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經濟學雄心勃勃但隱患巨大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拜登在競選時和當選後,一直強調恢復經濟增長是他的執政優先內容。如今他已執政百日,可以對“拜登經濟學”進行初期評估了。

從經濟政策看,拜登推出的經濟政策強力支持着經濟復甦。他上台第50天,就提出並順利通過總金額高達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法案,後續還推出總額超2萬億美元的“美國就業計劃”待國會批准。從經濟數據看,拜登執政三個多月時間,失業率持續下降至6%以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達到10%,股市表現出色,道瓊斯工業指數從1月19日的30930點屢創歷史新高攀升至4月27日的33985點。當然,百日過後,拜登經濟學也藴含着巨大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持續擴大。短短百日,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就超過1.4萬億美元。

與特朗普及其他前任總統比,百日之內,拜登經濟學充分體現拜登的經濟思想,烙上鮮明的拜登特色。這些特色可以歸納為拜登經濟學四大支柱,深刻塑造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美國經濟的發展方向。

支柱之一是疫情經濟學。拜登深知,疫情控制和經濟發展高度相關。如果像特朗普那樣,只顧刺激經濟而不重視控制疫情,最後經濟增長也只能是海市蜃樓。為此,拜登把控制疫情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對於拜登而言,加快注射疫苗是最為有效的控制疫情手段。拜登不惜被批評“疫苗民族主義”,在國內囤積儘可能多的疫苗,同時呼籲美國民眾儘可能快地注射疫苗。截至目前,美國民眾已注射疫苗2.2億劑以上。得益於快速的疫苗注射進度,美國疫情總體出現穩中有降態勢。防控疫情的較好表現,有助於排除美國經濟發展最大的不確定性,增加美國民眾對經濟發展的信心,擴大消費,推動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從恢復全球經濟領導力角度看,如果美國在控制疫情上領先於其他大國,則美國經濟將獲得更大競爭優勢。

支柱之二是聯盟經濟學。拜登從美國經濟發展當前現實及外交目標出發,迴歸多邊主義,異常重視聯盟在重塑美國經濟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因此在經濟政策制定中有意加深與盟友之間的協調。聯盟經濟學的出發點是美國在全球經濟中地位相對衰落,因此要以聯盟來維護美國經濟影響力。其核心是統籌美國與盟友之間的經濟要素,強化與盟友間的經濟政策協調,鞏固美國及盟友經濟力量的疊加優勢,進一步擴大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規則制定權。從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看,聯盟經濟學主要表現有美國在經貿規則上加強與盟友溝通、在供應鏈安全審查上對盟友相對放鬆以及在諸如全球跨國公司所得税徵收上與盟友協商一致等。為擴大聯盟經濟學作用,美國還在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等新創機制中凸顯經濟合作的重要性。為更好吸引盟友認同聯盟經濟學,拜登也一改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理念,適當回應盟友在若干經濟政策上的對美訴求。總體上,雖然拜登聯盟經濟學尚未達到冷戰時期美國與盟友的協同標準,但相比特朗普政府時期,則是大有進展。

支柱之三是赤字經濟學。從財政角度,拜登這一任期可能是冷戰結束後、甚至是二戰結束後美國財政狀況最為困難的。超大規模的紓困法案和基礎設施計劃,長遠來看有助於夯實美國經濟增長基礎,但短期內將會導致政府開支巨幅增加。正在醖釀中的徵税計劃即便能夠通過,也難以和巨量開支形成時間匹配,從而導致拜登政府任期內承受鉅額債務。拜登赤字經濟學倒也符合民主黨人一貫以來的“大政府”理念,政府要通過加税等方式在國家經濟活動中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有形的手”推動經濟發展。但問題是面對原有已經存在以及新增加的鉅額赤字及債務,拜登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減少債務的退出之策?如果拜登為短期經濟增長目標而任意借債,最終又利用美國金融霸權地位而技術性賴賬的話,拜登的赤字經濟學將會成為世界經濟史中的灰犀牛事件。

支柱之四是氣變經濟學。拜登對於全球氣候變化極為關切,他並非僅從環境角度,還從經濟角度看待全球氣候變化。拜登把應對氣候變化當成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機遇。他着力把經濟政策制定和應對氣候變化結合起來,打造氣變經濟學。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研發投入、税收支持以及產業發展等各個方面,拜登計劃對氣候變化投入數萬億美元資金,力圖打造數萬億規模市場,創造數百萬就業崗位。應該説,氣變經濟學是拜登經濟學的亮點所在。拜登如果通過政策頂層設計和具體政策推動,能夠在氣變經濟政策上實現環境保護目標和經濟增長目標的相互促進,氣變經濟學就將成為其政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和此前一樣,歷任美國總統上任之初都是躊躇滿志,制定各種宏大計劃。但面對美國不斷極化的政治現實、愈發動盪的社會環境以及日益衰落的國際地位,計劃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標、甚至是否能夠如願落地,都存在嚴重不確定性。我們還需繼續觀察。(宋國友,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