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資股市的獨門妙計是它?被奉為圭臬的“價值投資”需要祛魅
談談“價值投資”……
8月下旬,隨着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創業板股票的漲跌幅由原來的正負10%擴大到正負20%。與此同時,以天山生物、豫金剛石為代表的一些股票短短几天股價翻倍上漲,市場上似乎出現了一股炒小炒低價炒爛公司的苗頭。隨之而來的輿論監督一方面強調炒小炒低價的風險,警惕“妖股”炒作回潮;另一方面呼籲投資者理性投資,做一個價值投資者。這又一次將“價值投資”置於舞台中心,搶佔了輿論高地。
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價值投資”並不是一個新詞。
自滬深股市成立以來30年的時間裏,眾多投資者經歷過不少“過山車”行情。無論是大盤指數,還是個股價格,從終點回到起點的慘痛記憶可謂司空見慣,令人唏噓。為了擺脱這樣的循環窘境,探尋有效的投資策略與方法以贏取較高的投資回報,成了無數投資者的心頭之急。
記憶中,直到2000年前後,隨着公募基金登堂入室,一個被稱作“價值投資”的概念開始進入A股投資者的視野。在隨後的幾年裏,有關價值投資的各種解讀以及與此有關的投資策略、投資技巧更是百花紛呈,好不熱鬧。但是,價值投資並沒有大面積在A股市場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似乎還停留在啓蒙式的概念階段,只有極少數人嚐到了價值投資的甜頭。
價值投資再一次被抬舉是2017年的事。這一年,藍籌股行情的火爆與中小創股票被冷落的巨大分野再一次刺激投資者的神經。由於歷史的疊加,這一回價值投資似乎來得更真切,對投資者的刺激比過去任何一次都深刻。人們有更充分的理由認為,投資股票,除了價值投資,似乎沒有他途。
在談論“價值投資”時,巴菲特是一道繞不過的坎。尤其是近10年來,每年與巴菲特有關的三大盛舉總是如期而至:與巴菲特面對面的午餐券拍賣、巴菲特故鄉奧馬哈的股東大會之旅以及研讀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投資者想盡辦法接近巴菲特,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從他那裏獲得投資真經。
重要的是,不管貼什麼標籤,就股票投資而言,巴菲特確實有一套獨門妙計,並且憑藉這套方法,幾十年來一直在股票市場獨領風騷,無人能出其右。可是,對於投資者而言,光知道“價值投資”四個字是無濟於事。重要的在於領悟到“價值投資”的內涵,獲得諸如此類問題的答案:價值投資與巴菲特的投資行為有什麼關係、如何從巴菲特那裏獲取可資利用的投資方法與策略、以及從巴菲特的經驗中能提煉出直接有效的投資手段。
眾所周知,巴菲特有關股票投資的言論,絕大多數源自他每年寫給股東的信。於是,人們希望通過研究,分析巴菲特給股東的信,從中破解其投資技巧。巴菲特給股東的信,每每洋洋萬言,內容紛紜龐雜,包括經濟環境、標的選擇、投資過程、投資理念、回報比較、路徑轉移、失手原因以及成敗感悟等等。一般人讀了以後總是雲山霧罩,難明就裏。即使被人從中提煉出來的一些要點,也是説辭紛呈,百人千口。從巴菲特歷年來給股東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與價值投資有關的關鍵詞:保守、不可預測、被低估的股票、安全邊際、分散投資、護城河、長期持有、相對回報、內在價值等等。這些構成了巴菲特投資理念與策略的核心與基礎。但這些詞具體的內涵是什麼、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以及如何應用它們,巴菲特並沒有嚴謹的論説,更沒有將它們一般化,變成概念清晰、邏輯嚴謹、系統完善的理論體系。
由此可以看出,“價值投資”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更不是可以隨手拿來使用的“菜刀”與“扳手”。由此,我們也許明白了巴菲特為什麼沒有將自己的成功之道簡單地歸納成“價值投資”四個字的理由。
事實上,對於何者為“低估”、什麼是“護城河”、“長期”到底有多長、怎麼才叫“分散”、“安全邊際”究竟多大、“相對回報”是多少才合理這類問題,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個答案,就像一百個人心裏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
事情緣何如此?
“價值投資”的多態世界
按照奧派經濟學的理論,所謂的“價值”不是一個獨立的客觀存在,更不是一成不變的實在物,它會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對一個人有價值的東西,在別人眼裏也許一文不值;今天昂貴的東西,過幾天其價格也許一落千丈。可以説,“價值”是主觀的、相對的。以它為基礎的“價值投資”是一個“質”的概念,而不是一個“量”的度量。因此,價值投資,與其説是投資方法,不如説是投資理念;與其説是投資理念,不如説是投資哲學。因此,希望輕輕鬆鬆能從巴菲特那裏能獲得簡單、直接、有效的價值投資方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對A股投資者而言,可能還面臨辨明“價值投資”本身語義的困境。我們的輿論總是將投資行為區分為投資、投機,而且褒揚投資,貶抑投機。將長時間持有歸為投資,將短期炒賣視為投機;將買入好公司、高價股看成投資,而把買入低價股、虧損股打入另冊。表面上,這好像沒什麼不對。但如果較真的話,這些説法都經不起檢驗,只不過是道德説教而已。因為經濟學上,壓根就沒有投資與投機的區別。
回到A股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投資變局:
1、有好公司江河日下,急劇變壞的;
2、也有資產重組令烏雞變鳳凰的;
3、即使股價10年漲了幾十倍的股票,期間也不乏要命的大起大落;
4、估值高企的股票,不一定沒有投資價值;
5、估值低的股票,不一定帶來可靠的收益;
6、買低價股一個月賺1倍,持有茅台一年賺1倍,難道只有後者才是價值投資?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傳統語境下投資與投機標籤的用意。但是,由投機所引發的問題並不能通過道德説教加以解決。實際上,在現有語境下,嚴格法治就能杜絕那些擾亂市場的行為,而過往打擊投機的種種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乃至得不償失。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