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着春節假期的臨近,豬肉股再度走強,龍頭牧原股份在短短12個交易日內暴漲了52.94%,走勢十分搶眼。不過,在豬肉股輪番上漲的大背景下,昔日的“養豬一哥”温氏股份卻不漲反跌,走勢頗為尷尬。
回顧最近這兩年,温氏股份的表現並不好,在豬肉價格並未出現大幅回落的情況下,昔日的“養豬一哥”股價卻大幅下挫,相較於2019年最高點的36.16元,目前温氏股份的股價已經腰斬,市值也較巔峯時期蒸發超過1000億。
除此以外,温氏股份在經營上也逐漸被其他“小弟”超越,根據其發佈的《2020年12月及2020年度肉雞及肉豬銷售情況簡報》數據顯示,在2020年,温氏股份銷售的肉豬僅為954.55萬頭,遠遠低於牧原、正邦等養豬企業。
作為昔日的“養豬一哥”、養殖業中的絕對龍頭,為何温氏股份會逐漸掉隊?在豬週期臨近尾聲的大背景下,已經腰斬的温氏股份,股價還會繼續下挫嗎?
市值蒸發超千億,昔日“一哥”變“四弟”
温氏股份位於廣東省雲浮市,是當地的支柱性企業。
2018年,由於非洲豬瘟的爆發,豬肉價格因此大幅上漲,而作為龍頭的温氏股份股價也不斷飆升。
在2018年8月時,温氏股份的股價還在15元附近徘徊,但到了2019年3月,其股價就飆升到了36.16元,短短半年時間股價就實現了翻倍的上漲。而其也藉助着這一輪漲勢成為了創業板第一大權重股,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不過,由於經營策略的問題,温氏股份逐漸被其他的養殖企業超越。
在經營上,温氏股份即養豬又養雞,採用的是雙主業策略,和市面上絕大多數單純養豬或養雞的養殖企業有很大的不同。
“雙主業策略”看似更加穩健,在豬肉、雞肉價格同時上漲的情況下幾乎完美。但一旦有一邊出現了問題,就會對業績形成巨大的衝擊。
也就是這個看似全面的經營策略,成了温氏股份逐漸掉隊的主要原因。
2019年下旬,雖然豬肉價格仍然在不斷上漲,但白羽雞的價格卻見頂回落。
到了2020年,豬肉價格漲勢不再,維持高位震盪,而白羽雞價格更是出現了大幅度回落。
根據數據統計,2020年全年,温氏股份銷售肉雞10.51億隻(含毛雞、鮮品和熟食),同比增長13.60%,銷售收入為232.98億元,同比下降10.02%。雞價的持續回落,導致温氏股份出現了“賣多入少”的情況。
雖然養豬還在賺錢,但養雞虧錢,温氏股份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整體的業績開始落後慢慢於其他專營養豬的企業,而其股價也開始不斷回落。
截至2021年2月10日,温氏股份的市值僅為1117億,相較於巔峯時期已經蒸發了1186億,總市值也從豬肉概念股的第一掉到了第四。
“公司+農户“模式弊端凸顯
除了採取即養豬又養雞的“雙主業模式”之外,不一樣的運作模式,也是温氏股份掉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運作模式上,温氏股份和目前大多數的養殖企業不同。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採取“自繁自養”的模式,但温氏股份卻採取“公司+農户”的運作模式。
何為“公司+農户“模式呢?
所謂的“公司+農户“模式,就是公司提供種苗、飼料,委託農户或農場養殖,農户則提供基礎設施、人力,並完成養殖的全過程,而育肥之後,温氏將以簽訂的價格進行收購的一種模式。
而目前,絕大部分企業採用的“自繁自養”模式,即企業包辦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等所有環節。
其實,“公司+農户”模式也並非沒有優點,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資產較輕,投入少,又能帶動其他的農户一起致富,可以在前期快速擴張,温氏股份就是憑藉着這一模式在前期快速完成了積累。
不過可惜的是,在有了一定的體量之後,温氏股份並沒有將運作模式調整過來,而“公司+農户”模式不環保、效率低等缺點開始顯現。
也就是運作模式上的不同,導致了温氏股份逐漸被其他的“小弟”超越。
豬週期臨近尾聲,温氏股份何去何從?
雖然股價已經大幅回落,但目前的温氏股份還面臨着一大難題,那就是豬週期已經臨近尾聲。
從短期來看,豬肉的價格已經出現了快速的回落,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豬肉就從最高的36.94元跌到了30.63元,調整幅度高達17.08%,且目前仍有繼續下行的跡象。
而從長期來看,本輪豬肉上漲的週期已經持續了3年的時間,一般的豬週期,價格上漲階段也就2—3年,因此本輪豬週期隨時都可能會結束。
一旦豬週期結束,豬肉價格下跌,温氏股份的業績可能會出現大幅的下降。除此以外,下行的豬肉價格又會對雞肉價格造成擠壓,雞肉價格可能會比目前更低。
“公司+農户”模式無法提高效率,“雙主業模式”又內卷,從這個方面來看,如果豬週期結束,豬肉價格可能會回落,那麼温氏股份的股價還可能進一步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