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反覆、防疫的常態化、經濟下行,然而A股市場卻逆勢上揚,變成了一片熱土,其中醫藥股更是一騎絕塵,成為投資熱點。2019年底到今年年中,從防疫藥品到口罩、從手套到檢測試劑再到疫苗,各領域輪番推動上漲,而某些非相關領域,也是莫名其妙地雞毛飛上天。到底是亮點還是泡沫呢?我們從數據看看兩個領域:胰島素和疫苗領域;同時也討論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新上市公司:甘李藥業和康華生物。
1、甘李藥業vs胰島素市場
1.1 行業的現狀
6月29日至今,甘李藥業的從發行價從63.32元上漲到了最高286元,半個月增長3.5倍,市值最高到1274億,成為了A股市場的一個奇蹟。甘李藥業作為胰島素疫苗的國內龍頭,其未來的增長,包括管線及國產替代的預期,深受投資者的期待。然而,從終端數據角度看這個市場,可能對目前的估值敬而遠之會更理性。
圖表1:甘李藥業每股價格上升迅速
數據來源:同花順,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從中康資訊監測數據看,2019年國內胰島素市場規模不到300億,過往三年複合增長率不到10%。
圖表2:胰島素國內市場規模保持增長
數據來源: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從市場競爭格局看,胰島素的主要份額仍然掌控在外資企業手中。2019年,諾和諾德、賽諾菲、禮來的全終端銷售額佔到了72%,而回顧2017年和2018年,這三者的份額也穩定在72%左右,並無看到明顯的國產替代效應。至於甘李藥業,佔比為11%,在過去三年的份額並無明顯的增長。
圖表3:2017-2019胰島素市場外企規模大
從渠道看,醫院終端佔據了最大份額,約66%。近三年來,醫院端份額有少量下滑,與之相對的,基層醫療和藥店零售市場份額則有些許提升,然而這個趨勢並不明顯。
圖表4:2017-2019年胰島素產品的各渠道銷售佔比
再看看糖尿病的市場潛力,中國糖尿病患者增速在下降。據IDF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20-79歲糖尿病確診患者達1.16億人,預計到2045年該患者數量將達1.34億人。
圖表5: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變化
數據來源:IDF(國際糖尿病聯盟),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然而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知曉率和治療率在提高,達標率變化不大。綜合看來,在治療的人羣大概是5500萬-6000萬人。未來,隨着我國糖尿病治療率的提升,糖尿病治療人數會繼續增加。
圖表6:我國糖尿病治療率和知曉率有大幅提升
數據來源:中國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JAMA,BMJ),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從在CDE申報的數據情況看,近5年申請臨牀的胰島素品種有11個,申請生產的品種有7個,而且目前仍有部分產品上市了,然而尚未有突出銷量顯現的大藥企,比如東陽光藥。
圖表7:近5年申報IND和NDA的胰島素品種統計
數據來源:FIC Intelligence,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1.2 對於上市公司及市場的分析
1)從終端表現現狀看,國產胰島素兩大廠家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兩者市值和已達1400億,相對於其60億左右的終端銷售額以及將近20億的淨利潤,整個估值是偏高的,尤其是甘李藥業;
2)未來幾年,國產胰島素的進口替代速度預期不會太快,除非是醫院集中採購出現大的替代,外資會讓出部分份額。然而隨着處方外流、零售和基層醫療發力,外資對消費者的掌控度能夠平衡部分集採掉標的風險;
3)胰島素整個賽道,國產的新進入玩家也會逐步發力,比如聯邦、東陽光、復星等,臨牀和生產申請中的也有多個玩家,這個賽道未來會顯擁擠,如果兩大上市公司的技術無明顯優勢,將面臨價格競爭;
4)國內的糖尿病人羣增速放緩,更多會是因為治療率的提升,治療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將會出現典型的瓶頸。
總得説來,胰島素市場具有一定成長性,然而成長性和盈利性難以匹配目前的估值,未來具有較為典型的風險。
2、康華生物vs疫苗市場
2.1 行業的現狀
疫苗市場目前整個估值已經超過萬億市值,市盈率基本在80倍以上,概念性估值遠高於其業務支撐。
圖表8:疫苗市場整體市盈率偏高
康華生物也是新上市的疫苗股票,其從6月16日以70.37元發行,到一個月內衝到最高659.97元,增長了8倍有餘。市盈率到達了172倍,但仍然比沃生生物和康泰生物低。
而且康華生物的主營業務是狂犬病疫苗,這個市場和因為疫情引起的研發中疫苗風馬牛不相及。
圖表9:康華生物每股價格增長迅速
從業務市場看,國內的疫苗市場大概300-350億之間,而與新冠疫苗相關的企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與康華生物並無太大關係。
圖表10:國內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企業及進展
數據來源:東吳證券研究所,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再看全球疫苗的四大巨頭GSK(PE15.74)、輝瑞(PE12.76)、賽諾菲巴斯德(PE36.43)、默沙東(PE20.14),其估值與國內相差甚遠,而且海外疫情比國內的疫情更為嚴重,市場更大。
總的説來,疫苗整體估值過高,而且新冠疫苗概念以外的很多企業也在受到熱捧。
總結:通過兩個市場的簡析,目前醫藥市場的泡沫比較典型,在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中,投資者需要更為理性地尋找業績支撐和成長性支撐,平衡好上市公司估值風險、成長性、盈利性三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