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想打新!昱能科技棄購金額超1億,散户申購創近三年新低,機構也被嚇退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武佩璇

5月“小陽春”已然過去,6月剛剛開始,投資者對新股的“陰影”又回來了。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6月1日,華海清科(688120.SH)和昱能科技(688348.SH)兩大高價新股公佈了申購結果,其中,華海清科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是64.25萬股,棄購金額為8780.58萬元;昱能科技網上投資者棄購74.23萬股,棄購金額高達1.21億,目前暫列今年新股棄購金額第四名。

華海清科的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昱能科技的保薦機構則是東方證券,根據發行公告,二者均未出現網下投資者棄購的情況,並都將實行餘額包銷的發行方式。

無腦打新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棄購成為了股民最後的“後悔藥”,尤其是在高價股更有可能破發的市場環境下,即使機構看好、券商捧場,股民們也“心有慼慼”。

市場、機構、散户之間的博弈還在進行。註冊制下,對於投行的定價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破發與否也成為投行“眼光”高低的重要考量因素。

不僅棄購,也不想申購

從發行價和市盈率來看,華海清科和昱能科技屬於“雙高”新股,二者的發行價分別是136.66元和163元,市盈率分別是127.9倍和135.2倍。

根據時代財經統計,5月上市新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7.77倍,4月則是74.92倍,華海清科和昱能科技都遠遠超過了近期新股的平均市盈率。值得注意的是,華海清科所屬行業為半導體,昱能科技則是新能源,二者都處於近年以來的高景氣賽道,估值相對有一定溢價。

這種情況下,如何報價也成為機構頭疼的問題,即便相對於散户,這些投資機構都有較強的專業支撐,但仍然可能“馬失前蹄”。

根據公告,華海清科的報價範圍為71元-323元,有超過一半的詢價對象都給予了超過136.66元的價格,百億私募機構幻方因為報價過低未能“入圍”;昱能科技的報價範圍則是29.61元-236.3元,同樣有一半以上的報價高於或等於163元,與華海清科的故事相似,知名基金公司睿遠基金旗下107只產品報價143.75元,被低價剔除。

幻方和睿遠的“落選”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如今機構報價的分化以及不可預測性。

而另一方面,機構對於高價股的積極性也在降低,數據顯示,4月新股平均詢價對象數量為8243家,5月升至9194家,而華海清科和昱能科技的詢價對象分別是6845家和7025家,都低於近兩月的平均值。

不少機構都撤退了,散户則退得更快。華海清科和昱能科技的網上棄購金額分別是8780.58萬元和1.21億。其中,昱能科技上榜今年以來新股棄購金額的第四名,前三位依次是中國移動(6000941.SH)、經緯恆潤(688326.SH)以及翱捷科技(688220.SH)。

除了棄購金額外,華海清科和昱能科技的網上投資者申購人數更是令人“大跌眼鏡”。Wind數據顯示,昱能科技的網上有效申購户數是318.26萬,是除了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首日上市的25只股票外,申購户數最低的一隻。也就是説昱能科技網上有效申購户數創下了科創板開市近三年的新低。

華海清科的情況也不太樂觀,其網上有效申購户數是357.2萬,也遠低於科創板的平均水平(466.05萬户)。

這意味着,對於“雙高”新股,普通投資者不僅是用中籤後棄購的方法來規避風險,很多人甚至放棄“打新”。此前,有A股老股民便告訴時代財經,他目前打新主要看主板股票,科創板和創業板都不太感興趣。“尤其是科創板,有很多沒盈利發行價又高的股票,看不懂。”

破發陰影下,博弈加大

此前有業內人士呼籲不應該對首日破發的新股“另眼相看”,而是要拉長時間線,繼續觀察。那麼,今年以來截至6月2日收盤,那些首日破發的新股表現如何?

根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上市141只新股,39只出現首日破發,而截至6月2日,仍有30只新股未能“收復失地”,仍處於破發狀態,其中便有3只百元股——翱捷科技、中一科技(301150.SZ)和經緯恆潤。

翱捷科技和中一科技兩隻百元股的破發程度相對較高,分別破發56.74%和27.93%,二者發行價為164.54元和163.56元,截至6月2日收盤,報價分別為71.18元和117.87元。經緯恆潤目前的收盤價為110.04元,相比發行價跌幅為9.05%。

新股破發有多個因素,發行價過高只是其中之一,二級市場的整體情況對新股的影響也不容忽視。5月份大盤上揚,新股破發程度便明顯減弱。

6月2日,銀泰證券股轉系統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對時代財經表示,A股的破發問題較為複雜,整體來看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既有詢價的問題也有二級市場炒作的問題。比如詢價時候對二級市場的預期好與不好,詢出來的結果就會不一樣,市場階段性的因素對新股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二級市場的好壞往往無法預測,所以,打新過程中,普通投資者更應該加深對個股基本面的研究。

以華海清科和昱能科技為例,二者近三年的業績表現其實都展現了較強的成長性。

華海清科是目前國內唯一能提供12英寸CMP設備的半導體設備廠商,近三年的營收分別是2.11億、3.86億和8.05億,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為-4772.33萬、1461.46萬和1.14億。

昱能科技則處於新能源行業中的熱門賽道——光伏,主要產品為光伏微型逆變器。其近三年的營收分別為3.85億元、4.89億元、6.6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是63.27%、27.29%、35.85%;同期實現歸母淨利潤依次為0.22億元、0.77億元、1.0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是70.74%、256.22%、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