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展望|富途鄔必偉:港股龍頭高估值有支撐,今年有這些機會
【編者按】
牛年來了,牛市能否繼續?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明星基金經理,把脈牛年新主線,挖掘牛市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富途高級合夥人、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的專訪。
一是全球寬鬆下的資產荒。在寬鬆背景下,全球資金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港股市場有大量底層是人民幣的優質資產,貨幣自由流通,自然成為全球資金的青睞之地。
二是南下資金流入再創新高,對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最新數據顯示,南下資金累計流入超過1.4萬億元,愈發成為香港市場重要力量,有南下資金流入的公司能夠較好的消除估值折價,目前納入港股通的498家公司值得持續關注。
三是優質新經濟公司齊聚港股。大量優質公司選擇的上市地是香港,入圍公司221家,總市值超過40萬億,因此,投資者在尋找核心資產的投資機會時,港股是必須納入覆蓋的市場。
對於南下資金的偏好,鄔必偉認為主要有三大類型。一類是三大運營商、中海油等被美國禁買令錯殺的的中資優質資產;一類是騰訊、美團、小米、中芯等代表中國科技風向標的新經濟巨頭;還有一類就是思摩爾、海底撈、比亞迪等稀缺的優質資產。
“長期來看,南向資金湧入港股主要受到兩方面驅動。”鄔必偉指出。
首先,從資產方面看,港股正在逐步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代表內地互聯網、新興科技的企業陸續登陸,勢必會吸引大量大陸資金湧入港股市場。從資產吸引力而言,港股市場只會越來越強,長期資金湧入也是大勢所趨。
其次,從資金方面看,內地資金的供給和風格偏好都決定了將持續湧入港股。 資金供給方面,居民的資產配置正在從房地產轉移向金融資產,大量公募、私募等資管方募集了大量的資金,本身就需要尋求更優質的投資標的。
資金的偏好來看,越發向投資於成長藍籌龍頭公司的風格轉變在機構資金審美趨同之下,A股目前“抱團”明顯,勢必要在港股等市場尋求核心資產進行“抱團”。
板塊方面,鄔必偉建議首先關注港股特色稀缺優質資產。由於港股發行制度的靈活性,經過多年的積累,港股市場上聚集了一批極具特色的稀缺板塊,像澳門的博彩板塊、內地的房地產開發和物業龍頭、各大高教集團以及大量生物科技公司等等,成為投資者資產分散,多樣性配置中重要的資產品種。
其次是中概股迴歸紅利釋放。曾經,由於發行制度限制,大量中國優質公司赴美上市,隨着香港發行制度的改革,以及美股監管制度的鉅變,在阿里、京東、網易等頭部公司迴歸後,依然有大量美股中概股有回港二次上市預期,更多優質資產的迴歸會進一步增加港股對於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持續提高港股市場的活躍度。
此外,港股IPO市場持續火熱,質量持續上升的同時,市場也有着極強的打新賺錢效應。“展望2021年,消息面上,依然有着大量關注度高的優質公司準備赴港上市,港股新股市場亦值得持續關注。”鄔必偉認為。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鄔必偉的專訪實錄:
澎湃新聞:自2020年底開始,港股市場走出了一波“牛市”,驅動近期港股走牛的主要動力有哪些?
鄔必偉:我認為主要有三大動力。
一是全球寬鬆下的資產荒。
隨着疫苗的應用以及防控經驗的豐富,疫情對於市場情緒的衝擊邊際已經減弱,然而全球經濟仍處於疫情衝擊陰影中,美國依然保持着寬鬆政策,美元依然弱勢,權益資產的風險偏好持續提升。在寬鬆背景下,全球資金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港股市場有大量底層是人民幣的優質資產,貨幣自由流通,自然成為全球資金的青睞之地。
二是南下資金流入再創新高。
自港股通開通以來,南下資金持續湧入港股,配置港股稀缺的遊資資產,對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最新數據顯示,南下資金累計流入超過1.4萬億元,愈發成為香港市場重要力量,有南下資金流入的公司能夠較好的消除估值折價,目前納入港股通的498家公司值得持續關注。
三是優質新經濟公司齊聚港股。
2020年度“中國上市企業市值500強”榜單顯示,截至12月31日,共有11家公司超萬億,其中,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連續3年分居頭兩位,均於港股上市。同時,大量優質公司選擇的上市地是香港,入圍公司221家,總市值超過40萬億,因此,投資者在尋找核心資產的投資機會時,港股是必須納入覆蓋的市場。
澎湃新聞:港股的牛市可以持續嗎?
鄔必偉:當前支持港股的四大投資邏輯包括:
1.增長:中國增長仍在復甦,2021年盈利維持高增長,我們自上而下估計香港中資股2021年將實現15-20%的盈利增長,港股市場相對更看重盈利;
2.估值:香港市場依然具備估值優勢,A/H上市公司的港股折價依然高達~37%,同類行業的對比也顯示多數行業港股比A股估值要低;
3.流動性:港股更受國際流動性影響,當前內地政策逐步“轉彎”,海外因為疫情防控相對滯後、政策依然相對寬鬆,我們的資金流向監測顯示,海外資金已經連續20周流入香港;
4.壯大的新經濟板塊:內地新經濟類公司近年持續在香港上市,也對內地資金形成吸引力,近期因為事件衝擊部分中資龍頭股估值被壓制歷史最低水平,也吸引了部分內地資金南下,等等。
澎湃新聞:近期南向資金擴容明顯,你怎麼看這種現象?原因是什麼?
鄔必偉:隨着A股市場的日漸成熟,機構成為了市場中的主要參與者,公募基金在2020年取得了很好的超額收益,靚麗業績也帶來了發行上的優勢,2020年,可通過滬深港通的公募基金數量從739只翻倍至1572只,發行規模從6189億翻3倍至20912億。
同時,自2018年開啓的A股核心資產牛經過3年的演繹,A股核心資產的賺錢效應顯著,一水之隔的港股依然有着一定的估值優勢,年初又受到美國“禁買令”的短期衝擊,部分中資優質資產的估值優勢進一步放大。比價效應下,港股市場的性價比優勢凸顯。
越來越多的機構資金,突然打折的優質資產,資金當然會湧入港股。趨勢要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地基金髮行情況是否持續火熱,另一方面就要看港股市場估值提升速度,價差是否會被迅速收斂。
澎湃新聞:南向資金有明顯的偏好嗎?南下資金的構成是怎樣的?
鄔必偉:由於港股優質資產的稀缺性,南下資金的偏好主要有三大類型。一類是三大運營商、中海油等被美國禁買令錯殺的的中資優質資產;一類是騰訊、美團、小米、中芯等代表科技風向標的新經濟巨頭;還有一類就是思摩爾、海底撈、比亞迪等稀缺的優質資產。
澎湃新聞:南向資金的大幅流入具有持續性嗎?
鄔必偉:隨着互聯互通的政策進一步開發,港股通的成交金額已持續數年呈現翻倍的情況。從長期來看,南向資金的大幅流入是可持續的,短期受到的干擾因素較多。
長期來看,南向資金湧入港股主要受到兩方面驅動。
首先,從資產方面看,港股正在逐步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騰訊、百度、阿里等新經濟公司陸續登陸港股,這些代表內地互聯網、新興科技的企業陸續登陸,勢必會吸引大量大陸資金湧入港股市場。此外,大量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將持續赴港二次上市,內地資金直接通過港股通便能夠投資。從資產吸引力而言,港股市場只會越來越強,長期資金湧入也是大勢所趨。
其次,從資金方面看,內地資金的供給和風格偏好都決定了將持續湧入港股。 資金供給方面看,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正在從房地產轉移向金融資產,去年和今年基金認購火熱就是最好的證明,大量公募、私募等資管方募集了大量的資金,本身就需要尋求更優質的投資標的。
資金的偏好來看,越發向投資於成長藍籌龍頭公司的風格轉變,19年至今A股龍頭股的股價上漲迅猛,也是這輪的風格轉變的最佳證明。在機構資金審美趨同之下,A股目前“抱團”明顯,勢必要在港股等市場尋求核心資產進行“抱團”。
澎湃新聞:你如何看待港股的估值?有觀點是,港股的新經濟板塊並不便宜,估值並不低,你怎麼看待?
鄔必偉:總體來説,港股估值是分化的。龍頭公司如騰訊、美團、京東等將享受持續的估值溢價,而大量的小公司在港股存在感很低,估值大概率將持續較低。
分化的原因,主要由流動性溢價和資產質地決定的。龍頭公司本身日均成交額巨大,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進出自由,不會出現一買暴漲,一賣砸盤的尷尬現象,因此機構投資者會為此付出流動性溢價。要知道,港股市場的流動性本來就較低,而機構投資者佔據主要地位,因此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溢價影響非常大,自然也會給出更高的估值。
資產質地方面,龍頭公司的高估值其實有基本面支撐。從客觀數據看,目前全球企業均呈現馬太效應現象,龍頭公司不斷蠶食市場份額,在利潤表現上也有規模效應的價值。此外,港股市場中多為互聯網公司,自帶“網絡效應”的光環。因此高估值背後也有較強的基本面支撐。
澎湃新聞:與A股相比,港股有怎樣的特點?
鄔必偉:港股呈現出極強的機構市場特徵,流動性高度集中在頭部公司,龍頭公司享受了估值溢價。港股市值排名前5%的公司(約120家),佔到了市場近80%的日均成交額。而市值排名Top1%的公司(25家)佔到了市場接近50%的成交額。對於市值分位後50%的公司,僅僅佔到市場總體流動性的不到百分之一。
同時,香港市場資金成本低,使用門檻低,投資者對於槓桿的使用會更為頻繁。
此外,投資偏好更向新經濟公司傾斜,從2019年以來的統計上看,新經濟行業的日均成交額持續放大,可選消費交易是目前港股市場最為活躍,且增長幅度最大的板塊。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板塊活躍度持續放大,2020年成交額佔到全市場30%左右。與之相反的是地產、金融和工業在全市場的佔比持續下降。地產與金融日均成交額分別佔全市場10%與19.79%,從2019年至今呈現明顯的萎縮趨勢。
澎湃新聞:此前,科技與消費龍頭股備受追捧,接下來你覺得港股投資有哪些新的變化?現在是投資港股的好時點嗎?
鄔必偉:投資港股沒有具體的時間點,港股正在逐步發展成為未來新經濟和生物科技板塊的融資中心。本輪的核心資產上漲啓示恰恰證明了,港股是一個以業績為中心的投資市場。隨着龍頭公司估值不斷被推高,優質業績的中小盤企業同樣也會受到關注。
澎湃新聞:綜合港股的現狀,一些新的投資機會會出現在哪些領域和板塊?牛年投資者在配置和方向選擇上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鄔必偉:首先是港股特色稀缺優質資產。由於港股發行制度的靈活性,經過多年的積累,港股市場上聚集了一批極具特色的稀缺板塊,像澳門的博彩板塊、內地的房地產開發和物業龍頭、各大高教集團以及大量生物科技公司等等,成為投資者資產分散,多樣性配置中重要的資產品種。
其次是中概股迴歸紅利釋放。曾經,由於發行制度限制,大量中國優質公司赴美上市,隨着香港發行制度的改革,以及美股監管制度的鉅變,在阿里、京東、網易等頭部公司迴歸後,依然有大量美股中概股有回港二次上市預期,更多優質資產的迴歸會進一步增加港股對於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持續提高港股市場的活躍度。
此外,港股IPO市場持續火熱。2020年是港股IPO大年,全年主板掛牌144家公司,募資3595.03億港元,與2019年相比,數量下跌12%,而融資額卻增加26%,可見IPO市場的質量持續上升,同時,市場也有着極強的打新賺錢效應,展望2021年,消息面上,依然有着大量關注度高的優質公司準備赴港上市,港股新股市場亦值得持續關注。
澎湃新聞:2021年港股會出現哪些風險?
鄔必偉:2021港股需要強調的重點:
1.流動性拐點:隨着疫情修復,我們正在走向拐點的另一方。
2.高估值陷阱:估值推動的增長或將迎來上限。
3.業績確定性:流動性和業績性之間的平衡。
4.企業二次上市:打新中籤率高或成為過去式,港股優質資產變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