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財報發佈,會省錢會賣車,理想還差什麼?
一款車打下的江山
8月30日,理想汽車公佈Q2未經審計報財報,跟前不久發佈成績的蔚來和小鵬一樣,營收和交付都在快速增長,並且在蔚小理之間成為毛利率最高的一家。
數據顯示,Q2理想汽車的收入總額為50.4億元人民幣,環比提升40.9%,毛利為9.528億元人民幣,環比提升54.5%。
另一方面,虧損仍在繼續。Q2經營虧損為5.359億元人民幣,較Q1增加31.4%,淨虧損為2.355億元人民幣,較Q1虧損減少34.6%。
交付成績也很不錯,Q2理想ONE交付量17575輛,同比增長166.1%,二季度車輛銷售收入為49.0億元人民幣,環比Q1提升41.6%。
同時,第二季度的車輛毛利率為18.7%,較Q1的16.9%有所增長。
再來看看半年報數據。
2021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的營業收入總額為86.14億元,同比增加207.8%,淨虧損5.95億元,同比增長291.0%。
擴大的虧損來自研發費用和銷售及管理費用的增加。數據顯示,上半年,理想汽車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了198.6%,為人民幣11.7億元。
此外,上半年的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達到13.5億元,同比增加287.3%。
交付方面,上半年理想汽車累計交付30154輛,其中7月份理想ONE交付達到8589輛,首次成為造車新勢力月度銷冠。
三家財報一出,大家最關注的就是三家誰最強。
統計數據顯示,三家裏面,理想綜合毛利率最高,略高於蔚來,遠高於小鵬。
在財報會議上,理想預計Q3的交付量將在2.5萬~2.6萬輛,預計總營收為69.8億元~72.5億元,而三、四季度的毛利率還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全年毛利率可能在19%到20%之間。
理想汽車與其他新勢力的顯著區別有兩點,一個是走增程路線,另一個,是隻賣一款車,一個配置,一種價格。
這種不讓用户多操心的直男風格從創始人李想貫穿到理想ONE,而市場心態則從一開始的質疑變成認可:互聯網出身的還是懂用户。
理想ONE的火爆來自產品力,因為理想汽車的直男風格,沒有飯圈那一套也沒有自動駕駛的噱頭,可以説,純靠產品實力精準卡位。
30萬區間的SUV,合資品牌的產品一般都乏善可陳,面目陳舊,而豪華品牌的產品多半是雞肋之作,不對,鳳尾之作。
只有理想卯足勁,在空間、續航和配置上做足功夫,滿足了30萬這個上不上、下不下預算區間裏的車主痛點:品牌形象還不錯,空間夠大夠舒適,駕駛體驗和用車成本都近似於電車,還不用擔心續航。
之前看過一個網傳的不正式調研結論,那就是科技博主都喜歡買理想ONE。
這其實蠻奇怪的,科技博主們為什麼不去買看起來更前衞、更科技的小鵬或者特斯拉呢?恐怕是因為科技博主太瞭解電車的痛點了。
銷售數據也説明,理想ONE主打的“不焦慮”的確有用,這讓理想ONE在一些地區可以搶奪到油車的市場。
科技自媒體《汽車電子設計》在最新的分析中表示,從城市的分佈來看,這個差異更為明顯。理想ONE從產品銷售分佈的城市來看,突破了傳統純電動汽車的分佈範圍,更接近油車的分佈模式。
儘管銷量勢頭正好,但是理想的苦惱也不少。
理想ONE上市以來,爆發的產品問題並不少,另外產品佈局單一,自動駕駛佈局慢等問題也影響市場信心,最近港股上市遭遇破發,煩心事也是不少。
今年5月2021款理想ONE上市,新車主歡天喜地的同時,一批剛提車的老車主憤怒維權。
他們稱理想工作人員刻意隱瞞新車型即將上市的消息,督促他們儘快提舊款車型,這次事件讓理想也背上了“割韭菜”的嫌疑。
割韭菜”風波還未平息,理想又鬧出了個沸沸揚揚的“水銀門”事件,持續了一個月左右以後又牽扯出“生鏽門”事件……一連串的負面事件,顯然給理想蒙上了一些陰影。
作為新勢力品牌,有問題並不奇怪,但是如何在這些問題上,跟用户、市場和同行打交道,可能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人民接受能力上有暫時的不足,但是態度上的不足則很難被接受。
實際上,很多希望以產品力長驅直入市場的品牌都會有類似的困擾,比如特斯拉。
產品力很強大的同時,則是對用户的關注相對不足,這也沒少引發吐槽和維權。
比如今年上半年轟轟烈烈的剎車維權事件,儘管各種測試結論都是特斯拉無罪,但是特斯拉似乎也打算做點妥協。
當然,理想當下之急還是解決產品線的問題。
據瞭解,理想汽車未來的兩大研發重點是新一代增程平台X平台和純電平台Whale及Shark。
理想汽車計劃在2022年推出X平台首款產品,一款全尺寸豪華增程式電動SUV,並於2023年推出另外兩款X平台的SUV產品,同時,2023年起每年至少推出兩款純電動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