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迎來上市潮,誰是下一個IPO黑馬?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ToB行業頭條 (ID:wwwqifu),作者:鬥鬥,編輯:瑞雪  海陽,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強行給ToB行業進行了一個“大洗牌”,讓真正有實力的ToB企業在疫情的催化下逐漸顯露了出來並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當下的ToB業態,儼然一番強者鼎立的局面。在這種局勢之下,ToB行業競爭逐漸加劇,強者之間的遊戲更加猛烈。

這其中誰是下一個可以獨佔鰲頭的ToB企業,自然而然已經成為大家都在討論的問題,因為上市潛力也逐漸成為大家評判一家ToB公司發展前景的重要標準。

基於此,「ToB行業頭條」邀請了常壘資本管理合夥人馮博,希望可以基於當下的ToB業態,挖掘出具有上市潛力的ToB企業。

01創業板助力ToB企業迎來上市潮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共有324家中企在A股、港股和美股市場完成IPO上市,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1倍多

具體來看,2021上半年A股上市企業數量共計245家,按照GICS行業分類,主要集中在工業(67家)、信息技術(47家)、非日常生活消費品(39家)和原材料(33家)幾大行業。

其中,表現最突出是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業,不僅上市公司數量穩居行業排名第二,擬募資也高達319.78億元,約佔2021上半年A股IPO上會企業擬募資金總數2,017.43億元的16%。

而ToB企業作為信息技術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迎來了一波上漲。據「ToB行業頭條」統計,截止2021年7月31日,共計24家ToB企業在全球市場完成IPO,其中有19家在A股上市,4家在美股上市,1家在港股上市。

ToB迎來上市潮,誰是下一個IPO黑馬?

從A股不同融資市場來看,2021年上半年創業板和科創板新股IPO最多,分別為7家(信測標準、線上線下、通業科技、蕾奧規劃、普聯軟件、邁拓儀表、利和興)和6家(中望軟件、青雲科技、品茗股份、智明達、信安世紀、工大高科)。

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ToB企業共計3家,分別是羅曼股份、税友軟件和新炬網絡;深交所2021年上半年並無上市ToB企業。

單從國內資本市場來看,2021年上半年ToB企業IPO數量較去年有所增長。同時,創業板與科創板成為大部分ToB企業選擇交易的市場。

至於為何如此,究其原因,是因為疫情後內地本土經濟的回暖以及A股創業板上市註冊制的改革,讓不同成長階段和類型的創新型企業發現可以匹配上市融資需求的原因。

另外,從創業板ToB上市公司結構看,高新技術企業和成長型企業成為“主力軍”,新經濟集聚效應凸顯。對於還處於“蠻荒時代”的ToB企業來説,創業板的特性恰好有利於其增長緩慢、盈利週期長的產業特點,基於此,必將迎來一輪創業板的上市熱潮。

02上市也需要“基因”

雖然A股創業板上市註冊制度的改革,在某種程度上放鬆了ToB企業上市的條件,但並不意味着A股的創業板會“照單全收”。

據相關資料顯示,創業板進一步強調了“三創四新”的創業板屬性,加強負面清單的管理,負面清單裏的企業將不會受理和審核。

在施行的負面清單中,發行人除非是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自動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企業,否則下屬行業的企業均禁止申報創業板。

例如,農林牧漁業、採礦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就不能申報創業板。

而這一政策的發佈,不僅從側面強調了創業板的定位,同時也宣示了企業想要登上創業板,唯有加大“科技創新”的含金量。

當下,我國在ToB領域發展還處於蠻荒,大多ToB企業雖科技含量頗高,但都處於發展初期,企業規模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而科創板作為是我們國家為了扶持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而設立的一個板塊,將會吸引大部分ToB企業都會在A股科創、創業板塊上市。

不過,ToB企業雖然大多都具有科技屬性,但是科技屬性也有強弱之分,而創業板是十分看重申請IPO企業的科技含量的,因為科技屬性較弱企業上市可能會比科技屬性強的企業更加艱難。

例如ToB領域的銷售營銷賽道,完成上市的成功率就不高。據IT桔子相關數據顯示,銷售營銷賽道公司有3362家,屬於眾多創業者青睞的熱門賽道,但目前上市的只有13家,上市率只有0.3%,普遍低於其他行業。

ToB迎來上市潮,誰是下一個IPO黑馬?

對於這一現象,馮博認為,營銷技術的本身其實是優質流量的供給,技術在裏邊一定存在一些賦能,但賦能有限,核心是流量,而並非技術。

例如程序化購買,它基於自動化系統(技術)和數據來進行的廣告投放,是營銷手段的一種技術。但如果流量端的受眾接受率不高,流量的轉化率就會很低,而這並不是技術所能改變的。

因此企業如果本身就不是流量擁有方,基本上很難做大,企業價值也就難以體現。

“A股並不缺‘消費品’,缺的是一個可以做國產替代、提升國家的科技含量以及產業能力的項目。”馮博認為。

在他看來,能在A股上市企業,大多具備三點“基因”:一是能否做到國產替代;二是能否起到行業領頭羊的效應;三是能否在產業界、細分科技領域起到比較顯著的作用。

例如今年於科創板上市的青雲科技、智明達電子、信安世紀等ToB企業,無一不是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個別企業是能實現國產替代的。

由此可見,ToB企業想要上市,最好具備一定優質的“上市基因”。尤其是在企業發展規模相同的情況下,“基因”好的企業對A股的吸引力會更大,上市的幾率也會大大提升。

03打鐵還需自身硬

由於企業上市可以幫助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增加更多融資渠道以及更大融資金額,同時會贏得更多曝光和報道,加大公司知名度的同時更有利於公司的發展等等利好因素。

可以説,對於多數ToB企業而言,完成上市對於自身發展來説十分重要。

但將時間軸拉長,上市也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里程碑,並不是説完成上市,企業就成熟,走向成功了。

況且企業上市帶來的,也不完全都是利好,例如説,上市之後,企業就會面臨信息披露以及股權質押帶來的附帶風險。

而且企業上市後,業績也要比以往更加透明,此時企業想讓股市為自己不斷注入資金動力,就需要將業績的方方面面做好,讓投資者看到發展價值。否則當投資者看不到上市企業的增長時,自然也不會給予認可和資金支持。

因此企業在未做好充足準備時不要逞一時之勇。上市是個雙刃劍,ToB優秀者上市,可好風憑藉力,扶搖直上九萬里;平庸者或實力不足者,即便完成上市,也可能無用功,甚至因為自曝弱點,從而讓發展之路雪上加霜。

據「ToB行業頭條」觀察,當下國內眾多有5年以上發展經歷的ToB企業開始了上市計劃,紛紛力爭在未來5年內完成上市,然而從眾者雖如過江之鯽,但僅站在完成上市的角度上來説,滿足條件者不會太多,更別説想借上市完成價值躍遷的ToB,更是鳳毛麟角。

不過有這樣的現象也不奇怪,畢竟從資本的考慮來説,他們要扶持的企業必然是優秀且有巨大發展潛力的ToB企業。

“當下是一個存量博弈的時代,同質性的企業過多,導致了重複性的投入。但如果跟有產品和技術互補性的一些上下游企業做整合,形成更有效的產品,進而再去進行更大的平台整合或者是獨立上市,這種方向在未來可能是整個ToB行業主要跟資本市場接觸的方式。”慧辰資訊HCR董事長趙龍表示。

總而言之,ToB企業上市與否,並不是企業真正的內在需求,如何有效、合規、高效率地利用上市的促進企業的發展是關鍵。其中,強大的產品實力和服務能力才是企業尋求正向發展的基石。

正如市面上也有一些未上市的ToB企業,資金流很不錯,每年的增長也很好。例如成立21年的ToB企業ZOHO,不融資不上市,照樣在ToB領域取得了出色的份額。

所以,上市可能並不是ToB企業唯一的出路。

在「ToB行業頭條」看來,有的企業以IPO為耀,但也有的企業以建立一個長盛不衰的事業理念而長盛不衰。歷史證明了,一家公司活得長久與否,與上市與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在ToB領域上市熱潮下,企業更應該注重自身的發展。

寫在最後

「ToB行業頭條」作為業內企業共同成長的重要夥伴,深知業內企業的發展與成長路徑,在這些企業中,有很多值得挖掘且有核心技術能力的企業,他們都是角逐IPO的種子選手。

基於對ToB領域的長期耕耘,「ToB行業頭條」通過對技術能力,產品能力、服務能力以及估值等多方面因素的考察,整理出可能在未來上市的企業名單,以便更早地讓大眾發現、瞭解他們。

ToB迎來上市潮,誰是下一個IPO黑馬?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73 字。

轉載請註明: ToB迎來上市潮,誰是下一個IPO黑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