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蹭蹭往上漲,下游還搶着要的原材料,不止有“妖鎳”還有“神硅”。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光伏多晶硅受益於光伏裝機量的大幅增長,價格持續攀升,由2020年中的約6萬元每噸,上漲至2022年9月19日當週的30.7萬元/噸。即便如此,當前各硅料企業仍處於超籤交貨、無庫存的狀態。
多晶硅的緊俏程度,從行業頭部企業——新特能源(01799)的財務數據中也有充分體現。
多晶硅銷售量價齊升推動業績高增長
據新特能源近期發佈的2022年中期業績公告,公司期間內取得收入約147.1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88.83%;綜合毛利率達到57.14%,同比提升25.3個百分點;股東應占溢利約56.17億元,同比增加357.3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到56.83億元,同比增長465.6%。
據財報,新特能源的收入主要來自多晶硅,風能、光伏電站建設(ECC)和運營(BOO)三個業務板塊。上半年,公司業績增長核心驅動力,主要來自多晶硅銷售“量價齊升”。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多晶硅產量和銷量分別約為4.62萬噸、4.7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約29%、36%。多晶硅板塊實現收入達到103.61億元,同比增長193.34%;實現毛利68.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7.29%。公司稱,主要是由於報告期內多晶硅產品銷量增加,銷售價格大幅上漲所致。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隨着多晶硅銷售額大幅提升,該業務銷售佔比進一步提升至71.29%,較2021年的51.39%提升近2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由於多晶硅下游需求“走俏”,新特能源上半年的預收賬款也水漲船高。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合同負債達到34.46億元,同比增加74.3%。
反觀風能、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營業務,總體表現較多晶硅業務遜色不少。上半年,公司風能、光伏電站建設板塊實現收入24.58億元,同比降幅達18.01%。公司稱,主要由於中國新能源發電進入平價時代,報告期內公司風能、光伏電站建設業務平均單瓦合同收入下降,收入相應減少。風能、光伏電站運營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12.13億元,同比增加66.86%,主要是由於報告期內運營的風能、光伏電站規模增加,發電量相應增加。
大單頻接,擴產能進行時
由此可見,產銷兩旺的多晶硅,將繼續成為新特能源業績增長核心驅動力,但需要注意,正因為如此,多晶硅業務成長可持續性有多強,也將成為投資者重點考量的關鍵點。
從新特能源近期取得的訂單來看,未來數年內,公司多晶硅產品並不愁銷路。智通財經APP瞭解到,7月12日,雙良節能與新特能源簽訂《多晶硅戰略合作買賣協議書》,約定2023年至2030年雙良節能向賣方採購多晶硅料合計20.19萬噸,預計合同金額約584.70億元。
8月26日,新特能源與晶科能源(688223.SH)及其附屬公司簽署戰略合作買賣協議書。根據戰略合作買賣協議書,新特能源將於2023年至2030年向晶科能源集團銷售合共33.6萬噸多晶硅。據悉,若按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佈的多晶硅最新價格計算,戰略合作買賣協議書項下的交易總金額預計約為1020.77億元(含税)。
行業內之所以出現動輒百億乃至千億的“鎖單”情形,除了光伏產業高景氣之外,多晶硅市場的特點也是重要決定因素。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多晶硅生產屬於高資金、高技術壁壘的行業,項目建設、投產週期通常長達兩年及以上,新廠商進入該行業較為困難。因此,行業內頭部廠商憑藉自身技術、規模優勢,將繼續擴張自身產能,提升市場份額。據東證期貨研報,2021年,以新特能源為代表的6大頭部廠家,在多晶硅市場的份額已經高達77%。
從全球市場看,多晶硅產量雖逐年增加,但產能逐漸向中國聚集。東證期貨預計,2021年至2025年,全球多晶硅年產量將從63.1萬噸增加至137萬噸,到2025年,國內多晶硅產量將達到119.4萬噸,海外產量僅為17.6萬噸。
多晶硅需求方面,隨着全球光伏裝機的擴張,預計2025年全球及中國光伏用多晶硅需求在樂觀情況下分別為110.89萬噸、36.96萬噸。
多晶硅需求旺盛,供給偏緊引發“搶硅大戰”在所難免,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新特能源能輕鬆“躺賺”。
首先,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新特能源必須不斷擴大產能規模。新特能源在中期財報中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新疆多晶硅生產線技術改造並快速實現達產,使新疆多晶硅產能提升至10萬噸/年。期內,公司推動內蒙古10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及調試,於2022年6月底已經有產品出爐,預計於2022年四季度達質達產。公司還將加快實施準東年產20萬噸多晶硅項目的建設。
產能大幅擴張意味着公司需要大量的資本開支。上半年,公司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達到70.76億元,同比增長559.2%,遠超經營活動活動現金淨流入。為此,公司上半年的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達到33.8億元,同比增長100.6%,推動公司資本負債比率達到56%,同比提升2.5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隨着各大廠家新產能相繼投產,多晶硅價格能否長期保持在30萬元/噸的高位也是未知數。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21年11月開始,通威、協鑫、大全新投產能15.6萬噸,2021年底硅料名義產能爬升至約70萬噸。
2022上半年,新特、亞硅、南玻通過技改或新建形成7.4萬噸新產能。下半年,新特、通威、協鑫等項目有望投產,至2022年底,硅料名義產能有望達到115萬噸,2023年考慮所有規劃項目,期末硅料產能將接近200萬噸。
今年上半年新投產的硅料產能有限,大部分新增產能(包括通威、新特、協鑫等)在下半年陸續投產,考慮3-6個月的爬坡週期,四季度硅料供給或許會迎來改善。
東證期貨預計,2022年多晶硅總體仍將處於供給相對緊缺的狀態。2023年樂觀及保守情況下的供需缺口轉為-5.79萬噸、12.94萬噸,之後保持為正且不斷擴大,意味着供需逐漸趨於寬鬆,價格或將受到下行壓力。
另外,海外加息週期也存在需求的不確定性,大部分集中式光伏需要貸款,而加息將間接影響光伏電站的IRR,這也會導致部分集中式光伏延後建設,從而導致硅料降價。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新特能源發佈2022年中期財報後,股價表現相對平淡,並未有突破前期高點的動作。投資者的做多動力,似乎並不如下游企業“搶硅”那麼急切,表明新特能源仍需用良性的業績成長,打消市場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