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東北端的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5號樓一間辦公室內,白棟臣正忙着整理最新的機牀材料。7年前,他作為代理商將德國高端機牀品牌EXERON(艾克索)第一次引入了中國。7年後,銷售形成規模,該品牌在中國的培訓點也即將落在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內。
在這座浦東特色產業園內,已入駐了全球前十強機牀企業中的7家企業,全球前20強機牀企業中的12家企業,全球前100位機牀企業中的41家企業。
投入使用的8幢大樓內,每一幢樓裏都有一家全球機牀百強企業,來自德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150家企業在這座產業園內處理着全球的業務,這裏儼然成為了高端智能設備的“聯合國”。
越“精貴”的儀器越需要“精準”服務
為何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能匯聚那麼多一流企業?
“因為這裏提供了國際智能製造企業所需的一切服務。”白棟臣説。7年前他的公司只承擔德國品牌機牀銷售業務。在落地期間,產業園的服務不斷在增加,一條條創新政策舉措更是擊中企業“所需”,也讓白棟臣的公司功能步步提升。
作為“工業母雞”,機牀儀器很“精貴”,動輒就要幾百萬元。但要做全球生意,免不了需要出區展示。在智能製造園內的“保税展示”功能,讓區內企業的進口機牀可以在上海自貿區進行長期展示,同時憑藉銀行保函還可在保税狀態下出區展示。
在首屆進博會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智能製造園企業參展面積就達近1.1萬平方米,佔整個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的1/3,正是得益於“保税展示”,一大批精密高端智能製造設備順利出區,贏得關注,為海外企業打開入華方便之門。該園區也成為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智能製造板塊唯一“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
今年,上海集中推出26個“小而美”的特色產業園區,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總經理郭永健説,在認定的幾大浦東特色園區中,智能製造園是唯一一個定位在“服務”上的,“園區入駐技術標準高、產業定位高、國際化水平高,在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新格局下,這裏要發揮國際國內產業鏈連接點的作用,為中國機牀產業鏈鏈接全球提供上海服務。”
作為全球機牀巨頭駐紮密度最高的地方,智能製造園對標國際行業標準,首創了進口機牀現場法定檢驗及採信第三方檢測報告,直接改變了進口機牀客户屬地檢驗的傳統方式,從售後檢測變為售前檢測;首創了“分批出區、集中報關”的公共式倉儲分撥服務信息系統;與建設銀行達成金融戰略合作協議,為平台智能製造企業和相關重點項目配置優質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在精準服務下,國內外製造商、供應商、買家之間開展國際和國內貿易渠道擴展,以往的壁壘也在消除。
由“集聚製造業”向“孵化製造業”轉型升級
國內機牀工具市場需求巨大,早已是世界上第一消費國、第一進口國。外高橋智能園是國內進口機牀的主要通道,據外高橋方面數據顯示,全國近30%的進口機牀來自平台的客户企業。
當智能製造園集聚了全球頂尖的智能製造龍頭後,新一輪規劃加速推進,正計劃植入專業培訓的創新模式,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功能、新服務,集聚智造、革新制造,由“集聚製造業”向“孵化製造業”轉型升級。
2013年,園區引進了上海瑞士中心,作為瑞士中小企業在華的唯一專業服務平台,既有200多年曆史的跨國企業——喬治費歇爾集團(簡稱瑞士GF)加盟,同時也與產業園合力,拓展瑞士企業來華之路。
記者在產業園一期3幢二層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已完成了配套升級,這裏將成為“瑞士中小企業加速器”的所在。上海瑞士中心運營經理金玉説,當第一家瑞士GF在外高橋落地後,這裏的服務口碑就傳到了瑞士業界,加速器將舉辦精準對焦瑞士企業的招商推介會,引入更尖端的製造技術。
針對國內高端機牀人才匱乏,去年年底,上海市智能製造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外高橋分基地在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成立。郭永健介紹,園區二期5幢三層近5460平方米的空間還將設立德國企業創新技術服務中心,隨着國際企業孵化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集聚,園區將以產業發展、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智能製造高技能人才培養。
眾木成林,產業定位明晰的外高橋國際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已成為了周邊區域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創新示範樣本,“轉型孵化產業,也意味着未來園區規模、能級都會逐步提升,將為浦東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增量和亮點,也助力國內智能製造產業的協同發展。”郭永健説。
信息來源:浦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