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黃嘉祥
城商行合併重組大潮仍洶湧向前。
日前,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同意遼瀋銀行吸收合併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按計劃,遼瀋銀行還將繼續吸收合併省內其餘十家相關城商行,組成大型城商行。
地方城商行大合併此前多有先例。2020年以來,城商行合併重組這一幕相繼發生在四川、山西等地,合併成立省級城商行已成城商行發展新趨勢。
回顧20多年發展歷程,城商行一直都是在合併中發展壯大。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深圳城市合作銀行(現為平安銀行)成立至今,城商行已走過26個年頭,走過了重組改制、引進戰投、異地擴張、轉型發展和上市等歷程,如今又掀起合併重組浪潮。
20多年來,城商行完成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問題銀行到城市名片的蜕變,憑藉植根地方的地緣優勢以及與中小企業密切聯繫的親緣優勢,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的商業銀行發展道路,與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外資銀行錯位競爭,有效地填補了金融服務的空白,成為了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主力軍,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0年年末,城商行資產總額超過40萬億元。
大浪淘沙,各地城商行生存境遇各有不同,有的城商行資產規模過萬億,有的成為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有的城商行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疊加大型銀行持續推進小微業務客羣下沉,城商行“腹背受敵”,身陷夾縫之中。當下,如何主動適應新形勢,破解發展瓶頸,考驗着城商行的經營管理智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中長期看,還是需要關注多元、差異化經營,不同類型、區域的城商行都具有自身優勢,應依託自身特點,提供區域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解決客户痛點、難點,提升服務質量。
生於憂患的城商行
城商行脱胎於城市信用合作社(下稱“城信社”),實際上是當年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產物。
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許多城信社由於內控缺失、經營違規、管理混亂,風險問題日益突出。截至1994年底,全國城信社數量高達5200家,不少機構的不良貸款率超過50%。
為化解風險,各地將城信社合併起來,轉製為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整體更名為城商行)。1995年,隨着深圳城市合作銀行成立,城商行在中國金融舞台上正式啓航。
城商行“繼承”了城信社的不良資產,揹負沉重歷史包袱,起步不易。不過,多數城商行不辱使命,走出了一條自我積累、自我消化、自我發展的革新之路,一邊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拓展市場;一邊處置歷史遺留問題,數千家高風險城信社,有效化解了經濟轉軌過程中積累的歷史風險。
2005年,是城商行發展的關鍵節點。這一年,上海銀行獲批成立全國城商行的第一家異地分行,拉開了城商行跨區域經營的大幕。
2006年,銀監會下發《城市商業銀行異地分支機構管理辦法》。之後,全國各地的城商行沿着“更名-跨區域擴張-上市”三部曲模式,開始跑馬圈地。
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8年,全國31個省及直轄市的城商行法人機構數由113個增加至134個,營業網點數由7333家增加至16846家,平均每個縣區(地市)約5家網點。
城商行上市步伐始於2007年,這一年,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相繼登陸A股。至今,已有16家A股上市城商行,13家港股上市城商行。
然而,城商行高速發展同時,其治理結構、管理水平趕不上擴張的腳步,風險漸露。2010年齊魯銀行騙貸案爆發,這也引發了監管層的擔憂,從2011年開始,政策不再鼓勵異地擴張。
跨區域經營,是城商行與大型商業銀行的一場正面較量。城商行自組建以來,就將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作為基本市場定位。不過,在跨區域經營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大多數城商行新設的異地分行,普遍採取低成本方式爭取大客户,且業務同質化嚴重,導致城商行市場定位的錯位,並加劇金融資源的不平衡分佈。
為此,監管層密集喊話城商行迴歸本源,紮根當地,不能再全國各地到處跑。
2013年2月,銀監會在《關於做好2013年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允許城商行在轄內和周邊經濟緊密區申設分支機構,但不跨省區。至此,城商行跨省經營浪潮正式告一段落,轉而在省內跨區域經營。
“城商行要不忘服務地方經濟的初心,甘做服務本省、本市、本地的本土銀行;不忘深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服務社區居民的初心,甘做小而美的精品銀行;不忘差異化經營、專業化發展的初心,做錯位競爭的特色銀行。”2016年9月,時任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6年城商行年會時指出。
當下,大多數城商行也在逐步迴歸本源,不再熱衷與大型銀行爭地盤、搶存款,沒有重蹈城信社的覆轍,深耕當地業務,堅持特色定位、做強特色業務,成為各城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重要“生力軍”。
大行壓境,內部分化加劇
歷經20多年洗禮,城商行早已脱胎換骨。截至2020年年末,城商銀行總資產40.07萬億元,在商業銀行中佔比約15.5%,成為了中國銀行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分化也在城商行的成長中逐步加劇。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8家上市城商行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分別是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盛京銀行,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
縱觀全國城商行,北京銀行穩居“領頭羊”位置,是唯一一家總資產破3萬億的城商行,為3.06萬億元。“千億”規模的上市城商行有21家,其中錦州銀行、長沙銀行、中原銀行資產規模靠前。
從營業收入來看,截至2021年6月末,北京銀行以333.72億元居首。排名前五的分別為北京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及南京銀行,五家銀行上半年營收分別為 333.72億元、307.37億元、277.05億元、250.19億元、202.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56%、22.67%、9.02%、25.21%和14.09%。
從營收增速來看,2021年上半年,29家城商行中有18家同比正增長,其中有10家為兩位數增幅。不過,也有11家城商行出現營收同比負增長,其中廈門銀行、青島銀行和哈爾濱銀行同比下降10.89%、12.45%、21.76%。
歸母淨利潤增速方面,哈爾濱銀行和盛京銀行增速下滑,分別為-54.19%和-63.60%,其餘27家銀行均實現淨利潤正增長,呈現“冰火兩重天”之勢。
實際上,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城商行不可避免會受到衝擊。
2020年,盛京銀行、錦州銀行等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其中盛京銀行淨利潤同比下滑77.3%。位於遼寧省的葫蘆島銀行2020年營收下滑超60%,淨利潤虧損2.78億元。
葫蘆島銀行在年報中表示,2020年,本公司依據發展規劃,主動調節資產負債結構,受規模壓縮、地區經濟形勢及市場整體收益影響,同時為幫扶企業復工復產執行相關收息政策,導致利息收入下降,嚴重影響盈利能力。
此外,近年來出現包商銀行腐敗案件、錦州銀行內部人利益輸送、山西省金融系統腐敗案等,也暴露了城商行內部的風險問題。目前,部分城商行仍存在風險。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今年5月份央行及銀保監會共對19家城商行開出罰單。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顯示,從440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較好,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在一定風險。中小銀行中,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的評級結果較好;城市商業銀行的評級結果次之,有10%的機構為高風險機構。
周茂華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近年來一些案例看,部分銀行風險暴露問題多種多樣,有的股權結構不清晰,引發內部治理不完善;經營能力與風控水平不高;部分是因為局部監管缺位、制度不夠完善,滋生一些違法違規行為,以及市場、監管和區域經濟環境變化影響等。
“從中小銀行中長期規範健康發展看,需要加快釐清股權結構、健全制度、完善內部治理,依法合規開展業務,主責主業、深耕區域市場,提升經營和風控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等。”周茂華説。
大整合“抱團取暖”
分化加劇、風險暴露的背後,中小銀行生存空間被壓縮,種種困局下,合併重組抱團取暖逐漸成為中小銀行化解風險、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0年7月16日,銀保監會城市銀行部副主任劉榮在線上通氣會上表示,銀保監會支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積極推動深化城商行改革和化解風險,支持部分省份因地制宜對轄內城商行採取聯合重組等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風險。目前城商行改革力度加大,已有省份轄內的中小機構改革重組工作在有序推進中。
2020年8月,山西省五家城商行啓動改革重組,包括晉城銀行、大同銀行、長治銀行、晉中銀行和陽泉商業銀行將合併成為山西銀行。
2021年4月28日,山西銀行揭牌開業,新成立的山西銀行註冊資本近240億元,資產規模近3000億元,排名居全國130家城市商業銀行30多位。
在官宣設立山西銀行之後僅3月,2020年11月7日,四川銀行宣告成立,其是以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和涼山州商業銀行為基礎,引入28家投資者,採取新設合併方式設立的四川省首家省級法人城市商業銀行。四川銀行註冊資本金300億元,位居全國城市商業銀行之首。
2021年初,遼寧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推進省內城市商業銀行整體改革工作。會議明確,通過申請新設組建一家省級城市商業銀行,合併遼寧省內12家相關城市商業銀行。5月21日,銀保監會迅速批覆了遼瀋銀行的組建,6月9日,遼瀋銀行正式開業。
如今,遼瀋銀行繼續合併吸收省內城商行。9月29日,銀保監會批覆同意了遼瀋銀行吸收合併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並承接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清產核資後的有效資產、全部負債、業務、所有網點和員工。
事實上,合併重組是城商行發展歷程中一個必然的趨勢,上一輪合併重組始於2005年。
2005年歲末,安徽徽商銀行正式成立,合併了6家城市商業銀行,7家城信社,成為全國第一家由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聯合重組設立的區域性股份制銀行。之後,各地先後重組了江蘇銀行、吉林銀行、湖北銀行、貴州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晉商銀行、甘肅銀行等省級城商行。
一名銀行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2020年以來,疫情加速部分城商行風險暴露,掀起了新一輪城商行合併重組潮,通過“抱團取暖”方式,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助於優化公司治理架構,改善盈利能力,這是大勢所趨。
“通過這種市場化、法治化的合併重組,有助於實現優勢資源互補、推動銀行內部改革、加快風險處置和抗風險能力。”周茂華表示,不同特點的中小銀行合併重組並不容易,仍面臨理順股權結構、完善內部治理、業務板塊梳理、發展定位等挑戰。
“中小銀行必須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誘惑的能力,紮根在當地,做小、做細、做實。”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2021年初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
在業內看來,合併重組後的城商行將繼續堅守區域定位,進一步迴歸本源,服務地方經濟,為地方和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服務,加快精細化經營及數字化轉型,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