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片刻的歡喜,就又被摁在了地上摩擦。在今年如火如荼的成長股行情中,恐怕沒有人比重倉銀行股的基金經理更讓人百感交集了吧?!
7月6日,星期一。長期備受冷落的銀行股終於迎來一次挽回顏面的“絕地反擊”——當天銀行板塊暴漲8.53%,18只銀行股漲停價報收,也帶動上證指數大漲5.71%,當晚很多人驚呼“銀行股王者歸來!”。
遺憾的是,銀行股的亢奮只維持了一個半交易日。自7月7日至7月23日,銀行指數在隨後的13個交易日裏,僅錄得一日“紅盤”上漲,多隻銀行股又跌回了本輪上漲的起點。
作為低估值“大藍籌”的代表,銀行股一直扮演者與自身不符的“角色”——漲時滯後,跌時又率先調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估值的成長股,則在“爆款”基金的推動下,股價和估值均迭創新高。
銀行股“獨佔五席”
隨着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的漸進尾聲,上季基金持股的情況也漸漸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二季度基金增持的十大重倉股分別為:TCL科技、工商銀行、立訊精密、通威股份、東方財富、億緯鋰能、三花智控、掌趣科技、京東方A和隆基股份。除了工商銀行外,幾乎是清一色的科技股。
再看下二季度基金減持的十大重倉股,它們分別是:農業銀行、中國石化、民生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三一重工、中國銀行、保利地產、中國聯通和中國神華。顯而易見,基金重倉減持的銀行股獨佔五席,其他均為地產、煤炭、機械、石化等週期大藍籌。
以興業銀行為例,截止6月30日,基金持股明細中,第一大持倉基金50ETF由上期的1.17億股減持到8454.3萬股,第二大和第三大持倉基金華夏300和300ETF也分別由上期的3157.79萬股和3023.37萬股減持到2258.11萬股和1899.95萬股。
梳理被基金重倉減持五隻銀行股的基金持股明細,除了被動持有的ETF基金,銀行基金或上證50、滬深300等指數基金,幾乎找不到主動管理類的偏股型基金或靈活配置類的混合型基金。
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相較上季度,二季度末主動股混基金增持比例最高的前五個行業分別是電力設備及新能源(+2.50%)、醫藥(+2.41%)、電子(+2.11%)、消費者服務(+1.70%)和基礎化工(+0.81%)。相反,全季主動股混基金減持比例最高的前五個行業分別是房地產(-1.90%)、銀行(-1.53%)、農林牧漁(-1.46%)、建材(-0.86%)和非銀行金融(-0.83%)。
具體來看,大中型公募管理機構中,有17家基金公司的前三大重倉行業中出現醫藥,並且有12家將醫藥作為第一大重倉行業。其次,食品飲料同樣受追捧,大中型公司中有14家重配,並且有4家將其作為首要投資領域。再者,電子行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有10家公司選擇重倉持有相關行業個股。
“相較於上一季度,本季度大中型公司的行業集中度依然維持較高水平,頭部公司整體偏向於持有醫藥、食品飲料和電子。”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稱,這一方面與市場表現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頭部基金公司依然追尋增長的確定性和安全性,投資風格以穩為主。
誰在堅守“大藍籌”?
在去年以來成長股大行其道的“風口”,以銀行股為代表的週期性大藍籌,由於缺乏“賺錢效應”,遭到了公募基金在內的專業機構的摒棄,但仍不少投資機構在堅守,等待板塊輪動均值迴歸的一天。
“目前低估值高股息板塊在歷史估值最低附近,而消費在歷史最高,這種奇怪的非理性不會持續太久。理性不會缺席,只會遲到!”7月21日晚,泊通投資董事長盧洋在最新一篇《泊通週記》中説。
7月20日,以銀行股為代表的週期股再次全面上漲。盧洋認為,其反彈的催化劑是經濟數據超預期,不過在指數企穩後的第二天,市場明顯又開始不理睬復甦邏輯,又回到消費股的炒作裏,因為目前在消費領域募集資金更容易,不斷地推高估值水平。
這種非理性糾偏的催化劑是什麼呢?盧洋認為,主要是復甦的邏輯很紮實,希望這些復甦的證據,可以讓一些“聰明資金”,或者説是資產配置類型的資金,增加低估值板塊的配置,把市場風格引導向目前高性價比的價值股方向,至少拿着這些股票心裏更踏實吧!
看好低估值反轉的並不止盧洋,也包括職業投資人高杉。“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均值迴歸的力量在市場中只會遲到,從不缺席。每次當大家不再相信有均值迴歸的時候,均值迴歸就出現了。”他説。
據高杉分析,從各指數估值水平看,創業板100對滬深300的相對估值倍數已經達到歷史的百分之百分位,科技股們的估值偏高,這個時候市場需要一個新的方向。畢竟增量資金不斷入市,而且這些資金也不可能無限制地追高創業板股票。
“聰明資金”已在路上
實際上,更多的“聰明資金”已在悄然行動,只是尚未被更多人察覺而已。以同屬於大藍籌的工商銀行為例,它是二季度公募基金重倉增持的唯一一隻銀行股。其前十大持股基金,就有四家實現大幅增持。
例如,在工商銀行中,銀行基金、銀行B端、銀行A端、萬家180上季度持股明顯增加,其中前三隻基金持股分別從814.62萬股增加到1458.65萬股,萬家180從495.64萬股增持到632.39萬股。
據財聯社記者瞭解,目前已有部分專業機構,注意到市場估值的分化,並開始逐步建倉或加倉“大藍籌”。有私募對財聯社透露,在上週調整中,他們在金融地產和高科技類型股票裏進行了短線加倉。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已經有機構開始在人才市場重啓週期股行業研究員的招聘動作。
近日,一家國有背景的私募機構打出了招聘“週期行業投資經理/研究員”的廣告,崗位職責是負責對金融、地產、鋼鐵、有色、煤炭等若干行業進行研究,要求對週期輪轉有深刻理解和體悟。
在這些“聰明資金”看來,這次“牛回頭”之後,市場將對低估值行業和順週期進行重新認識,市場也有望從交易錢多、利率低、拔估值,逐步轉向經濟復甦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