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發展之困,股票表現也不盡人意。這似乎是保險業不曾有過的艱難日子。
保險行業“難”在何處?從銷售終端表現來看,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收入約1.53萬億元,同比僅微增0.64%,增速較去年同期的6.75%明顯放緩;從上市險企的股價表現來看,上半年,保險板塊指數下跌19.1%,同期上證指數上漲3.4%。無論是業務經營數據,還是股價表現,上半年的保險業,“身體”看上去着實有些“虛”。
儘管如此,上半年的保險業依然存在諸多閃光點。
人身險轉型發展步伐堅定。上半年,重疾險新舊定義完成切換,保險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科學的保障方案;險企重新審視銀保渠道價值,今非昔比,銀保渠道不再唯規模論,而是規模與價值並重;越來越多的險企不再搞個代渠道的人海戰術,轉而追求質量的提高。
財險讓利於消費者成效顯著。截至今年4月底,車險綜合改革後險企累計為消費者減費讓利超過1200億元。河南7月份遭遇歷史罕見暴雨災害,保險業聞“汛”而動,積極進行理賠與救援。截至7月26日,僅河南暴雨的保險業估損已達92億元。這些,都是保險價值的最好彰顯。
不可否認,無論人身險的轉型發展還是財險業的讓利與鉅額賠付,在短期內都可能減緩保險業發展的速度:保費收入下降,保險利潤下降。更重要的是,當前保險業發展還面臨多重挑戰。例如,人民保險意識不斷提升的同時,對保險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更加苛刻,這對險企經營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險業何以衝破困境?唯有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堅定信心,找準方向,此為第一要義。我國保險深度與全球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這意味着我國保險市場仍有巨大潛力。筆者看到,人身險公司中,有的提出財富管理戰略,有的重點佈局養老產業,在保險主業基礎上“跳出保險”,以更宏觀的視角變革着公司長遠發展方向。在財產險公司中,有的着力提升傳統車險運營的精細化程度,有的重點佈局短期健康險,擴大能力圈,以更強大的實力打破對單一業務的過分依賴。
具體的行動上,保險公司還要在承保端、投資端以及運營端等方面下苦功夫。近年,“惠民保”風靡各地,主要原因是其低門檻、高保障的特性。當然,市場不能只靠“惠民保”,險企須在產品定位、產品創新等方面繼續深挖。同時,必須強調的是,產品宣傳應理性。在“惠民保”鋪天蓋地的宣傳中,極少有聲音提及免賠額等關切消費者利益的事項,更有甚者還宣稱是“國家推出的保險”,這種做法有弊無利。
投資端,險企應該持有既穩健又不保守的投資態度。近兩年,不少險企投資收益率大幅提升,有的險企為追求高投資收益而配置過多高風險的資產,但過於保守又會錯失應有的高收益。險企本身就是提供風險保障的企業,更應有強烈的風險防範意識,但對收益較好的權益投資,不妨在深度研究基礎上適當加大投資。
運營端,險企需要盡力降本增效。以目前發佈了半年業績預增公告的中國人保為例,其業績改善的主要原因就是投資收益同比增加以及費用支出同比下降。由此可見,開源與節流,並行推進,方能取得較好的最終效果。
道阻且長,筆者相信,只要找準了發展方向,不懼山高路遠,保險業必將衝破重圍,獲得更好、更持久的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