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113.87萬億元 互聯互通提升境外機構參與便利度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2020央視財經論壇暨上市公司峯會上表示,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穩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
債券市場是籌措中長期資金的重要場所。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市場融資功能顯著増強。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7日,我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113.8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79萬億元。其中,信用債存量達到38.7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88萬億元。
而交易所債市作為我國債券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逐步加強。Wind數據顯示,按上市日期計算,今年1月1日至12月17日,非金融企業在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公司債券3.84萬億元,有利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債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交易所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1月15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佈通知,擴大在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的銀行範圍,允許在華外資銀行等進入上交所、深交所參與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現券的競價交易;7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發布公告,同意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9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關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徵求意見稿)》,明確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整體性制度安排;9月21日,央行、國家外匯局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擬將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風險管理政策擴展至涵蓋交易所債券市場。
郭一鳴表示,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有利於形成統一的市場和統一的價格,同時也能為企業發債提供更好的環境以及降低成本;此外,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有助於債市繼續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作用。
隨着我國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加快,吸引境外機構持續入市。1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1萬億元,較10月末增加967.21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3.1%。截至11月末,共有893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467家通過直接投資渠道入市,612家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186家同時通過兩個渠道入市。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着我國債市不斷開放,便利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建議進一步優化現有境外機構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渠道,並繼續取消境外機構參與各類債券交易的限制,進一步提高境外機構入市便利度。
郭一鳴表示,需要繼續拓展境外機構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渠道,在加大開放的總基調下,可繼續降低准入門檻,讓更多的境外機構進入國內市場;同時,繼續提供入市便利政策,包括在跨境資金流動性上的進一步探索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