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與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共同舉辦“發展綠色金融,守護綠水青山”專題論壇。
此次論壇邀請社會各界相關人士參與,共同探討“綠色金融”與“生態環境”兩個領域的融合,為支持全省生態環境建設出謀劃策。大氣污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作專題演講,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温學宇,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彭勇出席本次論壇並致辭。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秦福川主持。
據悉,“十四五”期間全省生態環境治理投入需求超7000億元。
“十四五”全省生態環境治理投入需求超7000億元
為了繼續保持生態環境改善勢頭,金融支撐不可或缺。清華大學的研究顯示,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未來中國在節能環保產業至少需要100萬億元的投入。
論壇透露,據初步測算,“十四五”期間,四川省生態環境治理的投入需求將超過7000億元。生態環境廳和省農行建設的投融資項目儲備庫,已初步審核納入儲備庫項目698個,涉及總投資838億元。從治理需求來看,隨着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領域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逐漸凸顯,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廳創新政銀合作模式,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投資穩中有升,爭取中央環保專項資金18億元,抗疫特別國債20億元,爭取生態環保專項債券126億元,同比增加21%。
此外,生態環境廳與省農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搭建生態環境領域投融資政銀合作平台,加快推進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
“肥瘦搭配”解決綠色金融難題
如何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在閉幕致辭中,彭勇指出,構建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的互相協作和配合。
對行業主管部門來説,應在政策引導上調動金融機構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投融資積極性,重點研究加大專項貸款財政貼息支持力度、建立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等方式降低綠色發展項目信貸風險,提高其投資吸引力。
對金融機構而言,可以探索建立差別化考核體系。同時,對於非綠色項目也可評估其對環境和社會的綜合影響。綜合應用環境信用評價結果等,將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要求納入銀行整個信貸流程。
市縣政府則應在優化項目包裝上下功夫,充分借鑑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的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產業開發項目有效融合,“肥瘦搭配”,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缺乏資金來源渠道、總體投入不足、環境效益難以轉化為經濟收益等瓶頸問題。
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農行四川省分行相關負責人,四川大學、四川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及其他有關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相關負責人出席本次專題論壇。
【來源:德陽生態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