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車企們輕裝上陣,分拆上市成行業新風口?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財經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帶動了大眾需求量的上升,車企們在短道賽跑中也開啓了新的方式加速衝刺。

近日,上汽集團發佈公告稱,擬在其控股子公司捷氫科技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將其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據瞭解,分拆上市完成後上汽集團的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保持對捷氫科技的控制權。

但像上汽集團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個例外。今年6月,長城汽車蜂巢易創聯席董事長鄭立鵬表示,一定會將長城汽車的發動機板塊分拆上市。另外,比亞迪今年也在持續推進其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計劃。

不過,在整個汽車行業市場環境逐漸向好的形勢下,這些車企們為何還會謀求分拆旗下子企業上市?它們攜手旗下子公司走向資本市場的路上又會給整個汽車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分拆上市的背後

伴隨着國民經濟的穩定回升,消費需求的恢復進一步拉動了汽車行業增長。在車企們佈局汽車產業鏈、向下沉市場以及汽車後市場發力的同時,新的跨行業者不斷加入造車行列。

而另一端,傳統車企在向“新四化”轉型的過程中,與新舊造車勢力不斷賽跑,以求搶佔市場機遇。並且隨着全球缺芯問題的進一步加劇,一定程度上制約着汽車的產量。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芯片供應短缺已造成全球汽車市場減產1009.7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佔總減產量的19.6%。

這也意味着在汽車市場的下半場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如此形勢下,車企們為了拓展市場和業務,也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那麼分拆上市不失為是一個好方法。

一方面,能夠拓寬融資渠道,提高母公司的資金流動性。如百度在2020年9月宣佈將旗下智能生活事業羣組業務“小度科技”分拆獨立,並完成融資由百度資本及CPE戰略領投,IDG資本跟投,投後估值達200億元。而此時,百度依然對小渡科技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再融資後,百度就擁有了更多的流動資金進行相關的業務結構的拓展。

另一方面,將子公司分拆出去也有利於母公司聚焦核心主體業務,有利於各自的長遠發展。如保利地產分拆保利物業,致力於發展全物態管理,實行規範化管理和標準化服務。

上汽集團在公告中也稱,這也有利於加快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助力上汽集團優化佈局,培育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上汽集團的綜合競爭力。同時,也有助於捷氫科技提升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產業核心技術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平安證券研報也稱,分拆上市對資本市場影響意在長遠。從海外經驗來看,分拆上市的優質企業可受益於主業聚焦和新發展,業績以及估值得到雙抬升。

那麼,隨着傳統車企分拆上市的動作不斷,會不會在行業內掀起新的熱潮?

傳統車企迎來分拆上市熱潮?

事實上,分拆上市的熱潮在兩年前就已顯現。

2019年12月,中國證監會正式發佈《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標誌着A股市場分拆上市破冰,“A拆A”的分拆上市不再成為阻礙,上市公司蜂擁而至。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80家A股公司披露了分拆意向或預案,而港股市場中有超過23家香港上市公司展開了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行動。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年初至今,已有約3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擬分拆上市,分拆上市熱潮不減。

而大汽集團分拆捷氫科技只有其中一個縮影,成功分拆上市或已通過聆訊的就有我們所熟悉的順豐分拆順豐同城,網易分拆網易有道、網易雲音樂,京東分拆旗下京東健康以及京東物流,新浪公司分拆微博上市等等。

它們也證明了分拆上市能夠獲得更大的資本收益和合作。如京東健康上市前的估值近2000億港元,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000億港元。根據上市後首份半年報來看,在2021年的前六個月京東健康的總營收達136.38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的總營收。這也間接證明了上市後,京東健康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網易有道方面,自2019年上市以來,業績幾乎呈翻倍增長態勢,總營收方面由2019年的13.05億元增至2020年的31.68億元。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營收達到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4.8%。

事實上,分拆上市帶來的不錯收益放在汽車行業來講,能進一步緩解新能源汽車在造車資金緊張上的問題。隨着各國相關政策的紛紛出台,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成為趨勢。在“碳中和”目標的指導下,將加速了傳統車企向新能源邁進的步伐,新能源市場規模進一步地擴大。

另外,據2021百度新能源企業行業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依然旺盛,特別是在特大城市的銷售量佔比達38%。大型城市與縣鄉的需求正逐年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從限購的特大城市逐步向外擴展。

但從新能源車行業分廠商來看,特斯拉獨佔鰲頭市佔率28%,其他造車新勢力佔據38%的市場份額。傳統車企中,本土自主佔22%;合資/進口占11%,其中德、日、美系佔比較高。

那麼,這也意味現下傳統車企在向新能源轉型的路上面臨外資企業和造車新勢力的兩方競爭。加之,全球缺芯問題進一步加劇,價高者得或是大廠優先獲得的嚴峻形勢,也就是説傳統車企在造新能源汽車上所需資金會更多。

隨着後續註冊制的全面推行,A股不斷擴容和機構對半導體、智能裝備等硬科技行業優質資產吸引力也將不斷增強,可以預見的是,在上汽集團、比亞迪、東芝等車企的帶動下,其他傳統車企很有可能走上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的道路。

文|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