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馬鈴薯銷售遭遇“滑鐵盧”?開遠線上銷售解難題
冬馬鈴薯銷售遭遇“滑鐵盧”?開遠線上銷售解難題
眼下,正值開遠市中和營鎮冬馬鈴薯的收穫季節,可種植户們卻高興不起來,“價格嚴重下滑,收購商少了……”種植户們被一盆冷水澆了個透心涼。
在中和營鎮中和營村,種植户張慶芬和工人們正在地裏忙着採收冬馬鈴薯。她説,她家栽種冬馬鈴薯已經有十多年了,由於價格好,栽種面積由原來的五畝增加到了現在的九畝。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今年的價格下滑得十分厲害,是十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在現場,張慶芬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栽種一畝冬馬鈴薯的成本大概是3000元,一畝地產3噸左右,按照今年大果的市場價每公斤1.2元計算,一畝地的收入約為3000元,九畝地的收入為27000元。但每天需要僱10個工人採收馬鈴薯,僅工錢每天合計1200元。扣除種植成本和人工等費用後,今年算是白忙了。”
價格低不僅讓種植户們遭遇了十年未遇的“嚴冬”,收購商也由往年的100餘家減少到50餘家。來自安徽的收購商李中廣在中和營鎮收購冬馬鈴薯已有十多年了,他説,十多年前,中和營鎮只有2000多畝冬馬鈴薯,現在發展到6萬畝左右,加之臨近的文山州也擴大種植面積,市場上已經供大於求。往年他每天都要往省外發送30噸左右,而今年只能根據訂單收購,兩三天發一次貨。加上中和營鎮種植的是白心馬鈴薯,銷量本來就小,如果儲存了,待山東、內蒙古等地的黃心馬鈴薯上市,白心馬鈴薯就賣不出去了。
崔燕斌是開遠本地人,收購冬馬鈴薯已有四年,往年的這個時候是他最忙碌的時候,而今年已經沒有那麼忙碌了。他説,“因為疫情影響,大部分冬馬鈴薯不能出口,但國內市場又消化不完。以往他每年都要收購3000噸至5000噸發往遼寧、河北、長沙等地。但從今年的市場看,他估計最多能收購2000噸左右。”
冬馬鈴薯是中和營鎮的支柱產業,2020年,僅此一項產業的總產值就達5.89億元,成為農户增收的主要渠道。據瞭解,今年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6萬畝,預計產量15萬噸。
疫情影響,種植面積大,供大於求……是記者聽到最多的話,如何幫助種植户解決困難,穩定價格?中和營鎮黨委、政府果斷出手幫冬馬鈴薯找“婆家”!
為穩定價格,中和營鎮黨委、政府積極想辦法,採取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做媒牽線”為冬馬鈴薯找出路,幫助種植户解決困難。
中和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靜介紹:“往年,我們採取線下銷售的方式銷售馬鈴薯,今年,我們和多家電商企業洽談,通過線上銷售模式,保證種植户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銷售馬鈴薯,儘可能地減少損失;而線下則以省外收購商為主,由他們組織物流到全國各地進行銷售。”
紅河州雲勝農業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駐中和營鎮收購冬馬鈴薯的電商公司。基地負責人劉豔説:“我們通過拼多多平台把冬馬鈴薯發往全國各地,讓大家都認識優質的中和營冬馬鈴薯。現在,冬馬鈴薯的銷售量平均達到一天一萬單。
通過鎮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共引進線上公司2家,線下收購商50餘家,每天向全國各地發送冬馬鈴薯1000噸。截至目前,已成功銷售2萬噸左右。
雲南網通訊員楊曼青朱泉屹記者李樹芬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