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募到私募,重金爭搶醫藥類投研人才,結構性行情正讓“冷板凳們”變“座上賓”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疫情肆虐下的A股“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2020年以來生物醫藥板塊走勢一枝獨秀。為贏取市場或補足短板,於是,不少公私募機構近期紛紛加入到高薪挖角醫藥類投研人才的行列中來。
財聯社記者調查發現,近期醫藥方向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格外吃香,很多機構不惜重金加股權激勵挖角醫藥背景的投研人才,為接下來捕捉結構性市場機會和攻城拔寨儲備必要的人才梯隊。
機構爭搶醫藥類投研人才
近期,朱雀投資在某招聘平台發起了一則主題為“和朱雀一起,乘風破浪”的招聘活動,重點方向是“高級醫藥研究員”,其崗位職責包括:負責醫藥行業相關公司的研究與分析,自下而上挖掘個股;及時提示醫藥個股的投資機會和風險,為投資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參考;構建醫藥行業及相關公司的數據庫,並定期維護數據庫。
什麼樣的人才符合“高級醫藥研究員”?朱雀給出的任職要求是——對投研具有超越金錢本身的強烈興趣;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既不人云亦云,也不一味偏執;有包容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人的能力,善於發現別人説話中合理的部分,並且加以應用;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仍能理性思考並做出合理的判斷;高於平均的情商,能夠與人保持良好的溝通。
無獨有偶,另一家知名私募近日也在重點招聘“醫藥行業研究員”,並給出了“月薪25000 股票期權”的待遇,其崗位職責與朱雀投資相似——持續跟蹤醫藥行業發展趨勢和熱點,撰寫研究報告,為基金投資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參考,自下而上挖掘和推薦個股的投資機會,並及時提示個股風險。
加入本輪醫藥行業研究員搶奪戰的並不止私募機構,也包括一些財大氣粗的公募基金和背景深厚的產業基金。
天弘基金對擬聘醫藥行業研究員的崗位職責要求是:深入進行行業研究,為基金資產行業配置提出建議;收集行業公司信息,對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研究,提供分析研究及投資價值報告。應聘者須碩士及以上學歷,具備醫藥、生物等相關專業背景;券商、基金、保險等機構醫藥行業研究經驗。
方正富邦基金給出的醫藥研究員崗位職責是——精通醫藥行業,並有醫藥相關專業背景,並且有三年左右醫藥行業分析工作的經歷。任職要求包括:一年以上買方或者賣方醫藥行業研究經驗,醫藥學歷背景者優先。
近日,某知名產業基金正通過獵頭尋找生物醫藥方向的投資總監,他們希望目標人選能獨立尋找並篩選生物醫藥行業中有價值的投資項目;關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定期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環境、目標及競爭對手進行分析;對擬開展項目的前期調研、盡職調查、投資報告撰寫等各項投資工作等。
機會魚龍混雜,專業門檻成壓箱利器
受新冠疫情及海外市場等影響,今年A股市場大幅波動,儘管上證指數仍徘徊在3000點上下,但結構性行業卻愈演愈烈,而在其中,生物醫藥板塊格外亮眼,成為上半年績優基金和私募的跑贏同行的壓箱利器。
來自方正證券的數據顯示,截止6月24日收盤,在56個行業板塊中,醫療保健行業指數今年以來以53.75%漲幅,遙遙領先同期第二位的食品飲料的29.84%漲幅,同期上證指數下跌2.31%,深證指數上漲13.26%。而近期北京疫情再度反彈,醫藥板塊也再度受到各路投資人的追捧。
不過,相比食品醫療、娛樂傳媒等大眾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的專業門檻顯然要高得多。面對229只醫藥板塊的上市公司,如何從中去偽存真,遴選更具潛力的上市公司,也十分考驗各家公私募機構的投研實力。
“醫藥行業真的不便宜了!”端午節假期的最後一天,北京大君智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陳立峯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張“醫藥行業相對A股(剔除銀行)估值溢價水平”數據圖——A股(剔除銀行)PE在20倍左右,而申萬醫藥行業的PE則超50倍,後者對前者的溢價水平已超100%。
在陳立峯看來,近期醫療類個股持續上行,很大程度上是短期資金推動的結果,今年許多行業面臨着較大的不確定性,資金更傾向於湧入確定性較高的醫藥行業,但醫藥股估值背離也值得去警惕。
陳立峯所在這家陽光私募,由於管理規模有限,只能將有限的資金和精力,去研究和投資他們看得懂的行業和公司。幾年前,在擁有20多年醫藥行業閲歷的投資人楊永清加盟後,醫藥領域便成為這傢俬募市場競爭中的獨門秘籍。
天弘醫療健康基金經理郭相博也擁有紮實的醫藥專業背景,2014年2月,擁有紐約大學碩士和同仁堂履歷的他加盟天弘基金,他從醫藥研究員起步,2018年起擔任基金經理,其管理的天弘醫療健康的收益率也遠遠跑贏市場。
談及醫藥行業的機會,郭相博預計2020年全年都將處於疫情防控期,防控依賴的核酸檢測、防護產品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並伴隨核酸檢測常態化趨勢,相關核酸檢測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不過,儘管後續仍看好醫藥行業中以創新藥和創新器械為代表的創新標的,但郭相博認為,短期內醫藥行業受到超配比例較高的影響,波動會加大;中長期而言,疫情仍在持續,“疫情邏輯”大概率已進入尾聲。
市場人聲鼎沸,機會魚龍混雜,由新冠疫情引發的這波醫藥板塊獨立行情,有機構厚積薄發贏得先機,也有機構為補足短板不惜重金挖角,這一切都讓原本坐冷板凳的醫藥類人才格外搶手,但投資非拼一時之功,現在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