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在穩健恢復中“展翅起航”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行業造成巨大沖擊,運輸生產急速下降,不過,當前我國民航業已出現明顯復甦,形勢不斷向好。

在7月10日舉行的民航局新聞發佈會上,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吳世傑這樣表述我國民航業的發展態勢:在穩健恢復中“展翅起航”。

穩健恢復,形勢向好

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在安全運行上,2020年6月,我國共保障各類飛行32.5萬班,日均10820班,日均環比上升14.1%。全國航班正常率為88.2%,同比提高12.2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我國共保障各類飛行167.7萬班,日均9217班,同比下降42.9%。全國航班正常率為91.6%,同比提高11.2個百分點。

吳世傑認為,之所以能實現安全生產運營,在於民航全行業緊緊圍繞行業安全和疫情防控兩項重點工作,推進民航“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着力做好行業安全整頓和全國“安全生產月”等活動,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隱患,有效防範和化解了安全風險,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安全保障。

在生產運行上,6月,民航全行業共完成運輸總週轉量60.5億噸公里,同比下降42.8%,增速較上月回升7.2個百分點。自2月以來,行業運輸生產逐步恢復,6月運輸總週轉量同比增速較2月提高31.1個百分點。分航線看,6月國內、國際航線分別完成44.2和16.3億噸公里,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9%和42.1%。

提高航班效益水平是民航業發展的重要目標,2020年上半年,民航業航班效益水平進一步提高。6月,全行業運輸飛機日利用率達到6.2小時,較上月提高0.8小時,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載運率分別達到70.3%和67.6%,較上月分別提高1.9和1.5個百分點。上半年,全行業運輸飛機日利用率為5.2小時,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載運率分別為68.6%和64.3%。

2月份,民航行業虧損246億元,創歷史單月最大虧損記錄。6月份虧損76.2億元,較2月份減虧170億元,較5月份減虧38億元,其中航空公司、機場分別較上月減虧15.3億元、2.1億元,保障企業整體利潤較上月增加20.6億元。整體來看,二季度行業虧損342.5億元,較一季度減虧38.5億元。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認為,隨着國內疫情趨於可控,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我國民航恢復態勢良好。“上半年的民航運輸生產指標之所以能維持到去年同期50%的水平,在於疫情控制方法得當,復工復產穩步進行,中國展現大國擔當,民航通過大力推動飛機‘客改貨’、國際貨運包機快速審批等行業精準施策,在為全球快速送去來自中國的防疫物資,穩住了國際航線貨運週轉量。”綦琦説。

民航業之所以虧損逐月減少,在靳軍號看來,原因在於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穩步推進,航空市場需求逐漸恢復,企業效益形勢持續向好。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民航系主任李豔華認為,從6月份我國國內、國際航線貨運數據來看,分別完成貨郵運輸38.3萬噸和19.24萬噸,恢復到了去年同期的92.1%和98.6%的水平,在全球疫情肆虐、航空運輸一片哀鴻的情況下,這樣的航空貨運成績充分體現了我國國家的治理能力、我國民航的治理能力。

貨運能力提升,成為新增長點

疫情發生前,我國與31個國家的75個境外航點保持定期貨運航班飛行,每週運營貨班1014班。疫情發生後,我國貨運航線運營受到較大影響,運營航班量和網絡覆蓋面出現下降,至2月中旬,我國貨運航班連通的國家數量和境外通航點數量分別降至26個、68個,每週運營貨班降至788班。

面對行業發展困難,我國的航空貨運在今年上半年成為航空業的新的增長點。據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靳軍號介紹,今年6月份,我國與45個國家的105個境外航點保持定期貨運航班飛行,按照航班計劃,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週執行定期貨運航班2390班,比疫情前的每週1014班增加135.7%,比2月中旬的每週788班增加203.3%。此外,臨時貨運航班量也成倍增長。3月-6月民航局每月分別批覆全貨機加班包機1794班、2225班、2083班和1521班,同比分別增加401.1%、476.4%、578.5%和541.8% 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我國航空貨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得益於各項政策措施的激勵。為了持續降低國際航空貨運成本,民航局出台了5方面16條政策措施,包括免徵民航發展基金,降低機場收費、空管收費和航空煤油進銷差價等,積極推進降費減負;安排資金,對承運重大專項運輸任務的貨運航班和包機給予補貼。“這些措施對於航空公司是巨大的鼓勵,給航空公司發展貨運減輕了負擔,因而促進了航空貨運特別是全貨機的‘爆發式增長’。”靳軍號分析説。

我國航空貨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客改貨”發揮了重要補充作用。我國多家航空公司利用大量閒置客機開通了“客改貨”加班包機,在全貨運航班基礎上,3月-6月,額外新增“客改貨”航班分別為988班、3619班、4625班和2539班,“客改貨”航班量佔新增貨運航班總量的比例超過50%。“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當前貨機運力不足的問題,在保通保運保供以及穩外資穩外貿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靳軍號説。

為企業紓困,打出“組合拳”

2020年上半年,不少航空公司面臨困境:航空客運出行需求鋭減、企業經營面臨巨大壓力,怎麼辦?

為促進行業穩定發展,民航局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在前期出台的16項扶持政策基礎上,在財經政策、行業政策、貨運政策等方面,又出台8項扶持政策,為企業紓困。“財經政策方面,落實減免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政策等。行業政策方面,繼續優化航線航班許可管理,簡化航線航班審批程序、時刻協調程序等。貨運政策方面簡化運力引進審批、加大航權時刻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航空貨運樞紐機場海關能力建設。通過這些舉措,給航空公司年減負約100億元。”靳軍號説。

給企業紓困,需要充分了解航空公司的實際情況。針對疫情期間國際客運航班大量取消導致航空貨運能力不足等問題,民航局會同商務部建立外貿外資企業與國際航空運力供需對接機制,按照“政府搭建平台、企業商業合作”的原則,優化運力配置,滿足重點企業國際航空貨運需求。截止目前,共有25家國內航空公司參與該機制,對外公佈業務聯繫人,確保外貿企業能隨時聯繫,提出運力需求,這就為針對航空公司實際困難精準施策奠定了基礎。

持續推進改革,釋放發展潛力

在李豔華看來,作為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作為連接國際貿易和市場的重要紐帶,我國民航業將一如既往發揮促使全球互聯互通的網絡效應、促使高端資源集散流動的平台效應、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提升效應,成為經濟復甦的排頭兵、推進器。

綦琦認為,民航局在國家聯防辦的統一部署下,實施“五個一”政策(即一個航空公司在一個國家保留一條航線,一週最多執行一班),並在為保持涉外產業不斷鏈的背景下,推出了國際客運航班“獎勵和熔斷”機制。通過精準施策,實現了國際客運航空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有效供給。“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非凡成績,讓我國民航業在全球率先向常態迴歸,我國的航空公司、機場的業務量指標排名大幅提升。”綦琦説。

靳軍號認為,民航業下一步應加大宏觀政策扶持力度,激發民航市場主體自身活力。民航局將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牽引優化政務服務,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梳理疫情防控以來在航線航班審批、時刻配置、飛行計劃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並固化;以安全為導向,適當放鬆航空公司分公司設立門檻;分級分類開展基於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審定,促進無人機產業發展;進一步擴大准入開放,動態調整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跨境服務負面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深入推進“證照分離”等審批改革試點,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第七航權政策落地見效。(經濟日報記者崔國強)

民航業:在穩健恢復中“展翅起航”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59 字。

轉載請註明: 民航業:在穩健恢復中“展翅起航” - 楠木軒