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特朗普政府對華態度愈發強硬,頻頻談及“國家安全”和“中美脱鈎”兩詞,試圖在關鍵高科技技術領域上卡中企“脖子”,從而打壓中國發展。但在政策大力推動下,中國芯片產業國產替代空間越來越大,美國動起了歪腦筋。觀察者網注意到,近期美國和台當局就半導體產業“合作”上的消息不斷。
9月17日,美國副國務卿基斯·克拉奇(Keith Krach)率團訪台。在蔡英文9月18日操辦的晚宴上,除美方和民進黨當局代表外,到場的企業人士只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9月21日,台灣所謂“經濟部長”就召開記者會“炫耀”會談成果,聲稱台當局針對半導體生態系,已向美方做説明。9月23日的台灣“2020國際半導體展”上,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聲稱,美國與台當局應持續合作確保半導體產業維持“全球龍頭地位”。
除此之外,台積電已於9月15日迫於美國“華為禁令”壓力,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芯片。而台積電在今年5月表示,將耗資120億美元,赴美建廠,此前,美國的半導體設備大廠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以及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 也決定在台灣擴大投資。
對此,《中時電子報》等台媒認為,美政府開始加快和台灣半導體產業“合流”。台灣“聯合新聞網”在9月19日援引專家的話指出,這一跡象表明,作為半導體芯片製造商巨頭的台積電已經成為連結美台“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角色。美國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户所在地。從營收來看,2019年,台積電總體營收以地區劃分(主要依據客户營運總部所在地),來自北美市場的營收佔台積電總體營收的60%、中國大陸市場佔20%。
而《環球時報》9月28日也發佈社評提醒,要“警惕”美台在半導體產業的這些“小動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在社評中指出,美國為強化自身產業競爭力並進一步打擊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正利用各種手段迫使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按其意願進行重組,並試圖糾集各路盟友建立 “去中產業鏈”,對擁有高端芯片製造能力的台積電也是多番拉攏。
在美國政府的“卡脖子”清單中,芯片絕對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70%的芯片依賴進口,每年要花2000多億美元從國外買,比進口石油花的錢還多。
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國內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國產芯片;地方政府也非常積極,給出各種優惠條件,招商引資。央視財經8月19日援引國務院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在2025年則要提高至70%。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為7562.2億元,而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有望突破9000億元。受益於整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芯片產業也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以及相關業界也注意到了中國政府為發展“國產芯片”的努力。
9月3日,美國芯片股全線潰敗,暴跌1000億美元。彭博社解讀稱,美國芯片股暴跌或許與中國即將出台的半導體新政有關。此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正計劃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以發展國內半導體行業,並應對特朗普政府的限制。
比爾·蓋茨9月15日接受彭博社採訪也直言,“現在強迫中國自己製造芯片,意味着如果將來發生衝突,你不僅放棄了這些高薪工作,而且會迫使中國完全實現自給自足。”他還反問:“(美國政府)這樣做真的會有好處嗎?”
對於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的企圖,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9月16日曾表示:“我們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佈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我們爭取將來在第二期,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的領域,集中我們全院的力量來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