而言,其平均表現遜於傳統IPO。
上述研究團隊分析師Alex Korda表示:
讓我們驚訝的是,(上市融資對這些公司的)提振作用如此之短暫,其回報和業績下滑得如此之快。
SPAC投資者應合理調整,專注於投資的最佳時點。
對於這個“最佳時點”,Korda列出了兩種可行性:
1.在可以承受一定不確定性風險的情況下,Korda認為,SPAC公司IPO之後,確定併購目標之前是投資的最佳時間窗口。
與基於收購聲明進行交易相比,這些投資更有可能獲得回報,但代價是不確定性顯著,盡職調查的機會有限。
2.而如果想要在SPAC確定目標公司後進入投資,以求取更大的確定性,那麼最佳時機就是SPAC併購後的頭幾個月。在那之後投資回報率通常會下降,直到合併一年後,公司已經正常化,是否SPAC上市已對其影響不大。
Korda表示,對於此類投資者來説,抓住併購後短暫的時間,平衡盡職調查和更好的回報,這一點很重要。
去年以來,SPAC持續火爆
華爾街見聞在此前文章《連賈躍亭都能“復活”,一文讀懂美股最火的名詞:SPAC》中寫道,事實上,早在2019年,SPAC在美股市場就已出現火熱的苗頭,2020年SPAC公司更是爆炸式增長,大有取代傳統IPO的勢頭。
去年,共有229家SPAC公司在美股上市,募資總額高達760億美元,佔去年美國IPO總規模的59%。在2021年的前三週,新增SPAC IPO達56宗,募資總額達160億美元,而傳統IPO僅有9宗,募資總額僅有40億美元。
據高盛估算,目前還有265家SPAC公司正在尋找收購目標,它們的IPO募資總額達到820億美元。按照24個月的期限,它們需要在2021年或2022年完成對另外一家公司的收購。去年SPAC股權資本與目標併購企業價值之比為1:5,如果保持這一比值,這些SPAC公司未來收購企業的總價值將超過4100億美元,相當於過去兩年美國併購量的12%。
高盛認為,散户投資者對非傳統業務的興趣可能是助推SPAC繁榮的一個驅動力。一些高增長潛力的新賽道正在湧現,一些中小型企業受制於規模,沒什麼公開交易的可能性。而公眾的投資熱情鼓舞了這些中小企業通過SPAC的快車道上市以獲得二級市場的融資。
與此同時,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也助漲了SPAC的繁榮。接近於零的利率,讓SPAC對投資者來説機會成本很低。SPAC的發起人在尋找收購公司的階段,可以在其初始投資中獲得最低收益,如果他們不喜歡潛在收購公司,則可以選擇贖回其股票(附帶應計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