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投資依然是高收益、低風險的
劉元春(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雙循環是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內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以內為主,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國內的分工體系為載體,以國內的生產、消費、分配、流通等環節的順暢和新動能的不斷提升為內生的運行動力,同時還要以國際大循環作為重要的補充和支持。雙循環體系在本質上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但是它與傳統的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發展戰略相比,在開放的方式、路徑、落腳點、目標以及內外之間的關係上都進行了重大的調整。
目前中國提出“雙循環”戰略,我認為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考量:
第一是國內國際整體的經濟發展規律、模式、格局、結構等都發生了重大調整。因此我們的發展戰略必須要適應內外部的新形勢、新規律、新格局。具體來講,首先全球化在2008年之後出現了逆轉,在遭受新冠疫情後也出現了一些加速性的變化。其次就是大國博弈,特別是中美之間的衝突,在這幾年已經全面爆發,並且進入到了一個關鍵時點。最後是全球的技術水平和產業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調整。因此中國想要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利用好國際市場,必須順應這三大潮流,而不是簡單地按照過去的模式進行開放。
第二是中國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已經構建了良好的供給體系和市場需求,成為了一個超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體系已經趨於成熟。實施內循環已經具有一定的物質與制度基礎,以內為主的經濟模式已經出現。所以要進一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彌補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必須要以內部循環的暢通,內部循環的不斷提升、不斷轉變作為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夠解決主要矛盾呈現出來的新問題。
第三是中國實際上從2008年開始就對之前“兩頭在外,以國際大循環為主體”的外向型發展戰略進行大幅度的調整。目前的戰略其實是過去十多年裏戰略調整、政策重構的完善。比如,我國過去的外貿依存度最高達到60%多,到2018年降到了33.9%,下降的幅度很大。
第四是我們要真正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過去那種“以外促外”的方式已經耗盡,現在我們必須立足於國內大循環的順暢和不斷轉變,才能夠使中國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對世界的貢獻不斷提升,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的增長帶動世界經濟的增長。換言之,“以內促外”的時代已經到來,它的生產力基礎、經濟基礎已經全面出現。同時,時代也需要中國經濟通過良性運轉帶動全球經濟的復甦。
總體而言,雙循環的戰略出台很重要的背景就是目前中國生產力的進步,必須通過內部創新體系的完善,即內部經濟大循環所帶來的基礎創新、商業創新、集成創新等方式才能實現。簡單依賴於傳統的“兩頭在外”的發展戰略,中國很難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也很難為人類技術進步,為下一輪的產業革命提供中國力量與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