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杭州,記者劉科、汪斌;編輯 劉琰)訊,被稱為“商界木蘭”的陳愛蓮是助推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典範之一,她創辦的萬豐集團經過20餘年的發展,產業涉及汽車部件、通用航空、智能裝備等領域,旗下萬豐奧威(002085.SZ)是中國行業內首家上市公司。
即將召開的2022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準備了2個議案+8個建議,議題涉及法律類、產業類、民生類。其中一項重要建議,是加快鎂合金產業在汽車輕量化中應用。
目前,為促進節能減排,世界各國都推行了強制汽車製造商降低汽車油耗的政策,中汽信科的調研與預測結果顯示,汽車行業預計在2028年實現碳達峯,2050年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促使汽車輕量化成為了各大車企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眾多汽車輕量化的路徑中,鎂合金是最有前途的選項之一。
根據有關研究,汽車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於汽車自重,汽車自重每減輕10%,其燃油效率可提高5%以上,汽車自重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減少0.7L左右,每節約1L燃料可減少CO2排放2.5kg,年排放量減少30%以上。據統計,2020年北美地區每輛汽車使用鎂合金6.8kg,日本為9.3kg,歐洲達到14kg,而國產汽車每輛用量平均不足3kg。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鎂資源和特性優勢突出。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市場的鎂有80%以上從中國出口。鎂作為新興輕質金屬材料,相較高強度鋼和鋁合金,鎂合金的減重效果更為明顯。鎂合金重量輕、吸震性能強、鑄造性能好,自動化生產能力強和模具壽命高、尺寸穩定,是最有效的汽車輕量化材料。此外,壓鑄鎂合金材料可以循環利用,不影響材料的使用性能,特別適合循環經濟和節能低碳生產要求,有利於環保和資源節約。
過去一年,陳愛蓮在調研中發現:儘管鎂合金在汽車輕量化方面有很大效果,但消費者對於鎂合金的性能和科技進展缺乏深入瞭解,對輕量化的作用也存在認識不足;其次,隨着鎂及鎂合金的應用拓展,特別是廣泛應用於汽車輕量化,目前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均存在不足,不能及時滿足供需雙方標準需求;再次,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間都設立了鎂合金汽車輕量化方面的課題,但是整體投入明顯不足,各車輛企業在鎂合金研發與生產方面的投入也十分有限。
此外,我國高性能鎂合金材料產業起步晚、底子薄,在應用上整體仍處於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關鍵工藝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大,高端設備大多依靠進口。研發所需的技術和設備常受國外出口限制,使得鎂合金材料的研發面臨困難,尤其是許多高端核心材料的研發舉步維艱,性能提升緩慢,產能嚴重不足。針對上述問題,陳愛蓮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構建鎂合金輕量化標準體系。鎂合金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必須從系統整體出發,對汽車輕量化展開系統性考量與實踐,從車身輕量化設計、零部件輕量化設計、造型輕量化設計等方面,對汽車的輕量化標準進行體系化建設。建議行業協會和政府加大對汽車輕量化的政策導向和標準制定。在產業政策制訂、產品標準制定、環保標準制定時充分考慮汽車輕量化的趨勢和進程,出台有利於引導和約束企業行為的法規。鼓勵國內車輛製造商採用輕型、環保、易回收的鎂合金材料,加大整備質量佔比。同時,出台相關政策,提高對進口汽車的技術標準,鼓勵進口採用輕型材料的車型。
二是成立鎂合金產業化推進聯盟。建議成立產業化推進聯盟,通過一系列聯合行動和聯合開發,推動鎂合金的應用。聯盟應該由行業協會、學會牽頭,由汽車零部件企業、鎂合金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共同參與,建立政府應引導的上下游聯動機制。通過信息交流、技術培訓、組建公共研發平台、課題及項目,計劃聯合實施、成果共享,促進鎂合金開發應用進程。學習美國汽車業推動鎂合金應用的合作模式,政府和企業共同設立一項汽車用鎂合金中長期研究計劃,鞏固和提升鎂合金材料的地位,推動鎂合金在汽車輕量化中應承擔的重要使命,以滿足市場複雜多樣需求。
三是加大對鎂合金輕量化的科研投入力度。在“產學研用”建設方面,注重鎂合金材料相關用於製備及檢測高端設備的自主開發運用,降低對進口設備的依賴力度,推進鎂合金企業快速、高效、智能化的製造進程。加大對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和資金投入政府和行業組織,要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型科技創新體系。建議政府在相關科技攻關計劃、產業化推進計劃、市場開拓計劃等項目時優先考慮、加大支持鎂合金產業化項目。考慮建立國產車輛鎂合金研發項目和新產品的税收補償機制和獎勵機制,啓動以應用推廣為牽引的產業化專項。
“汽車輕量化已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最輕的工程結構金屬材料,鎂合金材料的應用還存在着諸多有待突破的瓶頸問題,需要汽車行業和鎂行業的多方力量密切合作,加大研發力度,共同推進汽車輕量化的工業化發展進程,為雙碳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愛蓮對財聯社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