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車潮下,有美酒但無“好故事”的五糧液車該如何突圍?

“跨界”造車潮下,有美酒但無“好故事”的五糧液車該如何突圍?

沉寂過後,五糧液帶着它的“作品”再歸來,能否像白酒一樣獲得成功呢?

撰文/呂明俠

出品/每日財報

三年前,五糧液投資20多億,將凱翼汽車收入囊中,但其之後在汽車行業卻反響平平,車型單一換代慢,生產的車一直與奇瑞有着比較高的重合度,消費者的好奇心也被消耗殆盡,幾乎忘記了這個“白酒背景”的車界新星。

近日,隨着凱翼汽車旗下2021款中期改款車型凱翼X3的正式上市,讓“五糧液造車”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之一。跨界造車不止不休,五糧液車能否突出重圍?

多元化屢屢受挫,造車夢由來已久

作為濃香型白酒龍頭企業,五糧液集團前身是四川省地方國營宜賓五糧液酒廠;1998年,改製為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 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五糧液,股票代碼:000858)。

雖然是名聲在外的白酒企業,但五糧液卻素有不安於造酒的野心,上世紀90年起便嘗試多元化發展。接連涉足製藥、電腦芯片、威士忌伏特加等多個領域,只是屢屢受挫,至今製藥公司和芯片領域的鵬程電子公司仍處於存續狀態。

對於跨界造車,更是圖謀已久。早在2003年,五糧液集團便公開表示,汽車產業是中國經濟的最後一塊大蛋糕,現在如果不進入,以後就很難進去了。

2006年,五糧液收購新晨動力50%的股份,正式進入汽車發動機領域。3年後,宜賓普什集團又與華晨金盃成立華晨金盃綿陽分公司,五糧液開始深入汽車行業。但後因車市下滑,五糧液的造車行動也沒有施展。

2011年,新晨動力股份又被華晨高價回購,五糧液一度退出了造車界。2017年,新能源東風之下,五糧液造車計劃捲土重來。不過,原計劃與觀致汽車的合作,以觀致汽車被賣給寶能集團而告終。

2018年,五糧液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斥資約25億元入股凱翼汽車,佔51%股份成為凱翼汽車最大股東,凱翼汽車由蕪湖凱翼汽車有限公司改名為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

在五糧液入股凱翼汽車後,第一個動作就是投資37億元在宜賓建廠,因此獲得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僅用時一年多,就在宜賓市臨港經開區汽車產業園建成了凱翼汽車智慧工廠。

“跨界”造車潮下,有美酒但無“好故事”的五糧液車該如何突圍?

2019年1月7日,凱翼汽車宜賓生產基地的總裝首車——凱翼X5正式下線。但網友發現,除車標外,與原來奇瑞時代的車型幾乎沒有無區別。

“跨界”造車潮愈演愈烈,“不差錢”就能成功?

就大多數車企來説,造一台車的成本基本上是定價的一半左右。另外還有售後、零配件、保險、金融等各方面都能帶來利潤,正是由於汽車市場的頗具想象空間,因此各行巨頭都想來分割這塊大“蛋糕”。

不止酒企五糧液,近期索尼、創維、格力等家電企業也都開始入局,這股由地產商引起的“跨界”造車潮正愈演愈烈。

五糧液集團,作為擁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五糧液和宜賓紙業),單旗下五糧液(000858)市值就達萬億。

“跨界”造車潮下,有美酒但無“好故事”的五糧液車該如何突圍?

近幾年旗下五糧液收入、利潤保持快速增長。2017-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01.87億元、400.3億元、501.1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6.74億元、133.84億元、174.02億元。

據公告顯示,2020年,五糧液預計營收約為572億元,同比增長14%;歸母淨利潤約為199億元,同比增長14%。但造車似乎並非“有錢”就能成功的事業。

尤其是目前看來,五糧液汽車仍在路上,難言成功,凱翼汽車能否圓五糧液多年跨界造車夢,能否圓當地政府的汽車產業夢仍是未知之數,畢竟跨界者太多競爭太過激烈。

回顧近年來的造車浪潮中的企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有被接受的也有不被理解的。拿出自己全部積蓄造車的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推出了旗下首款電動貨車,而樂視網的“賈總”編織的造車夢已經破碎。

而且,在造酒行業十分在行的五糧液,對於造車跨度可謂不小。目前來看,在五糧液加入後,凱翼汽車除了有低端價格優勢外,其品牌、設計、研發、營銷等方面並沒有任何改善。

“跨界”造車潮下,有美酒但無“好故事”的五糧液車該如何突圍?

此前凱翼的車標還被網友吐槽毫無記憶點,更被很多人吐槽為是五糧液喝多了的“醉酒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趨勢來看,5到10年汽車行業將趨於飽和,行業整肅對五糧液這樣的外行加低端路線的造車企業來説,又將是一個成長瓶頸,突破不了還會折損五糧液的品牌價值。

品牌技術均不佔優,前路任重而道遠

據《每日財報》瞭解,凱翼汽車成立於2014年,誕生於奇瑞汽車的江北項目。在品牌成立之初,凱翼汽車選擇了輕資產運營模式,即建立獨立的營銷團隊和銷售網絡,但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全部藉由母公司奇瑞品牌的力量來完成。

但在這種模式下,凱翼汽車到後期只能承接奇瑞的落後平台和產品,形成了“廉價奇瑞”的品牌形象,銷量也因此難有起色。

值得注意的是,凱翼汽車近年來銷量表現遠不及預期。據相關數據顯示,凱翼品牌2019年前11月的銷量僅為1.48萬輛,與其年初6.17萬輛的目標相距甚遠。

汽車的前期製造只是一個開端,後期的銷售才是決定車企能否生存下去的根本,而在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方面的欠缺也是目前凱翼汽車最大的短板。直白點説,凱翼想要多賣車,那還是要把凱翼的故事講好才行。

質量是造車的根本,技術是造車的核心,令人遺憾的是凱翼暫時沒有核心賣點和核心的技術。本田的地球發動機、魔術座椅,日產的大沙發、VC-TURBO發動機、大眾的黃金動力總成······在市場上活躍的品牌無一例外,都有着自身的一技之長。

但這一切對於凱翼來説,任重而道遠。不過汽車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門檻非常高的行業,投入和風險都很大,而“跨界”的企業更要面臨更大壓力。因此五糧液“砸錢”造車背後,更需冷靜,勿要上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14 字。

轉載請註明: “跨界”造車潮下,有美酒但無“好故事”的五糧液車該如何突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