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像強烈的催化劑,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社會以及世界,尤其是年輕人開始對未來、對明天有了更多的思慮和討論。他們開始減法生活、理性消費、看重消費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珍惜建立與物品之間的情感聯繫、也更願意支持本地的小商户及獨立設計。通過個體的消費選擇影響生產者、影響商業世界,是他們的美好願望,他們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可持續消費觀。
根據調查數字,75%的年輕人表示與過去相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變多了,99%以上的年輕人都認為當下的行動對明天的影響相當重要;除了意識提升外,90%以上的年輕人都以各種形式,參與到與社會問題、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行動中,其中可持續消費、日常善意行動是年輕人選擇頻次更高的實踐行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當代年輕人從“只關心自己”慢慢向“關注命運共同體”轉變。他們憧憬着和諧一體、公平公正、多元包容的明天,他們對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滿懷期待,並越來越願意用當下行動影響明日星球。
近些年,隨着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需求持續增長、規模不斷擴大。人們的消費觀念從對“量”的追求日益轉向對“質”的提升,從聚焦短期滿足轉向重視長期實際需求,綠色消費、理性消費、可持續消費等消費趨勢顯現。疫情期間,人們重新審視生活的本質需求,這種新的消費觀念也逐漸得到認可與鞏固。
什麼是他們的可持續消費觀?比如在美妝護膚的領域,身為生活方式博主的消費者劉女士偏向選擇使用天然有機的產品,她會關注產品的原料來自哪裏,是否天然,為此她還特地做了非常深入的功課去驗證真假。她尤其關注產品的細節,包裝是否環境友好也是她的衡量標準之一,而如果一個品牌設計了門店的回收互動則會在她心目中大大增加好感度。對她來説,產品本身有好的體驗和功效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產品本身好才會想要一直用,不會導致浪費。哪怕產品再講究環保理念,但沒有在好用程度上達到足夠高的標準,也不會被她列入消費名單。她秉持的信念是讓可持續的消費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比如身為設計師的消費者王先生,咖啡是工作時不離手的“伴侶”,而隨着對環境問題的知識的增加,他開始意識到在消費咖啡過程中,杯子和吸管的浪費問題,於是自帶一個可摺疊的咖啡杯和吸管成了他的選擇。對於消費,比起認為可持續屬性是必備項,他反而更加關注源頭的產品設計是不是具備自己所需要的功能,是不是一個好的設計,是不是可以長久使用,他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從而降低無效的購買。在實踐美好消費的過程中,他越來越覺得,提供更多的問題解決方案和選擇是關鍵。
消費觀念的變化,會促進供給側的創新和發展。“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商機”。作為生產的最終目的和直接動力,消費偏好的改變,不僅能夠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還有可能創造出一片新的藍海。比如,為滿足疫情期間的消費需求,“宅經濟”“雲生活”應運而生。另外,消費者新訴求的實現也仰賴於供給創新。只有供給側同步發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才能更好滿足人們的消費偏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消費與生產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年輕人是很多領域的消費主體,也是時尚的引領者。廣大公眾,特別是年輕人人的消費選擇決定了世界包括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是否健康,經濟能否可持續性發展。年輕一代擁有和遵循的生活方式會深深影響他們以後的生活方式,從而也影響未來全球的消費模式。相信中國的年輕一代意識不斷提高,看世界的眼光越來越廣闊,會明智地選擇對世界有利的生活方式,從消費端到生產端,促進世界更加美好。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