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1年4月13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十天後,哈囉出行在美提交了上市文件。與此同時,滴滴IPO的“傳聞”也越傳越真。加上已經上市的永安行(603776.SH),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共享出行板塊”將浮出水面。


嘀嗒的營收結構及毛利潤


1)營收結構


嘀嗒成立於2014年並開始運營順風車平台。2015年完成IDG領投的B輪融資。2017年上線網約出租車服務並取得2770萬營收,這是嘀嗒當年唯一的收入來源(2017年營收數據來自“失效版”招股文件)。


2018年、2019年嘀嗒營收分別為1.18億、5.81億,同比增速分別為324%、394%。2020年營收7.91億,增速回落至36.3%。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2018年沒有網約出租車收入,順風車業務營收7792萬元、佔營收的66.3%,廣告業務營收3967萬元、佔營收的33.7%;


2019年順風車業務營收5.33億、佔營收的91.9%,廣告業務營收微增至4100萬、佔營收的7%,網約出租車業務收入626萬、佔營收的1.1%;


2020年,順風車業務營收達7.06億、佔營收的89.2%,廣告業務營收增至4693萬、佔營收的5.9%,網約出租車業務營收收3887萬、佔營收的4.9%。


網約出租車業務的收入“忽隱忽現”,給人的感覺是嘀嗒“沒想好”,2018年試着all in順風車。為了做大營收規模、給投資人更豐富的想象空間,2019年重新啓動了網約出租車業務的變現……真相可不是這麼簡單!


2)總體毛利潤


嘀嗒服務成本包括付款處理、第三方服務、保險、安全、外包廣告、薪酬、辦公費等等。


2020年,付款處理及第三方服務成本為7840萬(其中付款處理5774萬、第三方服務2066萬)、佔營收的9.9%;保險及安全成本2705萬、佔營收的3.4%;外包廣告服務1082萬、佔廣告收入的23.1%;其它成本(薪酬、辦公費、税費等)1426萬。


2020年嘀嗒毛利潤6.6億、毛利潤率83.5%,比2019年高4個百分點。對比發現,毛利潤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付款處理成本”下降了近4個百分點(從2019年的11.1%降至2020年的7.3%)。這筆費用主要支付給微信、支付寶,嘀嗒議價能力有限,進一步壓縮費率的可能性不大。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兩台引擎,“一真一假”


重啓網約出租車業務變現,表層目的確是推動營收增長,相當於增加了一台“引擎”。 


根據招股文件,網約順風車、網約出租車是嘀嗒兩大核心業務。但出租車業務變現不易,更別提規模效益。


1)網約順風車


順風車業務通過向私家車主收取服務費產生收入,每單最低1元、封頂15元。


2018年、2019年、2020年順風車業務交易金額分別為19億、85億、81億,營收分別為7790萬、5.33億和7.06億,服務費率(變現率)分別為4.1%、6.3%、8.7%。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2)網約出租車


2019年嘀嗒出租車平台促成搭乘1.1億次(滴滴為4.1億次);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出租車業務搭乘數降至4180萬次,但收入卻從626萬增至3887萬。


嘀嗒每促成一單出租車搭乘所獲收入,從2019年的0.06元增至2020年的0.93元。倒不是嘀嗒“悍然提高服務費”,而是在許多城市的服務原來是免費提供的,2020年收取服務費的城市大幅增加——開展網約出租車服務的86個城市中,有34個城市取得營收(向司機收取)。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2017年,網約出租車是嘀嗒貨幣化的唯一路徑;2018年放棄出租車業務變現,主攻順風車;2019年,與西安交通部門的合作使出租車業務“死而復生”,取得626萬收入;2020年收入3886.5萬。


招股文件給投資者製造“嘀嗒有兩個成長點”的印象,看似“雙引擎”,實則“一真一假”


順風車運營規模


1)車主規模


截至2020年末,嘀嗒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順風車平台服務,擁有1080萬認證私家車主。


2017年平均月活車主不到20萬;2018年Q2開始發力,6月末達到28.6萬、年末達到94.5萬,同比增長385%;2019年Q1,平均月活車主達125萬、同比增長535%;2019年Q4,平均月活接近200萬、增速降至105%。


2020年H1,受疫情影響嘀嗒月活車主數降幅超過20%,但下半年並沒有恢復增長,Q4平均月活182萬,同比下降5.9%。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值得注意的是,月活車主平均每人每月出車8.3次(2020年數據),符合“順風”概念。但嘀嗒沒有披露方差,也沒提對“過度勤奮”車主的限制措施。


2)乘客規模


2017年平均月活乘客不到60萬;2018年Q2開始發力,6月末達到86.4萬、年末達到320萬,同比增長440%;2019年Q1,平均月活乘客進一步增到413萬、同比增長589%;2019年Q4,平均月活684萬、增速降至114%。


2020年Q1,月活乘客數同比下降19%,Q2同比降幅收窄至11%。下半年仍未恢復增長,Q4平均月活569萬、同比下降16.9%。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2020年,順風車月活乘客平均每人每月乘坐2.5次,每次交易金額約為55元。


平均每次出行要花55元,超過人們對順風車費用的認識。招股文件沒有明確定義,不知交易金額“含水量”。


3)真實毛利潤


根據招股文件,2018年、2019年、2020年順風車業務毛利潤分別為4039萬、4.43億和6.16億,毛利潤率分別為51.8%、83.1%、87.3%。


但在“銷售及營銷開支”項下,過往三年支付給用户的“獎勵”金額分別為563萬、4480萬和1.35億。高頻業務對用户的補貼/獎勵,是直接從營收中扣除還是先確認為營收再作為“市場費用”列支,對財報觀感影響很大。


航空公司以1000元出售全價2000元的機票(也就是五折),不會像嘀嗒這樣先確認2000元收入、再計1000元市場費用。


順風車用户本來就是價格敏感羣體,“薅”遍各種出行APP,誰家“補貼/返券”力度大就用誰家。嚴格講,嘀嗒順風車業務的“用户獎勵”不應計入營收。2020年這筆支出達1.35億,佔順風車業務收入的19.1%。


從順風車收入中剔除“用户獎勵”,得到“營收*”“毛利潤*”和“毛利潤率*”。2020年這三個數據分別為5.71億、4.81億和84.3%。不剔除“用户獎勵”的情況下,嘀嗒順風車業務的毛利潤率為87.3%。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2020年順風業務營收7.06億,同比增長32.3%;若剔除“用户獎勵”,順風車業務營收為5.71億,同比增速僅為16.8%。


毛利潤率超過80%,順風車吸金能力尚可,但投資人還要看增速和成長空間。用大手筆獎勵用户,並將付出的“獎金”計入營收可謂一舉兩得——激勵用户花錢,用自己的錢直接“填充營收”。


網約出租業務是雞肋嗎?


網約出租車業務營收規模偏小,如不計入用户獎勵,場面非常尷尬——


  • 2018年網約出租車沒有一分錢收入,卻莫明其妙地支付了2786萬元“出租車網約服務付款處理開支”和高達4.47億的用户獎勵!


  • 2019年,出租車業務營收626萬元、付款處理開支高達1044萬元,還有3547萬元的用户獎勵!


  • 2020年出租車業務營收3887萬元,付款處理開支從“營銷費用”改列入“服務成本”。由於2020年交易規模六倍於2019年,付款處理成本必然成倍增加,2642萬元“服務成本”主要是付款處理開支。


按嘀嗒的算法,網約出租車業務有1245萬元毛利潤。但在支出2034萬元用户獎勵之後,毛虧損近800萬。 


真相遠不止這些。向出租車司機提供有嘗服務,不僅面臨市場競爭,還要獲得地方交管部門許可。要保證乘客、司機滿意,還要讓地方政府放心,有必要為每個城市配備運營/客服團隊,最好有專職PR/GR。每個城市租間辦公室、放幾個人,一年的“挑費”不會少於100萬。


截至2020年末,嘀嗒網約出租車在34座城市獲得收費許可,收入不到4000萬。平均每座城市100多萬年收入,不夠“挑費”。


不論規模、運營模式、補貼機制還是成本結構,嘀嗒網約出租車盈利遙遙無期,甚至可以説根本不合邏輯。


假設每個提供有償出租車服務的城市,需要100萬線下運營成本。這筆開支在服務成本中“無處安身”(2642萬元服務成本主要是付款處理開支)。估計是“化整為零”藏身於營銷費用中的“客服外包開支”、行政費用中的“員工開支”或“辦公室相關開支”當中(純屬猜測)。


網約出租車業務“錢途”如此暗淡,嘀嗒為什麼非要搞,就是為湊幾千萬營收,給投資人些許“想象空間”嗎?


分析發現,原來嘀嗒的商業模式竟也是“三級火箭”,呼叫出租車是個工具,目的是引流


特別是在早期,平台上一無私家車主、二無乘客,開展順風車業務無從談起。所以嘀嗒必從網約出租車做起,僅在2018年,嘀嗒就花了4.5億獎勵出租車乘客。


賠本的網約出租車服務是“第一級火箭”;嘀嗒APP的作用是提供沉澱用户的場景,相當於“第二級火箭”;網約順風車業務及廣告是變現方式,是嘀嗒的“第三級火箭”。


網約出租車之於嘀嗒,正如外賣之於美團、智能手機之於小米,是手段不是目的。


滴滴做網約出租車的目的恐怕也在於此,2019年滴滴搭乘人次超過4億,約為嘀嗒的四倍。因為規模效應,滴滴的網約出租車業務未必虧損。


更重要的是,滴滴的“一級火箭”還有代駕、共享單車、公交地鐵等高頻應用;“第三級火箭”則有專車、社區團購、理財、租車甚至賣車等變現方式。


同是“三級火箭”,嘀嗒這個“Tiny版滴滴”,從第一級到第三級都太細了。


順風車市場有多大空間?


根據支付55萬元費用後獲得的“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5年至2019年,順風車市場年增2.9%,網約車年增50.8%。沙利文預測2019至2025年,順風車增速將達41.8%。到2025年順風車市場交易總額將從2019年的140億增至2025年的1139億。


甲方嘀嗒主營網約順風車,且市場份額達三分之二,於是從2020年開始,順風車市場年均增速達到此前的14.4倍;


甲方嘀嗒不做網約車,於是從2020年開始,網約車市場年均增速降至此前的五分之一;


甲方嘀嗒第二主營是出租車業務,於是從2020年開始,出租車市場增速增至此前的四倍。


2019年12月31日到底發生了什麼?乙方沙利文的報告不能讓人信服。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私家車是私人領地,有多少車主願意為增加一點收入讓陌生人搭乘?順風車在中國問世十多年,滲透率仍不到0.2%是有原因的。尤其去年還發生了疫情。


另外,電動車在一二線城市通勤有很大成本優勢,私家車主能耗付出將大幅降低,與陌生人共享的慾望所剩無幾。 


沙利文憑什麼説從2020年1月1日開始,順風車市場年均複合增速將超過40%,2025年滲透能達到1%,因為收了55萬?


嘀嗒吐血、裂牆做網約出租車,為的是引流,變現方式是順風車(幾乎是唯一的方式)。如果順風車沒多大“出息”,嘀嗒豈不白忙?這家公司的投資價值何在?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92 字。

轉載請註明: 嘀嗒上市,靈魂拷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