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中國:舊病未去,新疾來襲

綠城中國披露的2020年中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綠城中國合同銷售額91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3%;總收入達238.9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8.1%。綜合上半年整體經濟形勢來看,綠城中國仍能保持23%的銷售額增長,確實算是交出了令投資者滿意的成績單。但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對企業經營狀況的評判不能僅以銷售額為唯一衡量標準。在綠城中國的銷售增長的優異成績之下,也隱含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綠城中國:舊病未去,新疾來襲

1、盈利增幅遠小於營業收入增幅,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據年中報披露利潤表顯示,綠城中國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1.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股東應占利潤20.96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9%;每股基本盈利0.65元,同比下降3%。值得關注的是,綠城中國上半年實現毛利61.84億人民幣,僅同比增長3.6%;毛利率25.88%,與去年同期的31.99%相比下降6.11個百分點,可見在項目成本管理方面,綠城仍需努力。

2、面臨永續債分利的“舊病”和減值測試不斷暴露的“新疾”

2020年中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本期實現的31.3億人民幣淨利潤僅有20.96億人民幣即淨利潤總額的67%歸屬於本公司控股股東,其餘部分劃歸為非控股股東權益。本就“餘糧”無幾的控股股東淨利潤中,永續債又分派6.46億人民幣,實際歸屬於控股股東的淨利潤僅佔淨利潤總額的46.3%。

3、新官上任,“保質”與“保量”難取捨

自從宋衞平退休以來,綠城高管頻繁調動,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大換血”,一直靠質量和口碑取勝的綠城終於走上了快消的道路,這讓綠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大規模、增加銷量。2019年綠城操盤金額就已達到2018.3億人民幣,位列克而瑞房地產操盤排行榜第11位,作為接班人的張亞東也在2019年報發佈會上定下了5年戰略,“到2025年衝擊5000億元”的銷售目標。

如果綠城持續以品牌形象作為業績的犧牲品,那麼“中國教科書級房企”的名聲將會大打折扣,消費者是否還會對其代建項目和自建項目持續買賬也是未知數,綠城的5000億目標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8 字。

轉載請註明: 綠城中國:舊病未去,新疾來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