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計穩增長②丨滕泰:“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刀刃就是穩消費”

問計穩增長②丨滕泰:“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刀刃就是穩消費”

————————

問計穩增長②丨滕泰:“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刀刃就是穩消費”

□滕泰 經濟學家、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和軟價值理論提出者,曾任民生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

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場主體以保就業保民生,保護經濟韌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從中央到各地都在積極行動。

六方面33項穩經濟政策措施是否有優先次序?消費券拉動消費的效果如何?樓市政策如何掌握好“既有利於當前,又立足長遠”的度?城市如何把握好本輪疫情後招商引智的機遇?就這些問題,紅星評論獨家對話知名經濟學家、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

“以穩消費來穩經濟大盤,最迫在眉睫”

問:在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部署的六方面33項的具體措施中,哪些是最迫在眉睫的?

滕泰:

就具體措施而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首先是穩消費,其次是穩市場主體和就業。

為什麼這麼説?因為無論是在疫情之前(2020年以前),還是疫情之後的2021年,亦或是今年一季度,中國的消費對GDP的拉動貢獻了65%左右。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已經跟十多年前不一樣了,是一個消費拉動為主的經濟結構,不再是過去投資驅動為主的結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穩住經濟大盤從需求側來看,關鍵就是要穩住消費,穩住消費的話,就穩住了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另外,消費受的衝擊最大。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69.4%,而4月份消費負增長11.1%,這種情況下要穩住經濟大盤,首要的問題肯定是穩消費。有觀點對消費不是很有信心,認為消費是老百姓自己説了算,政府很難使上勁,政府能使上勁的是搞基建。這種思路在過去10年前、20年前或許還是好的,現在如果用這種思路,對經濟的傷害就會非常大。既然消費出問題了,就應該補消費。

從中國的經濟增長結構來看,已經是消費主導了,而非投資。投資大概包括三方面:房地產投資、基本建設投資、企業的廠房設備投資。目前這三方面都到了一個維護性階段,投資的佔比下降,是一個必然趨勢。

全球各國走過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以後,投資佔GDP的比重一般都是20%多一點,我們現在投資佔GDP的比重按正常年份來看還佔40%以上,這是絕對值的佔比。未來投資佔GDP的佔比要下降一半,慢慢降到佔比20%附近,絕對規模不但不增加,它可能還是慢慢減少的。違背經濟規律硬來的話,就會造成結構扭曲。

我們看到這次國務院部署的六方面33項的具體措施中,提到了促消費和有效投資。這裏要注意到一個悄然變化,把促消費放到了投資的前面,首先是促消費,然後投資前面還加了個定語叫有效投資。促消費是最重要的,投資要避免無效投資和低效投資,只能促進有效投資。近期,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出了很多促進措施,比如風光電基礎設施的投資,還有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的投資,這都是有效投資。

目前來看,如果同樣一塊錢用來穩消費,它產生的乘數效應大概是3~5倍,用來穩投資大概小於1.6,個別的省份小於1,即一塊錢的投資下去,還產生不了一塊錢的GDP。把有效的資金花在刀刃上,那就更應該以穩消費來穩經濟大盤,這是最迫在眉睫的事。

問:當下不少地方都推出了助企紓困的政策,比如北京“關於繼續加大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加快困難企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上海的“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還有成都的“助企紓困30條”,重點圍繞緩、免、減、退、補等方面發力。如何評判政策的力度?按照“政策應出盡出”的要求,各地還可以如何發力?

滕泰:

這些政策都把握住了當前經濟面臨的核心困難和核心問題,而且助企疏困政策也是穩市場主體穩就業所必須的。

按照“政策應出盡出”的要求,我認為首先按照中央的要求,就已經有的政策加快落實,同時要謀劃增量,很多地方都在嘗試發現金和消費券,這是非常好的事情,社會評價也非常高。

總體來看,我最認可的是發消費券或發補貼。目前一些地方探索得都很好,按照有些學者的研究都產生了5~7倍的乘數效應,消費的效果與評價都不錯。

所以,一方面要統籌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要加大消費補貼力度,比如可以用發行特別國債的方法來籌集消費補貼資金。目前,為了穩經濟已經提出了好幾個“萬億”,比如專項債、退税、銀行給中小微企業讓利等,但對消費還沒有萬億級別的。真金白銀掏錢出來,給老百姓發錢發消費券,發消費補貼,讓老百姓切實看到東西。

持續發補貼,讓政策有一個持續發力的效果。首先規模要足夠大,其次不要一次發,要按節奏按月發,持續發就有效果了。實際上把錢發給老百姓形成消費轉起來,經濟循環了,形成槓桿了,對經濟才是真的好。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刀刃就是穩消費。

問:各地都提出要評估政策的可及性,也的確有企業反映部分政策在兑現過程中有“堵點”,這中間的問題在哪?應該如何克服?

滕泰:

如果説財政已經投入,而市場主體和消費主體覺得沒有獲得感,那就説明設計有問題。比如當政策重投資、重生產、輕消費時,最終受益的可能只有少數搞建設的工程公司,這樣的觀念需要轉變。在當前情況下,消費受損失最嚴重,就像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找到當前經濟下行的關鍵堵點,就是消費不暢,那企業就沒生意,相應就沒就業,也沒收入。

現在並不是企業生產不出東西,而是消費需求弱。要從消費端入手,不能從供給端入,一定要克服重投資、輕消費思想,從消費端去激活整個經濟的循環。

供給過剩,需求不足,這既跟疫情有關,疫情影響了人們的出行,減少了一些旅行、旅遊、餐飲等方面的消費,也跟我們多年重生產重投資有關係。

“有巨大乘數效應的投資越來越少,

但用心找還是有的”

問:通過拉動基建使我們渡過當前經濟下行的難關,也是中央確定的一個方向,地方政府投資如何選擇合適的方向和重點?

滕泰:

第一是要避免無效投資和低效投資,不要搞形象工程爛尾工程,這個面子是最可怕的。爛尾工程、面子工程會浪費大量的財政資源,擠佔消費。實際上經過這麼多年的各種建設,有好回報的項目基本已經不多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該乾的就幹,不該乾的不要硬來。

第二是要把握住未來的方向,找出那些乘數效應最大的投資。哪些投資的乘數大呢?比如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比如説風光電、儲能,符合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有些地區的大數據中心也可以。所以總體來看,雖然符合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有巨大乘數效應的投資越來越少了,但用心找還是有的。

另外,要投資一些民生工程,雖然沒有很大的經濟效益,但它有社會效益。比如一些水利設施,對老百姓有益,所以哪怕投資效率低,民生投資還是要搞。總結來看,要麼就是有經濟效益、好的項目符合未來發展,要麼有社會效益的也可以。千萬不能浪費,甚至挖空心思去編項目,造成一堆虧損項目和巨大的地方債,這非常可怕,既達不到穩增長的效果,還帶來嚴重的問題。如果確實找不到項目,也可以變通一下,把用於穩投資的一些資金拿去穩消費。

問計穩增長②丨滕泰:“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刀刃就是穩消費”

↑工人在趕製新能源汽車智能無線充電樁。圖據視覺中國

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年內已有數十個城市發佈了樓市相關政策的調整,各地在制定房產政策時,如何掌握好“既有利於當前,又立足長遠”的度?

滕泰:

樓市本身是由經濟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政策作為一個短期的變量,可以對它有一定影響,但並不能改變樓市運行的中長期的基本規律。

總體來看,目前中國經過20年的房地產市場的大繁榮週期以後,已經進入一個分化時期,諸如北上廣深這些核心城市可能還有比較長期的消費剛性和價格剛性,但很多二三線城市或者老工業區、人口流出和收入下降的地區,它的房地產可能會進入一個調整的週期。像成都、重慶、武漢、合肥、西安這樣的區域中心,介於二者之間,是城市人口聚集中心,居民收入增速也保持較高增長,所以它未來的房地產走勢前景仍然比較看好,相關政策可以順勢而為。但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區域城市中心的房地產會對周邊的一些城市房地產產生一些虹吸效應。因此,要想掌握好“既有利於當前,又立足長遠”的度,就是認識規律、順應規律,在順應規律的前提下發揮政策的槓桿作用。

“企業要用軟價值的思維來走出當前的困難”

問:在當下的經濟情況下,除了政策發力,市場主體如何增加自己的“韌性”?

滕泰:

市場主體要面向未來經濟結構的轉型。我在《深度轉型:大分化時代中國怎麼辦》一書中提到,面對深度轉型的時代,企業要找到自己的出路。

這個時代是一個大分化的時代,產業分化,區域分化。有的企業在分化當中已經被淘汰了,而企業如果是在基本建設投資、房地產投資這條線上,要儘快轉型,未來這方面的機會肯定會越來越少。

一些企業面對生意減少,就去降成本,裁員、壓低工人工資、減少材料費用等,現在這些傳統辦法並不管用。如果把員工裁掉,企業面向未來生產轉型創新的能力就沒有了,所以不管生意多麼困難,一定要保住最重要的資源,有些成本可以降,有些成本不能降,員工是我們創造價值的主要力量,客户是最寶貴的。

如果主要不是靠降成本來求生存,那就必須靠創新來謀發展。如何找到創新方向?一句話就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就是一個方向。比如人們在買一件衣服的時候,他們一定不是為了擋風遮雨那麼簡單,還會為了款式、品牌、社交這些功能的需要,所以你如果是個服裝製造企業,你的服裝能不能滿足人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如果是一個做食品的企業,人們買你的食品,肯定不僅僅是為了温飽,還有很多健康、綠色的考量。而人們喝酒的話,也有品味、社交功能在其中。因此,不論是做農業做製造業還是做服務業,都要知道人們的美好生活需要怎麼創造出來,怎麼去滿足,應該用軟價值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軟價值的創造者,不要只做硬價值的製造者。就像我們現在通話的手機,這裏面80%的價值是軟件的價值,20%的價值是硬件的價值,如果做硬價值的製造者,利潤是微薄的,怎麼降成本都是勉強維持生存。反過來,編軟件寫程序的利潤空間就比較大,生存的空間也比較大。所以面向未來真正的轉型方向在哪?知識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信息傳媒產業空間、文化娛樂產業空間巨大,所以新時期的企業創新轉型一定要想辦法做軟價值的創造者,用人們的創造性思維來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當然,軟價值的內涵也非常豐富,比如研發設計、創新創業、品牌體驗、場景創新等。比如1929-1930年的可口可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冬天天氣冷,可口可樂銷售大幅下滑。可口可樂公司設計了一個聖誕老人的形象,就是大家現在所熟悉的紅顏色白鬍子聖誕老人,搭配一系列新場景,讓可口可樂的聖誕老人開着火車,半夜去冰箱裏偷喝小孩們的可樂,還提出了一個口號“口渴,沒有季節”。從那以後,冬天再也不是可口可樂的消費淡季了。這就屬於用場景創新來創造新需求,創造了一系列跟快樂相聯繫的消費場景。再比如騎共享單車,不管自行車技術、道路還是掃碼,都沒有產品創新,而是創造了一個新場景,就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滿足感,美好生活的需要創造了經濟的增長。

所以企業可以用產品技術創新來創造新需求,也可以用場景創新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當然還可以用流量創新來應對當前的困難。雖然街上的店面流量少,但互聯網上的流量增加了,要能夠跟上流量的步伐,創造流量並提高流量的轉換效率。總之,企業要用軟價值的思維來引領其走出當前的困難。

問:目前全國疫情整體呈現穩定下降態勢,各大城市如何把握好本輪疫情後招商引智的機遇?

滕泰:

首先,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按照中央的精神不能搞一刀切和層層加碼,要精準防控。減少疫情防控對經濟的衝擊,這是大前提,要減少企業在經營過程當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其次,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着力突破供給約束堵點,要認真尋找各地有哪些供給約束,有些是產品服務的供給約束,比如説有些專營權該取消的要取消,有些壟斷該破除的要破除,有些營商環境方面有問題的要儘快改進。

除了產品和服務市場的供給約束,很多生產要素也有供給約束,比如勞動、土地、資金。在勞動力供給上還有沒有差別化的待遇,異地就業的人口就醫,孩子上學方面能否得到公平對待,這對於吸引投資非常重要。其次,在土地供給方面有沒有足夠透明,在資金方面有沒有深化供給側改革,讓企業有比較好的融資環境和用比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支持,還有創業創新環境方面、人才方面等。

總體來看,我們這些年進行營商環境研究的結果表明,跟一個地方經濟最相關的,一個是創業創新環境,一個是金融環境,創業創新環境主要是人才。從這個方面來説,成都有非常好的優勢,我們也做過評估,成都有很多大學,很多大學生人才供給,創新創業環境不錯,金融融資環境也不錯,所以從這些方面可以持續着力。

當然後續來看,各地都應該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才能夠抓住疫情以後的建設新機遇。

紅星新聞記者 趙瑜

編輯 王涵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44 字。

轉載請註明: 問計穩增長②丨滕泰:“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刀刃就是穩消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