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國內成品油消費顯露達峯跡象
編者按:日前,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版年度《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在北京發佈。報告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預計我國GDP增速在6%以上,將進一步促進石油市場復甦。隨着煉能規模持續擴大,成品油產量將繼續增長,國內資源過剩加劇。“十四五”期間,我國成品油需求有望達峯或臨近達峯,國內石油消費增速將放緩,顯露達峯跡象。
“十三五”回眸
“十三五”期間,我國成品油實際產量從3.67億噸增長至4.26億噸,年均增幅達4.1%;表觀消費量從5.57億噸增長至7億噸,年均增長5.4%,石油市場呈現規模不斷擴大、需求增速轉軌、出口快速發展、市場化程度加快等新特徵。
國內石油需求規模不斷擴大
“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表觀需求呈現“前低後高”的特徵,主要原因是“十三五”後期第二產業表現超預期,以及煉化產能大幅增加帶來的需求增長。2016年~2020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從5.57億噸增至7.02億噸,年均增速5.4%,增速較“十二五”期間小幅增加。
同時,“十三五”期間,因國內需求增加拉動石油淨進口增長迅速,導致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增加。2016年~202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從64.2%增長至72.2%,年均增長1.6個百分點。
成品油產量逐年增加
“十三五”期間,在國內經濟和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緩,但化工品需求仍有一定增長的新形勢下,國內多家煉廠進行結構調整來“降油增化”,成品油收率較“十二五”期間降幅明顯,但由於煉油能力繼續快速增長,且獲原油配額的傳統地方煉廠汽柴油收率較高,成品油產量仍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成品油產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2016年~2020年,我國成品油實際產量從3.67億噸增至4.26億噸,年均增幅達4.1%。
成品油(汽柴煤油)消費減速
2020年,我國成品油實際消費量約為3.8億噸,佔石油消費總量的50%左右。2016年~2020年,我國成品油實際消費量從3.34億噸升至3.8億噸,年均增速為3.3%,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降低了2.6個百分點,其中汽柴油增速明顯放緩是主要原因。
汽油消費進入中低速增長區間
2016年~2020年,我國汽油消費量由1.34億噸增至1.56億噸,年均增速為4.9%,遠低於“十二五”期間11.5%的增速。汽油消費降速主要與乘用車銷量及其結構變化有關。一方面,2009年和2015年我國針對小於1.6升排量的車型啓動了兩輪降税政策,推動小排量汽車銷量增長快於其他車型,其佔比由“十二五”之初的69.4%提高至“十三五”中後期的76.4%。另一方面,受2016年車輛購置税政策透支、宏觀經濟下滑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增速放緩至1.9%,2018年乘用車銷量出現28年來首次負增長,比上年降低4.3%,2019年比上年下降9.6%,2020年比上年下降5.9%。
柴油消費已進入峯值平台期
柴油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生產資料,與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等傳統行業生產活動密切相關。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第二產業增速明顯放緩,柴油消費也於2015年步入峯值平台期,官方統計柴油消費迅速達峯並呈下降趨勢,2015年峯值水平約為1.73億噸。2015年,地方煉廠取得原油進口權後,原油進口量和加工量快速增長,隱性資源大增,使得我國實際柴油消費與官方統計的表觀柴油差距迅速擴大,2020年達5547萬噸。“十三五”期間,柴油實際消費小幅上升,由2016年的1.7億噸升至2020年的1.92億噸。
煤油消費處於高速增長期
2016年~2019年,我國煤油消費從2971萬噸增至3854萬噸,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速達9.7%(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降至3318萬噸)。煤油消費高速增長主要與中國人均收入穩步提升、航空線路不斷增加、商旅出行,以及旅行意願穩步提升有關。
成品油出口規模不斷攀升
我國煉油能力快速增長是成品油出口規模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隨着我國煉油能力快速增長,煉廠為保持較好的效益水平,需要維持較高的開工率,進而拉動了原油需求和成品油出口增長。我國汽油、煤油、柴油淨出口規模由2016年的3354萬噸增至2019年的5026萬噸(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降至4152萬噸)。
“十四五”展望
受經濟增速放緩、增長動能轉換、能源轉型加快、能效水平提升等綜合影響,未來我國石油消費增速大概率進一步放緩。“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速分別為8.8%、4.8%和5.4%,預計“十四五”將降為2%左右,期末總體規模將降為7.4億噸左右,屆時淨進口量將達5.4億噸,對外依存度約為73%。
石油消費將面臨多重不確定因素
煉化產能繼續擴張將繼續拉動石油表觀消費。“十四五”期間,還將有古雷石化、鎮海煉化(擴建)、浙江石化(二期)、裕龍島煉化等煉化一體化大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預計煉油、乙烯和PX能力分別新增1.3億噸/年、2000萬噸/年和2150萬噸/年,將繼續拉動生產運行庫存需求(預計在1100萬噸左右),並對石化產品進口形成替代(預計在2000萬噸左右),從而支撐國內石油表觀消費。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下降,石油消費強度也將相應下降。“雙循環”的核心在於更多地依賴國內市場,通過“構建完整內需體系”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製造業及相關服務業、數字產業等以滿足國內需求的行業將迎來更快發展,傳統高耗能第二產業發展將放緩,從而拉低石油消費強度。
應對氣候變化將成為影響石油表觀消費的重要變量。在努力爭取“2030年前達峯、2060年實現碳中和”指引下,我國石油需求將受到明顯制約。一是在道路交通領域,石油將面臨更大規模新能源汽車的替代。從2020年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看,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將達20%。屆時,新能源汽車的替代規模將達1200萬噸。二是在工業等領域,將繼續面臨電力和天然氣的替代。
成品油消費將進入峯值平台期
成品油消費將進入峯值平台期,預計2025年成品油消費量為3.76億噸。從產品看,隨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替代加劇,成品油需求將保持低速增長,且汽柴煤油需求呈分化特徵。一是汽油需求維持低速增長。汽車保有量繼續增加是拉動汽油銷量繼續增長的根本因素,而燃油效率提升和替代加劇將抑制汽油消費。預計2025年前汽油消費將達峯,峯值為1.6億噸左右。二是柴油需求進入峯值平台期,未來將穩中趨降。在產業升級、傳統行業油耗下降、運輸結構調整、替代能源等影響下,柴油需求將穩中有所回落,預計2025年約1.7億噸。三是煤油需求仍保持較快增長。儘管高鐵對中短程遠距航空需求形成替代,但由於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航空運輸設施不斷完善,我國煤油需求仍將繼續較快增長,預計2025年我國煤油需求將增至5200萬噸。
“十三五”時期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為何超預期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石油消費增速有所放緩,但全年消費量仍達7億噸,遠超國家《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中2020年5.9億噸的預期目標,即超規劃1.1億噸(18.6%)。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十三五”後期第二產業表現超預期帶來的需求增長。第二產業不僅本身是能源和石油消費大户,更與交通運輸業、製造服務業用油緊密相關。當前,工業相關用油佔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60%左右。從產業發展看,第二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在“十三五”初期延續了下降態勢,從2015年的39.7%降至2017年的34.2%,相應的2016年和2017年我國石油消費僅分別增長1240萬噸和2340萬噸。“十三五”後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第二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回升,2018年和2019年分別達34.4%和36.8%,相應地,2018年和2019年我國石油消費分別增長了3250萬噸和4000萬噸。
二是煉化轉型升級替代了部分原料進口,變相增加了石油消費。近年來,恆力石化、浙江石化等煉化一體化大項目相繼投產,對基礎化工原料進口(不被統計到石油表觀消費中)形成了替代,變相增加了國內石油消費。2016年~2020年,國內乙烯能力增長了1207萬噸/年,產量提高了379萬噸;PX能力增長了1176萬噸/年,產量提高了950萬噸。“十三五”期間,僅乙烯和PX產量的增加相當於間接提升國內石油消費1329萬噸。
三是石油儲備及生產庫存增加。當期石油表觀消費量是實際消費量與儲備及庫存增量之和。“十三五”期間,中國儲備及生產企業庫存規模增加明顯,直接體現在原油表觀消費量與原油加工量差值擴大。按官方統計數據,2020年兩者之差達6127萬噸,其中,商業石油儲備增加是重要原因。此外,2016年~2020年我國煉油能力由7.92億噸/年增長至8.86億噸/年,淨增9415萬噸/年,按照當前的煉廠開工率並維持30天生產運行庫存測算,相當於庫存規模也要擴大590萬噸。
四是替代能源發展不及預期。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仍很小,替代量不大。2019年下半年退補政策調整後,新能源汽車銷量斷崖式下滑。截至2020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僅佔汽車保有量的1.8%,基數過低難以對燃油車形成實質性替代。第二,天然氣重卡受氣源不穩定和低油價衝擊影響,發展起伏較大,不穩定,同時,天然氣在水運行業應用受標準規範等制約,推進速度較慢。第三,煤制油項目發展受環保、工藝技術、經濟性等因素制約,產能利用率不高。第四,生物乙醇受原料供應制約,遠不及預期。十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中明確2020年乙醇汽油全國覆蓋,預期可替代汽油900萬噸,但實際上因糧食庫存不足等影響,在操作層面基本停止了推廣,替代規模僅在250萬噸左右。第五,生物柴油、燃料甲醇等僅在試點示範階段,進展緩慢。
除上述原因外,政府為體現厲行節約的導向,制定規劃目標相對偏保守。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政府規劃目標中,石油表觀消費量預期目標分別為3.9億噸、5.1億噸和5.9億噸,而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別達4.4億噸、5.5億噸和7億噸,即實際規模較規劃目標分別高出0.5億噸、0.4億噸和1.1億噸。超預期的需求增長直接導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快速提升,從“十二五”末期的60.3%提升至2020年的72.2%,加劇了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壓力。
來源:中國石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